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土耳其以大換小與伊朗互換領土,相差100多平方公裏,實際卻雙贏

2024-02-11國際

一個主權國家土耳其竟然願意以大易小,幹起了換國土這種的虧本買賣,這難道不是在自取滅亡?

在20世紀初,土耳其就幹過這麽一件荒唐事,國土交換的物件是伊朗。但是,土耳其不僅心滿意足地換了,還為此平定了內卷。當然,這件事情至今仍有影響。那麽,當年的土耳其為什麽要做這種荒唐之舉?伊朗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呢?

一、土耳其主動交換國土的根源

233平方公裏的山間肥沃盆地 換取一塊 平凡的100平方公裏土地 ,這就是土耳其和伊朗在1932年進行的交易。

雖然在眾人看來,土耳其的領導人似乎「腦子進水」,但是在其國人看來,卻是非常劃算。

因為相比國土,土耳其人更忌憚庫爾德人。

庫爾德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波斯人一起並稱為中東地區的四大古老民族。

相比其他三個民族,庫爾德人稍遜一籌,經歷了上百年的動蕩,他們並沒有在混亂的中東地區建立起自己的國家,經常在區域沖突中依附、分裂,再依附。

所以,他們的分布地區非常分散,有一部份庫爾德人住在波斯(伊朗)地區,有一部份人住在土耳其,還有一些庫爾德人住在伊拉克和敘利亞。

不管分布在哪裏,庫爾德人是遊牧民族,他們依山而居,因此,大部份的庫爾德人大多定居在 中東阿勒山山峰的腳下。

由於長時間沒有建立自己的國家,所以他們大多以寄居為生,一般情況是給其他民族和國家充著僱用兵,又或者是去他另一個地區「打零工」。

18世紀後,鄂圖曼帝國(土耳其前身)和波斯之間屢屢因為宗教和地緣的原因爆發戰爭,在夾縫之中,庫爾德人艱難求生,同時他們也被兩個政權和國家瓜分、拉扯,大多數的庫爾德人還是寄居在鄂圖曼帝國。

值得一提的是,庫爾德人雖然和波斯、鄂圖曼帝國人一樣都信仰伊斯蘭教,但他們卻分屬不同的教派。

波斯人主要信仰什葉派,而庫爾德人大多信仰遜尼派。

宗教自古以來是區域沖突的頑疾,由此,在波斯的庫爾德人備受當地統治者的欺淩,而在鄂圖曼帝國的庫爾德人卻生活得非常優越,所以在鄂圖曼帝國的庫爾德人為了報恩,主動站了出來充當鄂圖曼帝國的農民、士兵,為這個國家四處征戰和建設。

同時,庫爾德人信仰遜尼派,這和鄂圖曼帝國的統治者不謀而合,所以鄂圖曼帝國便給予庫爾德人極其優越的待遇——允許他們聚集在一起形成自己的自治區。

1840年之後,英法等列強開始加緊入侵中東地區。鄂圖曼帝國混亂不堪,在那片土地生存的庫爾德人也遭受了鎮壓。

1847年,庫爾德的自治權被列強無情地剝奪,同時,他們也開啟了各類起義,以示對各帝國的反抗。

二、土耳其人同化庫爾德人引反抗

1914年,第1次世界大戰爆發,鄂圖曼帝國加入同盟國的行列中。

只不過,戰爭最後以同盟國的失敗而結束,而後,鄂圖曼帝國被各列強解體。鄂圖曼帝國之前實力強大,西方列強都想透過這個機會來制止鄂圖曼帝國的發展。因此,列強逼迫鄂圖曼帝國簽訂了極其苛刻的 【色弗爾條約】

條約裏有一條十分重要:允許庫爾德人所聚居的庫爾德斯坦被暫時劃為自治區,之後,庫爾德人可以自主決定是否在自治區建立國家。

對於一個沒有國家的民族來說,庫爾德人早就夢寐以求這份條約,即使這份條約對於鄂圖曼(土耳其)來說非常苛刻。所以,土耳其人反對這個條約,領導人凱末爾更是主動發出聲明表示不承認條約,與此同時,他積極組建軍隊交戰希臘、法國,北上出擊亞美尼亞。

1919年,土耳其在凱末爾的領導下擊退了外國的侵略者,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庫爾德人想要獨立,凱末爾卻不允許 ,兩方的矛盾就此發生。當協約國看到土耳其的強大之後竟立刻轉變了方向,他們對土耳其松了口,簽訂了一份 【洛桑條約】

