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加拉格爾提桶跑路,「反華黑店」還能開多久?

2024-04-18國際

加拉格爾提桶跑路,「反華黑店」還能開多久?

3月22日,美國國會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下稱「中國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眾議員米克·加拉格爾宣布,將於4月19日提前辭去聯邦眾議員職務。

作為一名迄今政治生涯全靠「反華」吃飯的議員,加拉格爾稱其辭職是為了「回歸家庭」。

這理由有人信嗎?從2017年開始擔任眾議員算起,他僅擔任了四屆,現在只有39歲,正是「追求進步」的關鍵時刻。老墨才不信他舍得放棄這無限光明的大好前程。

那麽,是什麽讓這位年富力強的「反華生力軍」選擇急流勇退?他領導的 中國委員會 又該何去何從呢?

1 得罪了「方丈」還想跑?

加拉格爾跑路的真正原因,是得罪了特朗普這位共和黨「方丈」。

今年2月初,在眾議院針對國土安全部部長亞歷杭德羅·馬約卡斯的彈劾投票中,加拉格爾與其他三位共和黨眾議員「忤逆」特朗普派系的意願,投了反對票。彈劾最終以一票之差功虧一簣,加拉格爾因此被共和黨同僚尤其是特朗普派痛罵為叛徒。

這已經不是加拉格爾第一次與特朗普派產生矛盾了。加拉格爾對特朗普的不滿可以追溯到2021年1月6日「國會山」事件之後,加拉格爾要求向特朗普追責,當時二人就結下了梁子。

加拉格爾宣布辭職後,特朗普痛斥其為「懦夫和弱者」。實際上懂王如此憤怒也可以理解,加拉格爾提桶跑路,使得共和黨在眾議院的多數席位岌岌可危,原本就微弱的優勢在加拉格爾離開後變得更加脆弱。

目前共和黨僅僅依靠四個席位的優勢維持多數黨地位,加拉格爾的離開,對於共和黨來說無疑是一個沈重的打擊。

共和黨在任何一個沒有得到民主黨人支持的法案上,最多只能承受黨內一張「反水」票。一旦有兩人反水,將會面臨215:215的尷尬局面。

更要命的是,根據威斯康辛州法律規定,聯邦眾議員離職後必須在4月9日之前舉行特別選舉。加拉格爾選擇4月19日離職,導致其席位將一直空缺到大選之後,擺明了就想給共和黨挖個坑。

對於加拉格爾而言,事已至此,特朗普主導的共和黨已無自己容身之處,與其留在國會拿著一年16萬美元的薪水受氣,不如另謀高就。

3月13日加拉格爾在國會大廈與記者交談

2 「加拉格爾們」的反華生意經

在美國,「反華」是個大生意,不僅絕對政治正確,而且做得好還能名利雙收。加拉格爾即使離開了中國委員會這家黑店,「反華生意」也可以照做。

實際上,加拉格爾本來的研究方向並不是中國而是中東問題。2007年,他在伊拉克安巴爾服役期間,遇到了同樣在軍隊服役後來任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的博明。

博明在得知加拉格爾的發展規劃後,強烈建議加拉格爾關註中國問題,認為這將是未來美國政壇的新風口。

俗話說,聽人勸吃飽飯,加拉格爾也因此成為國會對華領域的政策專家。

加拉格爾和克里希納穆提

一段時間以來,在國會大談「中國威脅」幾乎成為議員們每日例行的口腔體操,透過炒作涉華議題、提出反華法案來吸引選民也不是什麽稀罕事,可以說在國會炒作反華已經是一門「紅海生意」。

但是,加拉格爾和跟他臭味相投的民主黨搭檔拉賈·克里希納穆提,卻別出心裁地將中國委員會打造成了國會山最具儀式感和最具吸重力的的反華政治小組,因為沒有什麽比兩位親密的跨黨派搭檔共同制定反華戰略更能吸引中間派選民的眼球了。

