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美國「援烏」新動向

2024-04-29國際
就在近期中東局勢成為全球焦點的時候,本周,美國等西方國家所謂的「援烏」議題,又隨著一項法案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4月23日,美國參議院透過610億美元的「援烏」法案。截至去年底,美國國債總規模已突破34萬億美元,相當於GDP的1.2倍。在面臨債務危機的情況下,美國巨額資金投向境外,究竟是「本國優先」,還是「他國優先」,進一步引起國內廣泛爭議。
隨著美國資金和武器的不斷註入,「援烏」新動向所帶來的俄烏沖突升級的危險進一步加大。
超600億美元 美防長稱「是迄今為止最大的援助計劃」
2024年4月26日,美國國防部長柯士甸宣布,將動用國會剛批準的超600億美元援烏資金中的60億美元,為烏克蘭軍隊購買美制武器。
美國國防部長 柯士甸:這是我們迄今為止承諾的最大的安全援助計劃。
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此前的4月17日,在美國2025財年軍費預算聽證會上,前「綠色貝雷帽」特種兵、美國佛州眾議員米克·沃爾茲的吐槽影片引發美國網友「病毒式傳播」。
沃爾茲:部長先生,這是一袋子襯套(一種常用零件)。襯套是技術工人生產的,技工都不需要高中畢業。這裏沒什麽高科技,在袋子裏的都符合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商用)標準。你知道美國空軍采購這一袋子襯套花了多少錢?
美國空軍部長 法蘭·肯德爾:我不知道,議員先生。
沃爾茲:9萬美元,買這袋子襯套花了9萬美元。任何渦輪式發動機都在用這種零件。這種高昂成本是因為五角大廈只從原始器材制造商(OEM)那裏購買商用零件,其實就是唯一來源。真的正在讓我們(美國政府)破產,美國的國債利息在歷史上首次超過軍費支出,我們負擔不起了。
「沃爾茲的憤怒」也引發美國網友的熱議。
美媒記者:美國試圖將俄烏沖突長期化
4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火速簽署了剛剛在兩院透過、還冒著熱氣的「援烏法案」。
美國總統 喬·拜登:早上好。這對美國來說是個好日子,對歐洲來說是一個好日子,對世界和平來說是個好日子。它保持了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每個人都知道這一點。
在美聯社記者科普看來,與以往美國援烏只是臨時性「清庫存」不同,這次的「援烏法案」為美國軍工部門有計劃持續向外輸出軍火開啟了「泄洪閘」,是美國試圖將俄烏沖突長期化的新動向。
美聯社記者 塔拉·科普:該法案資助與國防工業的長期合約購買更復雜的系統,比如「愛國者」導彈,比如先進地對空導彈系統,比如「海馬斯」。這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簽訂合約並實際生產。
就在同一天,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透露,美國國防部已經提前備好了10億美元的軍援,其中包括了號稱能改變俄烏戰局「遊戲規則」的「遠端版陸軍戰術導彈系統」。
美國國防部匿名官員也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證實,早在今年2月,拜登就繞過國會,秘密下令將遠端進攻性戰術導彈運抵烏克蘭。
據印度【歐亞時報】報道,該導彈重約兩噸,長4米,射程能達到300公裏,可由履帶式M270多管火箭系統和公路機動式「海馬斯」火箭炮發射,而此前美國宣稱提供的導彈只能打165公裏。
4月17日,烏克蘭首次使用導彈轟炸了距離前線約165公裏的俄軍機場,也印證了這種說法。但此次援烏之後,沖突規模是否會持續擴大,引人擔憂。
在德國媒體看來,美國此次將「戰爭機器」升級,是在倒逼德國向烏克蘭提供射程超過500公裏的「金牛座」隱身巡航導彈。該導彈不僅可以摧毀克里米亞大橋,德國總理朔爾茨更直言不諱地表示,「金牛座」的發射高度依賴德國提供瞄準技術。如果金牛座被烏克蘭「不當使用」,甚至可能打到莫斯科的某個「敏感目標」,這將使德國不可避免地「卷入戰爭」,甚至可能引發世界大戰。這是德國難以承受的。
國會兩黨上演「旗子鬧劇」 內鬥不斷
與歐洲人擔心的實際「安全困境」相比,長期「隔岸觀火」進而大發戰爭財的美國政客們則更關心所謂「面子問題」。
兩黨內鬥的背景下,美國共和黨議員並沒有指責美國總統繞開國會私自「援烏」,而是把更多焦點聚集在一場「旗子鬧劇」上。
共和黨眾議員 莫利納羅:在這次投票中,贊成票為311票,反對票為112票,該法案獲得透過。
據霍士新聞網報道,4月20日,眾議院「援烏」法案透過後,民主黨議員曾舉起烏克蘭國旗慶祝。這引發處處要和民主黨人對著幹的共和黨人的不滿。
共和黨眾議員 莫利納羅:眾議院保持秩序,我提醒我的同事註意在會議廳內揮旗子是不合適的。眾議院保持秩序。
共和黨議員 盧娜:把那些破旗子收起來!
