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中歐局勢一夜生變!中方不再忍耐,使出關鍵一招,歐盟態度大變

2024-07-23國際

據環球網,歐盟7月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此舉在德國招致政府官員、行業協會及汽車企業的普遍反對。德國法蘭克福金融管理學院教授霍斯特·勒歇爾認為,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不利於歐洲經濟復蘇。法蘭克福金融管理學院教授 霍斯特·勒歇爾:我們的經濟本來就在掙紮,我們也在努力控制通脹,價格上漲會進一步推高通脹,所以這種做法對歐洲經濟總體上是不利的。如果中國也采取反制行動,歐盟對中國的出口和產能均會下滑,從而影響歐盟相關企業的營收、利潤及就業。

2023年9月,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法國斯特拉斯堡作一年一度「盟情咨文」演講時稱,全球市場充斥更便宜的中國電動汽車,其價格因巨額補貼被人為壓低,「扭曲」了歐洲市場。因此歐盟要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10月,歐委會對華啟動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程式。經過近8個月的反補貼調查,今年6月,歐委會宣布擬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征17.4%至38.1%不等的臨時性反補貼關稅。

據路透社報道,歐盟近日就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措施進行「咨詢投票」。訊息人士稱,12個歐盟成員國投票支持加征關稅,4個投反對票,11個投棄權票。此次投票以書面形式保密進行,不具約束力。歐盟中國商會介紹,由於是書面投票,故結果或由成員國自行公布,或借由內部訊息。有訊息人士16日向路透社披露,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12國投了贊成票,德國、芬蘭、瑞典等11國棄權,另有4國反對。

咱們得說歐洲車企這些年確實風光不再了,想當年他們在中國市場那是呼風喚雨,想怎麽賣就怎麽賣價格說漲就漲跟玩兒似的。但現在中國電動汽車一出手那簡直就是降維打擊,性價比高到讓人懷疑人生,歐洲車企這才發現原來自己手裏的那點「品牌價值」,在新技術面前根本就不夠看。於是他們急了開始想轍了,最奇葩的一招就是提出要中國電動汽車分享核心技術,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嘛,核心技術那可是企業的命根子怎麽可能輕易拱手相讓,這要求簡直就是把中國當成了「冤大頭」根本就是不按套路出牌。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商務部正式釋出通知,將會進行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豬肉及豬副產品的反傾銷調查。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在歐盟對中方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後,中方也進行了這次反制措施。但歐盟不依不饒,態度強硬,面對中方進行的第二輪反制,在得知對歐洲的甲丙胺繼續征收反傾銷稅的訊息後,仍然絲毫不讓步。面對這種情況,中方進行了第三次反制,在7月號,宣布對歐洲的光伏,風電,安檢等重要器材進行調查。

歐盟中國商會日前發表聲明稱,自歐盟【外國補貼條例】立法初期起,歐盟中國商會對該法規賦予歐盟機構過度的自由裁量權、關鍵定義「外國財政資助」過分寬泛等問題提出嚴正關切,並多次透過各類程式和渠道向相關歐盟立法和執法部門表達了立場和建議。「歐盟中國商會了解到,針對在歐中企的系列做法涉嫌歧視性執法,未給予中企在歐設立的本地企業平等國民待遇,對在歐中企正常經營活動和商業發展造成嚴重幹擾。」

今年2月,歐盟對參與保加利亞電動列車招標的中企進行調查,理由是該中企利用補貼搞不公平競爭;4月,歐盟宣布對兩家中企競標羅馬尼亞太陽能專案展開調查;緊接著,歐盟又對中國風力渦輪機供應商發起調查;歐盟又依據該條例,對中企在歐洲的辦公室進行突擊檢查。【外國補貼條例】可謂是一個「霸王條款」,其中的「外國補貼」的概念十分模糊,而且在執法程式上也缺乏公正性,為中企在歐盟的營運帶來許多不確定性,嚴重加劇了中歐貿易摩擦風險。

可見,歐盟在一定程度上與美國同軌,以安全問題為由,在多領域盡可能攔阻中企產品參與到關鍵基建建設中。美歐在地緣碰撞中難以繼續實施擴張背景下,貿易保護,正在西方蔓延。這一局面下,同步要求中國強化各關鍵領域國產化行程,推動構建全產業鏈自主的中國體系。以免面臨美歐基於地緣謀劃需求,可能實施的卡脖子動作。

當前,中國正在對歐盟農產品展開調查,這部份進口中國完全可以透過向金磚國家采購作為替代,讓歐盟親身體驗何為真正的「產能過剩」。而除了農產品之外,中國還可以針對歐盟對華出口的高附加值商品進行調查,能夠實作替代進口的就果斷轉向,不能實作替代進口的就加速國產化。總而言之,中國手中的「自由貿易」大旗不能放棄,可以在世貿規則範圍內進行靈活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