一瞬間,人們仿佛夢回列根時代,兩黨以同仇敵愾抗蘇的氣勢,誌在打贏新時代的「對華冷戰」。

Palantir公司海報

要說加拉格爾在中國委員會真的做成了什麽事情,那就是把Tiktok成功塑造成了美國的「國家安全威脅」。

為封殺TikTok的始作俑者,早在2022年,加拉格爾就在【華盛頓郵報】刊發了署名文章,稱「TikTok是美國國家安全的重大威脅」。

出名是手段,牟利是目的。加拉格爾透過反華還實作了自己的財富自由。

「TikTok法案」在眾議院表決透過後,加拉格爾表示離開國會後將前往一家名為Palantir的數據公司任職,而這家公司正是遊說國會封殺TikTok的主力之一。

Palantir作為全美最大的情報數據分析公司之一,常年為美國政府、軍方提供數據監控與分析服務。令人啞然失笑的是,加拉格爾要求封禁TikTok的主要理由就是:「字節跳動可能會與中國政府分享美國使用者的敏感數據」。

議員參與熱點話題創造聲望,再將聲望變現,這是美國政壇的老傳統。

2023年9月,正是在加拉格爾的牽線推動下,Palantir與美國國防部簽署了一份高達2.5億美元的數據分析服務合約。隨後的2024年,Palantir將一筆4.5萬美元的政治捐款打入了加拉格爾的銀行賬戶。

對於加拉格爾這樣的政客而言,「嘴上全是主義,心裏都是生意」才是他們最真實的寫照。

3 「反華黑店」還能開多久?

現在加拉格爾走了,中國委員會目前處境十分尷尬。

作為前議長麥卡錫的政治遺產,該委員會本意是團結兩黨聯手反華,但委員會的成員結構決定了他們與特朗普派系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這家曾出盡風頭的「反華黑店」也許已經走到了盡頭。

一般而言,如何判斷共和黨國會議員對待特朗普的立場,主要有三條標準:

一是針對2020年總統大選合法性的態度。包括是否認為拜登是透過「舞弊」和「偷竊」方式贏得選舉、是否支持推翻選舉結果以及是否反對彈劾特朗普。

二是對待以麥卡錫為代表的共和黨眾議院建制派的態度。包括是否反對2023年9月的臨時預算案、是否反對麥卡錫當議長、是否支持罷免麥卡錫。

三是有無得到特朗普的認可與背書。

嚴格意義上來說,該委員會的13位共和黨成員中沒有任何一名「特朗普派」議員。

考慮到目前特朗普已經在選人用人問題上將「忠誠」擡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年的第119屆國會,中國委員會這家黑店,要麽犧牲兩黨合作的功能緊跟特朗普,要麽被別的委員會取而代之。總之,老墨覺得,這家「黑店」前景堪憂。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走了這一家還有下一家。只要在國會山上「反華」仍然是有利可圖的風口,就永遠不愁後繼無人。因為當一件事風險極小、收益極大、參與者眾時,極大概率會不斷重復上演。

2024年,為能贏下大選,共和黨專門圍繞中國瘋狂炒作國家安全問題。今天生物制藥,明天汽車零件……拼命給拜登領導的民主黨出難題。若後者在該問題上示弱,共和黨便會抓住把柄進行大肆攻擊。

將個人和黨派的利益淩駕於國家利益之上,渲染和煽動「中國威脅」,幾乎成了美國政界的常態。

從間諜氣球到港口的起重機,似乎任何來自中國的產品都能成為國會山老爺們「反華生意」的靶子和載體。

然而,就像1929年的華爾街股市一樣,將中國視為一切問題的源頭,國會熱鬧非凡的「反華生意」的確能夠吸引選民的註意力,但這不僅無益於解決美國社會的眾多問題,還掩蓋了表象背後的危機。

國會山將中國議題視作選舉的靈丹妙藥,短期內看似乎有效,但以自身長遠利益為代價的「風暴」,被政客忽視的社會矛盾正逐步席卷、吞噬美國自己。

正如【華盛頓郵報】近期評論的那樣:「今天的問題並不是美國人對中國的崛起不夠關心,而是政客們由於路徑依賴變得歇斯底裏和危言聳聽,這不僅無益於準確評估中國的真實挑戰,更使得美國社會無法理性思考自身的問題。」

瘋狂的股市總有崩盤的一天,若始終執迷不悟,不反思自己的政策,反倒盯著外部原因,美國終將搬起石頭砸痛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