美國佛羅裏達州共和黨眾議員米爾斯在社交媒體發文稱:「除了美國國旗,任何國旗都不應出現在美國國會內。」「這是美國國會悲哀的一天。」
這不由得使人想起3年前「占領國會山」事件中萬分荒誕而又令人尷尬的一幕。
4月23日,另一名共和黨眾議員馬西抱怨稱,其因為在社交媒體上傳了民主黨眾議員揮舞烏克蘭國旗的影片面臨罰款。
「民主黨人沒有因為揮舞烏克蘭旗幟而被罰款,但是我卻被告知,如果我不刪除這段影片,我將被罰款500美元。」
根據美國眾議院播放規則,任何個人不得在眾議院和參議院會議廳內「拍攝影片影像」。在「政客」新聞網看來,從「旗幟事件」就可以看出,現在的美國國會對於援助烏克蘭等涉外戰爭方面的態度明顯撕裂。
據美國有線新聞網報道,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莊遜由於促成了法案的透過,不得不處於尷尬的復雜境地。
法案透過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第一時間表示「感謝美國」。
烏克蘭總統 澤連斯基:這太重要了,這就是為什麽我要感謝國會的兩黨支持,我要感謝莊遜議長和拜登總統。
但與此同時,大批共和黨人則怒斥莊遜為「叛徒」。
【紐約時報】提到,對烏援助法案「引發國會共和黨人的分裂」。投票期間,101名共和黨議員支持,112名共和黨議員反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評論稱,這筆600多億美元的巨款,還沒有化作「及時雨」,反倒在美國國會引發了一場大火。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投票前,美國中情局局長伯恩斯專門為莊遜做了有關烏克蘭的「情報簡報」,使後者意識到了所謂「肩扛美式民主」的重任。
據報道,與曾在基輔廣場發小曲奇的「烏克蘭通」紐蘭類似,資深民主黨人伯恩斯曾擔任過美國駐俄羅斯大使,被拜登看作是能恢復「美國情報機構信譽」的關鍵人物,感召力非凡。但在一些美國媒體看來,莊遜的大兒子近期被海軍學院錄取,可能會面臨到歐洲服役,甚至「上前線」的情況,這是一些美國政客不願意去「親身體驗」的。
眾議院議長 莊遜:簡單地說,我再說一遍,有句古老的軍事格言,我們寧願向海外沖突發送子彈,也不願向我們自己的孩子,向我們的部隊發送子彈。
對於給別人家孩子提供武器,自己孩子卻置身事外的「雙標」做法,美國共和黨內部也出現不滿之聲。
共和黨眾議員 瑪喬麗·泰勒·格林:今天是對美國的出賣。當我們的國會議員在眾議院揮舞著烏克蘭國旗,而我們卻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確保我們的邊境安全,我認為每個美國人都應該感到憤怒。
【衛報】感嘆道,雖然莊遜只不過是做了身為議長的「分內之事」,但一旦格林等人送出罷免議長的動議,在投票環節,莊遜就要依靠民主黨人的「憐憫票」來保住議長的職位。這在美國歷史上可以說極為罕見,也解釋了美國政壇的荒誕。
主播:民主黨有可能幫他(莊遜)一把嗎?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 諾伯斯:這不好說。讓一名共和黨議長繼續掌權,這對民主黨人來說風險很大。雖然他們(民主黨)對莊遜透過援助法案很高興,但在援助法案過後,國會還將面臨許多問題。有為政府提供撥款的問題,有農業法案的重新授權問題,別忘了議長還要認證2024年的大選結果。如果民主黨允許他繼續掌權,莊遜將染指所有這些事。
有分析人士認為,鑒於此前民主黨人十分樂見麥卡錫被自己人趕下台的鬧劇,莊遜恐怕難以避免重蹈麥卡錫的覆轍。
而此次投票的數據顯示,原本總價值約950億美元,包含了對以色列援助的「撥款法案」是在被拆分後才勉強獲得透過。其中援助烏克蘭610億美元的部份只得到了眾議院311票的支持,支持率遠不及2022年4月,俄烏沖突剛爆發之時,以417票透過的所謂「捍衛烏克蘭民主租借法案」。
更少的支持背後,意味著更大的不確定性,以及對俄烏沖突可能迅速升級的擔憂。
4月23日,白宮發表聲明稱,美國從本周就可以正式向烏克蘭運送武器和裝備,這與美國在「大基建」方面的「龜速」形成對比。
美國總統 拜登:我確保立即開始發貨。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內,我們將開始向烏克蘭運送防空彈藥、火炮、火箭系統和裝甲車的器材。你知道,這個一攬子計劃實際上是對烏克蘭安全的投資,也是對歐洲安全的投資。
