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美最高將領首次承認:烏軍反攻一敗塗地,打不了勝仗只會燒錢擺拍

2024-08-30國際

最近幾天,俄軍在前線頓涅茨克州紅軍城方向的進攻進展,可以說相當順利,展現了從22年8月之後,就再沒有過的進攻速度。烏軍在這一方向的崩潰速度似乎超出了西方世界,也同樣超出了俄軍的預料,以至於西方媒體上一片優勢在俄的悲觀之聲。而月初時,澤連斯基當局組織並持續至今的庫爾斯克進攻行動,就顯得更加的小醜了。

澤連斯基策劃烏軍進攻庫爾斯克,遭遇美軍最高將領的直接批評反對

雖然澤連斯基自己,不斷變著花樣、前後矛盾地為烏軍對庫爾斯克展開進攻戰役的決策賦予合理性。一會說是為了在與俄羅斯的和談當中獲得主動權,然後被俄羅斯一個拒絕談判給堵了回去。

之後又開始講什麽是為了對等的獲得領土,全然不顧之前做出的一系列表態。在反響平平之後,澤連斯基又開始說,這是為了減小前線壓力,將俄軍主力吸引調動到烏軍預設的戰場,緩解頓涅茨克正面的防禦壓力。

這下就連美軍高級軍官們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出面打臉澤連斯基,痛批其進攻庫爾斯克的決策荒謬,葬送了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前途。美軍的軍官之首,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約翰.布朗上將,直接在美國媒體面前表態。

表示烏軍對庫爾斯克的進攻,就是有史以來最貴的拍照活動,烏克蘭軍隊根本沒有能力。除了葬送了大量的寶貴裝備,浪費了大量的有生力量以外,沒有實作任何目標,只是拍攝了幾張照片並行到了互聯網上,這種行動沒有任何意義。

這位美軍最高將領的說法,當然沒多大的問題。庫爾斯克的進攻戰役,確實可以認為是澤連斯基一次花費巨大,只為了政治宣傳服務,而不管前線真實情況的特別打卡行動。

烏軍抽調了大量的炮兵,防空兵以及機械化裝備,在庫爾斯克州這個人口稀少的邊境地帶展開突擊。在取得成果之後,開始在媒體上散發一個又一個俄羅斯小定居點的打卡影片。希望制造出一種烏軍尚有能力進攻,能夠在俄羅斯國境線內攻城略地的形象,從而將沖突繼續拖延下去。

畢竟往前去一段時間,西方都已經開始進行支持和談,放寬制裁,允許俄羅斯繼續控制現有控制區,甚至連澤連斯基自己也不得不在壓力下表態,要和俄羅斯展開面對面的談判。

但很顯然,澤連斯基也清楚,他作為已經過期的、失去合法性的總統,在國內又有著極多的反對者,還要承擔戰爭失敗的責任,等停戰的那天就是物理生命終結的那天了。所以必然要一面擺出談判的姿態,另一邊想辦法搞搞宣傳,將沖突繼續長期化下去。

從實際結果上來看,烏軍當然是遭遇了極其慘重的損失的,光是俄軍公布的可見戰果,就已經能武裝數個頓州前線的機械化旅,更不要說數套海馬斯、愛國者等美援高級裝備的損失。

這種高級火力裝備和防空的直接損失,直接讓俄軍的遠端打擊力量能夠長驅直入,以空前的有效性打掉了烏克蘭控制區的大量高價值目標。同時烏軍為了發動庫爾斯克進攻,在頓涅茨克正面抽走了數個旅的有生力量,讓紅軍村(城)這個東線的最重要交通節點和交通樞紐,對俄軍門戶洞開,讓俄軍以前所未見的高速度向這裏進行推進。

雖然從軍事的角度說,澤連斯基的行為藝術是失敗的,但從其個人利益來說卻非常成功

但就將戰爭拖延下去的目的來說,澤連斯基也是成功的。俄羅斯在這輪烏軍的突襲之後,直接叫停了全部的談判,澤連斯基既甩掉了一切阻止和平的責任,又實作了自己長居戰時總統位置,避免被清算的目的。至於說損失的裝備?那反正是西方出的;至於戰死的士兵?澤連斯基啥時候關心過這個?至於損失的領土?那不是從庫爾斯克補回來了嘛。

如果放在去年,那澤連斯基這一番行動,也許就獲得了完全的成功,實作了全部的目的了。西方見到如此顯著的績效之後,大概率是會繼續加碼援助,以求更好的宣傳效果的。

但目前已經援烏搞得精疲力竭,見不到成功希望也不願意深陷泥潭的西方,開始不吃這一套了。不願意看見任何損失巨大,實際軍事成果稀少,只為了宣傳服務的行動了。

所以從【紐約時報】到其他西方媒體,都開始給澤連斯基進攻庫爾斯克的行動唱反調,指責他這樣的錯誤決策,必須要為烏軍在前線的潰敗負總責。而現在連美軍的最高將領,都出來批判烏軍當前的行動,指責澤連斯基在進行毫無意義的浪費實力與金錢的宣傳了。顯然代表著美國為首的北約在官方層面上,對援烏抗俄這件事上的態度變化。

在觀察美國為首的西方媒體,對烏克蘭戰局的報道時,我們必須始終明確這樣一個概念。就是現實當中的前線情況是什麽樣的,這並不重要,因為歐美的輿論系統堅決服從於國家管制,與當局的態度高度一致。重要的是報道當中所展現出來的,對烏克蘭人的行動秉持一種什麽樣的立場。

西方對庫爾斯克進攻行動的負面評價,說明了其正在轉向對俄認輸投降的態度

比如過去烏克蘭人不管損失多大,不管付出多大代價,只要能在地圖上有所斬獲,西方媒體就會進行大版面的吹噓宣傳。22年在赫爾松用輕步兵沖俄軍炮兵防線,拿天靈蓋硬磨狼牙棒;23年古連基特別餵魚行動,用沖鋒舟橫渡第聶伯河搞登陸,把精銳部隊送進廢墟小鎮吃轟炸。哪一次表演的損失,不比這次庫爾斯克行動更大,不付出了更多無謂的傷亡?

那為什麽那時候西方輿論都是形勢一片大好,都是對澤連斯基決策的支持之聲,而現在就全都變成負面評價了?當然是因為西方國家們對烏克蘭的態度變了,不願意再支持這場付出巨大代價,卻看不見勝利希望的行動了,只能出面用這種方式進行認輸。

考慮到烏克蘭自己從政府系統薪金到軍隊系統裝備,都要靠西方提供。當西方開始降溫降調的時候,澤連斯基的末路也就不遠了,這場軍事沖突總算要見到終局了。

對澤連斯基當局來說,這種態度的改變,這種烏克蘭宣傳的降溫,這種唱反調的態度,才是最讓他感覺致命的事情。什麽大反攻又被殲滅了多少人,那死了就死了,只要死人能換來北約的援助,只要死人就能讓北約對烏克蘭的援助加碼,將戰爭延續下去,那澤連斯基不在乎死了多少烏克蘭人。但現在北約也不在乎烏克蘭死沒死人,他們只想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