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外交部長: 「電動汽車不存在產能過剩,確實存在產能不足。」。
終於有一位西方政治家說了大實話。
當中國用幾億件襯衣換一架飛機時,美國人從來不說中國產能過剩。 當中國出口玩具、 家具 和電器時,西方也沒有說產能過剩。
新能源,光伏,電動汽車是未來最最核心的產業,也是決定一國命運和競爭力的產業。
中國居然在高端產業上與西方同台競爭,這還了得?在西方人眼中,中國只能站在食物鏈的底端吃草,而西方站在食物鏈高端,吃香的喝辣的,支撐著西方高福利生活。
正因為如此,美國財長耶倫重復中國產能過剩的老調,並威脅「保留所有選項」。
不過,她說了一句大實話,中國產品威脅美國和歐洲「制造商的生存能力」。
西方的傲慢帶來了高昂的代價。
中國能夠從伊朗和俄羅斯購買能源,與其他西方競爭對手相比,可以享受25% -40% 的折扣。價格肯定是有利的,工業成本肯定是低的。
而且,中國以人民幣購買能源,所以他們不需要像西方競爭對手那樣購買大宗商品所需的美元。這種結構性優勢讓中國一路笑到了銀行,而西方國家則乞求人民幣升值。
去掉能源因素,美國也無法與之競爭。美國人薪金要高出中國好幾倍,美國人絕對不會願意屈從於「亞洲」的工作文化。中國人太勤勞了,加班的人太多了,把什麽都幹成白菜價。
對於完全自動化的工廠來說,強迫勞動是一種特別滑稽的說辭。
小米 SU7在中國上市時,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裏就賣完了2024年全年的產量。因此,它肯定不是「產能過剩」: 它生產的遠遠低於它的需求。
為什麽這麽受歡迎?它的起價不到3萬美元(215,900元人民幣) ,效能和設計和保時捷 Taycan非常類似,後者成本超過10萬美元。你實際上是以雪佛蘭螺栓的價格,買了一輛頂級的保時捷。
小米能做到這一點的主要原因是什麽呢? 這個完全自動化的工廠: 他們每76秒就生產出一輛汽車。
請記住,中國的鋼鐵產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安裝的工業機器人數量超過其它所有國家的總和——中國完全有理由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