與此前披露的拜登提前兩個月「秘密援烏」相比,此番操作可謂是「先上車,再買票」。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也表示,快速行動至關重要。
俄方:美國援助「絲毫不會影響前線局勢」
據報道,由於美國軍方在本土和歐洲擁有多個儲存站點和武器庫網絡,大部份武器彈藥已存放在德國和波蘭的站點中,炮彈將成為首批軍事援助的重點。此外還將包括「布雷德利」步兵戰車以及各類導彈等。
對此,俄羅斯總統發言人佩斯科夫作出回應說,美國援助「絲毫不會影響前線局勢」。
俄羅斯總統發言人 佩斯科夫:無論如何,在提供這些援助的任何情況下,事實上,說到挑動烏克蘭采取進一步敵對行動,哪怕到最後一個烏克蘭人,都將確保美國的利潤得到保證。
經濟放緩 巨額援助 多重因素牽扯「特拜之爭」
25日,美國商務部公布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增長率大幅放緩,1.6%的增長率較2023年最後一個季度的3.4%大幅下降。
法新社認為,美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長「顯著放緩」。一方面,美國經濟意外「爆冷」;另一方面,通貨膨脹卻不出所料地「保持穩定」。在這種背景下,巨額對外援助,不僅引發美國民眾的不滿,也成為年內總統大選的熱門話題。
4月25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就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國會山騷亂」中是否享有總統豁免權而免受刑事指控聽取辯論。
美聯社註意到,各方在辯論中很少提到諸如「11月」「2024」或點名特朗普之類涉及今年大選的「關鍵字」。而極可能出現的「特拜之爭」則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房間裏的大象」。
而此刻,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1992年大選時對老布殊說的一句「扭轉乾坤」的名言,似乎又在耳邊回蕩。
「笨蛋,關鍵是經濟!」——克林頓
美國前總統 特朗普:非常感謝。你可能聽說過,一些非常大的事情已經發生,但最大的事情似乎是剛剛宣布GDP一路下降到1.6%,並且還在下降,情況會變得更糟。加州的汽油價格也剛剛宣布為7.60美元(每加侖),汽油價格正在上漲,能源成本正在上漲。從某種意義上說,股市正在崩盤,而且數碼非常糟糕。這就是拜登經濟學。
在外界看來,更令人糟心的是,當不斷上漲的物價與拜登經濟學以及「援助烏克蘭」同時出現時,美國民眾在對經濟失望的同時,對政治的厭倦情緒也越發濃烈了。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4月21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64%的美國選民對11月的大選「非常感興趣」,而在2020年總統競選中這一比例為77%。
報道認為,選民熱情的「歷史性缺乏」反映了選民對兩位主要候選人都持負面看法。全國廣播公司的民意調查顯示,只有38%的美國選民對拜登持積極看法。對特朗普有積極的看法的選民也是同樣比例。
民意調查專家霍威特不無諷刺地說:美國人在很多問題上都意見不一致,但沒有什麽比選民對這次選舉的厭棄更一致的了。
對於一直期待著所謂「十月驚奇」的美國媒體來說,以及對於各種訊息早已免疫的美國民眾來說,今年大選也許不是「高度關註」,而是「準備躺平」。
經濟疲勞、政治疲勞、醜聞疲勞、援烏疲勞。也難怪特朗普在「艷星封口費」庭審時疑似打起了呼嚕。
而飽受爭議的援烏議題,在給俄烏沖突「快速回血」的同時,也給國會山政客們打了「興奮劑」。
援烏法案透過前,多家美國民調顯示,特朗普對拜登的領先優勢在正在縮小。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主播:拜登總統正在縮小與前總統特朗普的差距。在二人對決中,特朗普以46%對44%領先拜登兩個百分點。一月份時,特朗普和拜登之間相差五個百分點。
這使共和黨感到壓力,急需新話題轉移焦點。
在外界看來,兩黨「援烏議題」爭論的焦點似乎並不是該不該把大筆錢花在軍事和對外援助上,而是這筆巨款該怎麽花?