在這個條約裏,協約國又更改了自己的主張,表示 庫爾德人聚居的地方不具有自治權,所謂的庫爾德斯坦大部份區域仍將由土耳其管理。

對於凱末爾來說,這是極大的勝利,對於庫爾德人來說,這場鏡花水月則讓他們十分憤怒。

更令土耳其人感到不安的是,庫爾德人是土耳其人口裏最多的少數民族,如果土耳其無法同化他們,那麽庫爾德人會轟轟烈烈地發展起來。除此之外,庫爾德人主要分布在土耳其東南部地區——那裏是鄂圖曼非常看重的「龍興之地」,是中東出了名的風水寶地。

出於種種原因,凱末爾開始對庫爾德人進行打壓。

1924年,庫爾德人的身份被取消,他們只能叫做「山地土耳其人」。 名稱的變化意味著身份的改動,如此一來,許多庫爾德人就會漸漸忘記自己最初的身份,漸漸歸為土耳其人。

由此,不願意忍受壓迫的庫爾德人發起了起義,而凱末爾也帶領著本民族的人同庫爾德人進行鬥爭。

1928年,庫爾德人爆發了一場巨大的起義——阿勒山大起義。

雖然這場運動最後被土耳其政府鎮壓了,但其所造成的影響卻讓土耳其領導人很是頭疼。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同化庫爾德人的工作還未完成的時候,土耳其外部又起了事端—— 波斯(伊朗)要與他劃清界限。

三、土耳其為解決民族問題同意做賠本買賣

庫爾德人的問題還沒解決,波斯又要鬧事。更復雜的是,庫爾德人居住的地方跨土耳其、波斯、伊拉克,敘利亞四國,而且,土耳其和波斯境內有一個阿勒山。

阿勒諾山有東西兩座山峰,居住東麓山峰的庫爾德人經常圍繞著山地和土耳其人打遊擊戰,不敵土耳其軍隊時,他們就往波斯境內跑,經常將土耳其軍隊甩得七橫八豎。

由於邊界線的問題談不攏,波斯和土耳其感情一般。

波斯人發現,他們發現,能透過庫爾德人內耗土耳其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所以,波斯是非常支持庫爾德人進入自己的國境內,甚至還給他們提供軍用補給,以資助他們重新回到土耳其境內起義。

因此,土耳其想要將庫爾德人「滅種」的計劃一直不能成型,其中不乏波斯的功勞,何況東阿勒山優越的地形又為庫爾勒人提供了天然的條件。

土耳其政府思來想去,他們認為,想要鎮壓庫爾德人,勢必要從這兩個原因下手。

土耳其人邀請波斯談判,彼時波斯國內也發生了政權的動蕩,其國內有一部份勢力希望同土耳其和平相處,以建立穩定的外部環境。最終,波斯接受了土耳其的方案。

1931年,土耳其領導人凱末爾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 將波斯阿勒山東麓這片貧瘠的土地化為國有,而將土耳其南部及其肥沃的土地劃給波斯。

這份交換協定看起來十分荒唐,因為阿勒山東麓地處山地,十分崎嶇,只有100平方公裏,可以說,波斯撿了個大便宜——他們能夠得到233平方公裏的沃土。

波斯沒有理由不同意,所以雙方領導人簽訂了協定。

1932年,兩方的國土換成了最終交換,自那之後,小阿勒山正式成為土耳其的領土,土耳其和波斯的邊境正式確定。

隨著這份約定簽訂結束,土耳其便加緊了對阿勒山地區殘存的庫爾德人的打壓與同化。

1933年,土耳其政府軍基本上剿滅了庫爾德人的起義和叛亂,阿勒山腳下的庫爾德人民居也都被一一登記在冊。隨後,土耳其人開始大刀闊斧地「去庫爾德化」,使之真正稱為土耳其人。

在此過程中,庫爾德人被重新地分離與整合,大多數地主的資源、家產都被沒收,大部份庫爾德大家族也都被切割,分散而居。

最初被這樣安排時,庫爾德人並不願意聽從,他們還試圖組織起來統一對抗土耳其,但奈何大勢已去,沒有了波斯的供養,他們沒有持之以恒的能力。

就這樣,庫爾德人的聲音漸漸小了下去,土耳其內部的亂象也近乎消失。

1935年,波斯更名伊朗,伊朗繼承了之前的邊境協定,而後,雙方邊境線再無爭端。

值得一提的是,庫爾德人被同化之後也漸漸邁入了正軌。對土耳其來說,這筆買賣暫時來看,是不劃算的,但以今天的目光來看,這卻是極其合理地—— 用沃土換取國家邊境的安寧,這也不失為一筆劃算的交易。伊朗換取了想要的東西,這更是雙贏。

唯一值得嘆息的就是那些還殘存著民族意識的庫爾德人,他們仍然在以自己的方式同土耳其政府做鬥爭,時至今日,從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