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美國眾議院將表決多項涉華法案,涉及香港、台灣、對華競爭

2024-09-09國際
【文/觀察者網 王愷雯】經過夏季休會期,美國國會於當地時間9月9日復會。在緊隨其後的一周裏,聯邦眾議院將密集表決多項與中國有關的法案,本周也因此被稱為「中國周」。
從各項法案的內容來看,「中國周」堪稱「反華周」。據香港【南華早報】8日報道,由共和黨主導的眾議院本周計劃提出28項提及或重點關註與中國競爭的法案,涉及的議題從對抗中國科技、政治和經濟的影響到支持美國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盟友。
其中一項法案要求美國國務卿審查香港特區在美國的三個經濟貿易辦事處,稱如果確定香港不再享有「高度自治」,就應該將其關閉。一項涉及台灣地區的法案要求,如果美國認定中國大陸對台灣構成威脅,將對大陸相關人員的金融活動進行額外的報告和限制。
在科技領域,一項涉及生物安全的法案計劃禁止美國聯邦機構與五家中國生物科技公司及其客戶簽訂合約,該法案還提出設立一個跨機構的程式來審查其他有關公司。另一項法案要求,美國和中國在簽署或延長任何科技協定之前,必須向美國國會通報。還有法案提出加強對外國人才招聘和使用外國電信基礎設施的控制、成立6G技術工作群組、加強對中國無人機和港口的審查。
有些法案則試圖遏制中國的政治影響力,包括設立基金應對中國的「有害影響」,對接受外國人政治捐款的美國組織施加更嚴厲的懲罰。有法案集中在美國的盟友身上,例如民主黨提出的的兩項法案計劃加強美國與日本、南韓及與太平洋島國的關系。還有法案旨在利用經濟工具削弱中國,包括對美國出口管制和制裁制度進行「技術改革」;限制美國國土安全部向中國電池制造商采購電池。
美國眾議院議長、路易斯安那州共和黨人米克·莊遜(Mike Johnson)今年7月在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的一場活動上,曾預告將推動多項針對中國的立法。他當時聲稱中國構成了「全球和平的最大威脅」,「國會必須集中精力用我們掌握的一切手段對抗中國。」
影片截圖 哈德遜研究所官網
「在華盛頓,要想做成一件事,最好的辦法是把它放在中國或國家安全的框架下。」剛卸任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副總裁(負責政府事務)的羅裏·墨菲(Rory Murphy)說。他補充道:「對中國過於強硬不會產生任何政治後果。」
報道稱,「中國周」是美國國會兩院為應對所謂「北京帶來的國家和經濟安全威脅」而做出的眾多努力之一。距離美國大選僅剩兩個月的時間,「中國周」被視為美國在缺乏政治安全基礎的情況下,推動團結共和黨人的一種嘗試。
「中國周」的大部份法案由共和黨主導,但獲得了兩黨的支持,這些法案將被加速審議,需要三分之二多數票就能透過。透過的法案還必須獲得參議院批準,才能送交美國總統簽署成為法律。
報道提及,有五項涉華法案由於沒有獲得民主黨的支持,預計不會獲得加速處理,其中包括重新開機特朗普時期啟動的備受爭議的「中國行動計劃」。
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數據,自2023年1月展開議期以來,本屆美國國會(第118屆)已提出約700項與中國有關的立法,但絕大多數都未能透過,僅有78項法案成為法律。
美國霍士新聞網稱,在今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前,美國國會只剩下三周的工作時間。眾議院多數黨領袖史蒂夫·斯卡利斯(Steve Scalise)表示:「我們希望把所有活動合並到一周內,這樣大家就能真正專註於一件事,即我們需要積極應對中國構成的威脅。」
美國眾議院議長米克·莊遜(左)和眾議院多數黨領袖史蒂夫·斯卡利斯 視覺中國
【南華早報】稱,「中國周」有關法案的投票日程尚不清楚,是否所有法案都將在本周內進行表決還有待觀察。不過,即使這些法案本周沒有獲得透過,也可能存在其他選擇。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美國外交政策分析師錫克·庫珀(Zack Cooper)認為,一些議題可能會被納入【國防授權法案】這一每年必須透過的法案。
對於美國眾議長莊遜今年7月的涉華言論,以及眾議院在年底前推進一攬子涉華法案的計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今年7月曾回應,美方的言論罔顧事實,大肆渲染「中國威脅」,充斥著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實質上是為轉移國內矛盾、加大對華遏制打壓尋找借口。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林劍表示,我們要求美方摒棄零和博弈執念,停止采取損害中國利益的言行。中方將采取堅決有力措施,堅定捍衛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