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觀新聞報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近日將開啟對中國為期三天的存取。這是布林肯不到一年內第二次訪華。中國外交部指出,布林肯國務卿此次訪華,是中美落實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共識,保持對話、管控分歧、推進合作、加強國際事務協調的一部份。對比去年6月布林肯任內首次訪華,這次在氛圍與安排上都顯得有所不同。從措辭看,上次中方的官宣是存取「經中美雙方商定」,這次則是「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邀請」,並且中國外交部還對布林肯來訪表示「歡迎」。
其實,4月11日的中美兩國元首通話就已經向外界表明,此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訪華,實際上是美國主動提出的,也是拜登派布林肯前來的,不是中方主動邀請,但布林肯畢竟已經來了,而且是由拜登主動提出的,而中國到底是禮儀大國,總得顯示出對布林肯的尊重。因此,中國外交部表示,歡迎布林肯來,在4月22日的記者招待會上汪文斌又表示,應外交部長王毅的邀請,布林肯將訪華,如果了解這一背景就能夠知道,實際上,此次布林肯訪華仍是他主動要求的。
而在傳出布林肯訪華訊息時,就有美國媒體炒作布林肯此行將著重討論中俄關系,並且會要求中國減少對俄羅斯的「國防支持」。不是沒這個個可能,美國一直把中俄關系想象成站邊關系,將中俄放在美西方的對立面,歪曲中國俄烏沖突的中立立場,而且不止一次將中俄正常的大國來往,比作中方會大力支持俄羅斯重建國防工業基礎,因此將中國的態度作為威脅歐洲安全的因素。美國此舉只是為了將中國拉下水,為了讓歐洲對中國產生敵意,從而達到遏制中國的目的。
據外媒報道,布林肯這次要接過耶倫的話筒,接著談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對於這一議題,耶倫訪華期間曾給出這樣的理由:中國的產能大大超過了中國國內的需求,也超過了全球市場的承受能力。產能過剩可能導致大量低價出口,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公司和工人造成傷害。耶倫的這個說法,連一些美國經濟分析人士都表示難以理解。檢索美媒同時提及「中國」「產能過剩」的報道,從數量變化中,可以看出,所謂中國「產能過剩」的話題,從2022年就已經開始。
當然,分歧註定會存在,比如在中東問題上,布林肯就在22日的新聞釋出會上說拜登政府在處理加沙人權問題是沒有「雙標」的,再加上美國否決了巴勒斯坦入聯。在俄烏沖突上,美國也一直在炒作渲染中國援助俄羅斯,耶倫臨走時還說中國企業、銀行援助俄羅斯,將面臨美國的制裁。而美參聯主席卓思·布朗早就否認了這一點,但白宮那邊卻不依不饒,又再說什麽出口軍民兩用材料、零部件等方式。至於南海和台海,美國最近的舉動也足以說明,他們的賊心不死。
布林肯之行,有可能是危險之時。 我們更應該看到周邊局勢風險,特別是南海地區,不排除,美國會鼓動馬科斯突然在南海侵犯中國主權。中美防長很久沒聯系,美國軍機就敢到我們敏感的台灣海峽來,除了挑釁,還是試探。其實,我們不擔心台海,更擔心的是南海。現在美國中程導彈已經在菲律賓部署,馬科斯挑釁將可能升級,不排除會發生沖突。導彈支上了,馬科斯也有底氣了。從2023年開始,我們會發現,美國每次政客來訪,都會伴隨著軍事挑釁。
布林肯訪華卻很不被待見,其實很好理解,以目前中美關系,即便美國近一個月來,頻繁派出高官訪華,給外界制造一種要緩和兩國關系的現象,但美國所謂的緩和關系是完全沒有誠意的,前腳說的好好的,後腳就背刺中國,不是制裁中企,就是在中國周邊搞事情。這種情況下,布林肯訪華被待見才怪了,從其他方面也可以看出來,布林肯訪華是「應邀」,而不是雙方商定,這就是一般性質的訪華,而相比同時期馬來西亞外長訪華是正式存取,從布林肯接待規格上肯定不如正式存取。
當然,這也是美國政客的慣用招數了,每一次美國政客來華之前,都免不了展現對華強硬態度。
一方面,美國是在向中國示威。布林肯此行訪華確實想談中美合作,但美國政府想要的合作,是由他們完全主導。另一方面,布林肯是在向美國民眾,展現政府的對華強硬態度,這對拜登很重要。今年美國要舉行總統大選,而美國國內右翼民粹主義勢力影響越來越強,這些右翼分子在政治上就趨於強硬。所以拜登此時主動向中國「服軟示好」,有可能會影響到選情。