共和黨眾議員 奇普·羅伊:我認為這是不幸的。我的意思是,我再次強調,我支持為以色列提供資金,我也支持尋找支持烏克蘭的方法,但我認為1130億美元是一筆非常大的錢,我不認為它能得到應有的有效的使用,雖然我們站在他們一邊。我認為,不幸的是沒(加強)邊境安全。我不能回到我所代表的人民面前說:嘿,我們沒有為你們做任何事情,為邊境做任何事情。但這裏還有100美元,現在另外有950億美元要用於對外援助。我不能支持這個。
不過顯而易見的是,不管誰當選,美國軍費開支都會屢創新高。
參議院少數黨領袖 麥康奈爾:關於聲稱這是一筆巨款的說法,我知道它看起來似乎是不少,但要把這600億放在整體中來看,它是占GDP的0.2%,而我們的總體國防預算是(占GDP)3%。
在【國會山報】看來,在僵持了大半年後,援助法案在此時獲得透過,並非美國共和黨對國際安全議題的整體態度發生了什麽變化,而是在國內政治壓力下做出的妥協。
在援烏法案中,近90億美元被改為以貸款形式援助,以部份滿足共和黨人的需求。但這一調整又被加上一個前提,即「總統有權決定是否需要償還」,以滿足民主黨人的主張。
在一些共和黨議員看來,「美國優先」就是減少對歐洲的投入,讓歐洲更多出錢出人。
德薩斯州眾議員 塞爾夫:歐盟的本地生產總值是俄羅斯的9倍,他們的人口是俄羅斯的3倍,歐盟可以做得更多。如果美國繼續為此提供資金,歐盟將不會鼓起政治意願去做他們應該做的事情。
而在共和黨內部的「MAGA」派,也就是「特朗普」派的議員看來,與其巨額援烏,不如拿來增強南方各州的國民警衛隊,加強對邊境移民的管控。
共和黨眾議員 瑪喬麗·泰勒·格林:你看,美國納稅人已經向烏克蘭匯款了1130億美元,其中很多錢下落不明。這是美國政府病態商業模式的延續。聯邦政府繼續為軍事工業綜合體提供資金。這是一種商業模式,要求國會繼續投票支持,繼續為外國戰爭提供資金。這種商業模式美國人民不支持。
既要「援烏」又要「援以」 美國內部沖突因此愈演愈烈
耐人尋味的是,就在美國政壇為「援烏」鬥得不可開交之時,美國多地大學校園爆發示威,要求加沙走廊永久停火、美國停止軍事援助以色列。
在「援烏」和「援以」新動向下,美國內部的各種沖突愈演愈烈。
與此同時,美國「奧斯卡得獎專業戶」,曾制作了【瞬息全宇宙】的「A24」電影公司,推出了一部電影【內戰】,在美國引起熱議。片中描述在未來的美國社會,由於社會已經分崩離析,一場內戰在所難免。在一些美國民眾看來,這部影片與其說是虛構未來,更不如說是「預言」了美國政壇和社會輿論進一步分裂的現實。
此次巨額軍事援助法案的透過,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美國朝野態度的搖擺不定,集中反映出了美國社會在援烏問題上的撕裂。
而在已經開始進入僵局的俄烏沖突中,美國提供新的巨額「軍援」,無疑是給本來可以降溫的局勢再次註入了一針「強心劑」。同時,也給國際社會希望沖突能盡快轉向政治解決,又制造出新的障礙。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