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中俄貿易增長率從32%驟減至1.9%,俄專家認為部份問題在中國身上

2024-09-14國際

俄專家擔心中俄貿易額增長趨緩,會給俄羅斯的戰時經濟帶來重大影響。

中國海關總署9月10日釋出的數據顯示,今年1到8月,中俄貿易額為1584.69億美元,相比較去年同期僅僅增長1.9%;而2023年的1—8月,中俄貿易額達到1551.01億美元,同比增長32%。

從32%的超高增長率到1.9%的超低增長率,僅僅過了一年的時間,這讓很多人感到好奇,這當中一定發生了什麽。

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學院院長阿列克謝·馬斯洛夫認為,中俄貿易額增長率的下降與當前復雜的國際市場形勢相關。

簡單講,中國向俄羅斯出口幾乎所有的工業品,而俄羅斯出口的多為能源、農產品等低附加值商品。此外,中國暫停了盧布業務,影響到了兩國的貿易。馬斯洛夫強調,中俄不應盯著雙邊貿易份額,應想辦法對彼此擴大投資,讓兩國間的投資水平與彼此間的政治水平相符合。

馬斯洛夫最後還意有所指,稱中國消費市場出現了大幅下滑,中國商品在中國市場也出現了滯銷現象。例如上半年,中國整體商品的銷售出現了10%—15%的降幅,而這一定會反應在中俄貿易上。

中國是世界經濟的引擎,中國經濟增長趨緩,甚至出現通縮現象,那麽最先受影響的一定是那些與中國貿易密切的國家。可話說回來,經濟和人一樣,總有不如意,需要調整的時期,就像每一次的「康波周期」,有國家被排在沙灘上,就有國家逆勢騰飛。

老莫認為,俄羅斯比中國更擔心中國的經濟,因為隨著中國公民的消費力下滑,勢必影響到對俄羅斯商品的購買。進一步講,中方很多企業甚至以此為由,拒絕響應普京開發遠東之政治倡議。

俄不能僅向中國敞開市場,而換取不了任何有價值的先進工業產業鏈,這違背了「市場換技術」初衷,對於俄羅斯的前途弊大於利。事實也佐證了俄羅斯專家的判斷,已知除長城、奇瑞等少數企業在俄羅斯生產外,其他中企無不對此表現得諱莫如深。

原因一:俄羅斯市場環境並不穩定。

想象一下,今天剛建好了廠房,明天烏克蘭的導彈和無人機就不約而至,這事情任誰都接受不了。為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廣大的中企只能優先立足本土,和俄羅斯經銷商展開基本的商品購銷業務。

原因二:普京政府給予的政策支持不夠,做出的承諾停留在紙面上。

中俄從一般合作夥伴關系上升到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看發展勢頭似乎不錯。然而誰又知道這其中的是非曲直呢。舉例說明:中方呼籲打通圖們江出海口,讓中國的貨船得以順著河流直入日本海,但是俄羅斯方面就是拖著不辦。

如此中方如何對擴大對俄投資充滿信心。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有當普京政府完全對中國放下戒心,允許中國公民在不需要入境特許的前提下,自由在海參崴等重要城市生活、做生意,或許俄羅斯的經濟就發展起來了。

原因三:中方也確實遇到了難處,只能先顧自己了。

財政部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1—7月中國個人所得稅收入竟然同比下降5.5%,說明一些從業者開始「返貧」,他們的薪金水平未能達到5000元的最低標準線。中方陷入了經濟通縮的桎梏,又豈能分出財力和精力,去幫助俄羅斯這個鄰國。

因此普京政府不得將希望全部寄托在中國身上,認為中方還會向自己「輸血」。如果中方日子不好過了,那麽一定會砍掉所有不必要的支出,也包括從俄羅斯進口巨量的石油、天然氣、煤炭和木材等。

原因四:美歐的極限封鎖和制裁,堪比猛虎下山,讓中俄感到非常的痛苦。

俄羅斯自稱經受了超過5000項制裁,中國的處境也不遑多讓。已知,除美國對中國數千種商品加征高額關稅外,美國還協調盟友對中國的光伏板、機電和電動汽車進行一刀切,如此中方的日子只怕愈發的不樂觀。

在多重不利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中俄貿易開始趨緩,自是最正常不過了。

大氏族尚且難續百年榮耀,何況中俄這種「臨時」搭建的合作班底呢。所以俄方還是將精力移轉到國內吧,想想接下來如何應對美歐的新一輪制裁,以及確保對烏軍事行動得以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