不出所料,在釋放出緩和訊號的同時,美國並沒有停止對中國的警告和威脅,在此前,美國財長耶倫存取中國時,就提出了所謂的中國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問題,後續美方又在短短幾天內炮製出中國援助俄羅斯,中國造船業威脅美國海上安全等等虛假指控,不但威脅中國企業停止與俄羅斯合作,還要對中國啟動301調查,向中國加征關稅。這很明顯是在為布林肯爭取政治籌碼,作為近期美國接力式訪華的一系列官員中最為重磅的一位,布林肯最有可能同中國達成一些政治共識。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早在幾日前就提前「吹風」,宣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即將對中國進行存取,並且預期會向中國提出「美國所擔憂的問題」,也就是中國正在「幫助俄羅斯」建立起國防工業基礎。這位發言人聲稱,在過去幾個月的時間裏,美國透過調查發現,有一些材料從中國被轉移到了俄羅斯,而俄羅斯利用這些材料重建了國防工業,並且生產了出現在烏克蘭戰場上的武器,美國對此感到非常擔心。而這也已經不是布林肯第一次炒作所謂的中國「援俄」問題。
布林肯此番言論,不僅無視中方一直以來秉持的中立立場,還歪曲了中方在俄烏沖突爆發後所做出的積極貢獻。布林肯這樣抹黑中國的目的,就是利用歐洲各國對當前俄烏形勢的擔憂,來挑撥和離間中歐關系。這種非敵即友,讓中國在歐洲和俄羅斯之間二選一的表態,無非就是在脅迫中國選邊站隊。布林肯作出這樣的對華表態,無疑給即將到來的訪華之旅蒙上了陰影。可以預料到的是,在24到26日這三天裏,中美雙方可能會在包括中俄關系等熱點議題上展開激烈交鋒。
中方在回應美國潑臟水行為,顯然也有了些許轉變。此前,美國媒體在報道中國援俄時,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就表示,美媒的報道屬於汙蔑和惡意炒作行為。隨著美國不顧中方制止,頻繁拿「中方援俄」這一謬論大做文章,劉鵬宇就直接點明,美國這一做法是在從中作梗,目的就是為了抹黑中俄正常關系。而在耶倫抹黑中俄關系時,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更是表示,中方針對美國抹黑中俄正常外交關系以及損害中國和中企利益的行為,將會采取相應的堅決措施去維護自身權益。
雖然對於布林肯這一無理的要求,中方絕不可能答應,但美國這一全方位打壓俄羅斯的做法,卻給普京提了個醒,那就是雞蛋決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盡管現當下跟中國貿易,能滿足俄羅斯一切的工業需求,但國際關系有條永恒的真理,「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打通更廣袤的市場,對俄羅斯國防安全會更加有利。所以為了回應布林肯的制裁,在布林肯訪華前夕,俄羅斯采取了兩個意味深長的動作,對布林肯訪華做出回應。
布林肯這次訪華,意圖找中俄興師問罪,俄羅斯馬上安排,希望中方領導人訪俄。普京連任還沒過去多久,中俄上半年外互動動的重頭戲還在安排中,俄羅斯這邊就開始為下半年做打算了。俄外長拉夫羅夫日前表示,期待中方領導人在10月存取俄羅斯,出席在喀山舉辦的金磚國家峰會。另外拉夫羅夫還重點指出,中俄雙邊關系今年的大事,是普京對中國的國事存取,這直接印證了我們之前的判斷。那就是普京連任之後,就立刻開始籌備自己的訪華行程。
距離布林肯上次訪華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年,這期間,中美關系一直處於相對低谷的狀態,拜登甚至還可能成為中美建交以來第一位沒有在任期內訪華的總統。如果說,進入春季以來全球多國排著隊訪華,是因為中國給全世界帶來的「確定性」,那美國外交就是正在為全球註入更多的「不確定性」,而布林肯作為美國外交的「一把手」,正是這種「不確定性」的源頭之一。所以對他的這次訪華,中方恐怕也不會對他抱有太高的期待,至於美方期盼的「獲最高級別接見」,那就要看美國表現如何了。
對布林肯訪華定調後,中方直接投擲了布林肯訪華,中方意在達成的五大目標。第一,讓美方樹立正確對華認知。美方需要搞清楚,中美到底是夥伴還是對手,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不能犯顛覆性錯誤。中國有必須維護的利益、必須捍衛的原則、必須堅守的底線。美方則落實承諾,推動中美在共同利益的領域開展合作、負責任地管控雙邊關系中的競爭因素。第二,雙方繼續加強對話。盡管中美在各層級各領域開展了一系列重要接觸,兩國有20多個機制性磋商持續運轉。
從中方所提出的這五點條件上看,似乎還是希望美國能夠回心轉意,但如果結合美國的所作所為上看,布林肯還沒落地,中美兩國之間的火藥味可以說是相當的濃厚。比方說,中方提到的美國不能說一套,做一套,就直接觸及了現階段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的核心,一方面,拜登透過派遣像布林肯這樣的美國政客來訪,起到穩住中美關系的作用,但在另一方面,美國的反華路線卻一直沒有改變,無論是在半導體上的「小院高墻」,還是一家買的對台軍售,都極大地促使了中美關系的緊張。
中方曾多次明確,中俄合作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和不針對第三方」的「三不」原則基礎上,所以其實中俄合作和俄烏沖突無關。但沒辦法,俄烏戰局形勢越是明朗,美方就越是記恨中國,它只會覺得,烏克蘭集北約之力都打不過俄羅斯,全賴中方,特別是考慮到,就在本月上旬,中俄兩國外長會談之後還共同簽署了兩國外交部2024年磋商計劃,而且普京不久前也表示過自己新任期首訪中國是個不錯的註意。所以在這個中俄已簽字,就等普京訪華的時刻,美方肯定會想方設法切斷中俄合作。
中俄正常貿易絕不容美國插手,既然布林肯刻意找茬,想必跟耶倫一樣,也是空手而歸。至於台海問題屬於中國內政,輪不到美國人指手畫腳。雖然美國對中國劃下紅線,宣稱中國並沒有越過美國紅線,最重要的是確保與華關系不會再次脫軌,中美貿易不能脫鉤,美國承受不起脫鉤的後果。但美國對中國科技和貿易打壓並沒有有停止,反而發起瘋狂報復。日前美國眾議院透過「21世紀透過實力達成和平法案」,強制要求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剝離TikTok公司。
考慮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即將訪華,並將與中方就「地區與全球問題」向中國「明確表達關切」,而北約秘書長也指責中國為俄羅斯「輸血」,美國此時的種種對華動作,除了為獲取更多的利益之外,就是要將中俄強行分離。對此,中俄必然聯手反制,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據直新聞上月的報道,俄總統普京有意選擇中國作為其當選總統後的「首訪國家」,並將於5月正式訪華。另一方面,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近日的報道,俄海軍司令亞歷山大·莫伊謝耶夫上將率團抵達中國。
據俄新社報道,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此前在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會談後表示,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四分之三個世紀以來,中俄關系歷經風雨,歷久彌堅,日益成熟、堅韌、深厚。
另據塔斯社同一天報道,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與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會談後共同會見記者時表示,中俄今天的良好關系來之不易,值得雙方倍加珍惜、精心維護。他同時強調:「雙方要始終在大是大非面前堅守正道。」他還表示,中方在世界事務中堅持發揮建設性作用,從不火上澆油,從不從中漁利。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晤時表示,在兩國領導人的帶領下,俄中關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隨著普京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加強兩國關系的政策的連續性得到了進一步保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舉行會談後共同會見記者。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與中國外長會談結束後的新聞釋出會上稱,雙方將重點放在了高層接觸的日程上,因為領導人外交是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核心要素。
俄政治學家什倫金娜認為,拉夫羅夫的中國之行是中國外交政策的一個平衡因素,其與美國財長耶倫的存取平行。近年來俄中關系不斷加強,兩國高級官員定期互訪證實了這一點。同時,拉夫羅夫的存取也為普京總統可能訪華奠定了基礎。該專家說:「這將是俄總統連任後的首次外訪。很明顯,這將成為俄羅斯外交政策優先方向和任務的標誌。拉夫羅夫的訪華再次提醒我們,世界不會圍繞美國的問題和願望而旋轉。」
需要關註的是,拉夫羅夫在當天的記者會上表示,元首外交是「俄中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核心要素」。他透露,與中方討論了在未來各種國際活動期間舉行兩國領導人會見,包括今年10月在喀山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和6月在阿斯塔納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另據俄新社9日報道,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拉夫羅夫此次存取可被視作為即將到來的最高層接觸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