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印度專家破防:軍事比不過,戰略被藐視,中國從未將印度當過對手

2024-09-10國際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播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在印度人眼中,中國一直是其大國夢崛起道路上,必須要超越、也一定能超越的假想敵。

自上世紀中葉獨立以來,印度就始終對中國抱有敵意,處心積慮想要從各個方面趕超中國。

可殊不知,在中國的戰略版圖中,印度從來都沒有被當成勢均力敵的對手對待過。

中國的這個態度讓自視甚高的印度人無法接受,更讓印度的大國夢破碎。

印度大國夢

1947年印度獨立後, 以總理尼赫魯為代表的印度初代執政者,提出了長遠的國家戰略目標:利用印度遼闊的國土、豐富的人口、充足的資源,躋身全球大國行列。

此後,歷代印度統治者均延續著這一「大國」戰略思維。

歷經幾十年的發展,印度確已成為南亞首屈一指的大國。

尤其是近年來,印度各領域發展都表現出了極為強勁的勢頭。

尼赫魯

經濟上,印度在全球疫情與戰亂不斷的下行背景下,依然維持著快速增長,並超越英國躍升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當下,印度正致力於成為全球制造中心和創新中心,透過「印度制造」和「數碼印度」等政策,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

地緣上,印度位於亞洲南端,擁有廣闊的海岸線,是連線亞洲、非洲和中東的重要海上通道。

印度洋是全球貿易的重要通道,印度的戰略地理位置使其在維護地區安全、保障海上貿易路線暢通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國際舞台上,印度也積極拓展其在周邊國家的影響力,如在南亞、東南亞以及非洲地區的經濟合作與安全事務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為金磚國家、20國集團、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的成員,印度積極參與全球規則制定,提高其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

總體而言,印度近年來的發展有目共睹,穩步朝著全球大國的目標邁進著。

但在印度尋求大國夢想的同時,卻也在死咬著中國不放,將中國視作其崛起道路上的「絆腳石」、「攔路虎」。

事事都想與中國比,都想超越中國,儼然將自己擺在了與中國勢均力敵的對手層面。

但殊不知,在中國的戰略版圖中,印度從來都不是什麽重要角色。

從現實來看,印度距離超越中國也還遠遠不夠。

軍事上相去甚遠

印度遠不及中國的最明顯、最讓印度人無法接受的是,兩國的軍事實力差距。

中國與印度的軍事實力對比顯示,中國在多個方面占據明顯優勢。

首先,從歷史角度來看,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中,中國軍隊在短短32天內就讓印軍倉皇逃竄,士氣萎靡,潰不成軍。

這場戰爭中,中國軍隊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和高效的指揮能力,而印軍則因為指揮高層的失誤和士氣低下而註定失敗。

此外,中國軍隊的規模和戰鬥力也遠超印度,盡管印軍規模龐大,但在面對中國的軍事壓力時,印度一直未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其次,從現代軍事技術和裝備來看,中國在人工智能、無人機、無人作戰系統等方面的發展遠遠超過印度。

這些技術領域的領先使得中國在現代化戰爭中具有明顯的優勢,能夠全方位地壓制印度的指揮、通訊、雷達和偵察系統。

美國專家甚至預測,中國可以在10天內打敗印度軍隊,這主要得益於中國在人工智能和多領域作戰中的技術優勢。

再者,中國的海軍實力也遠超印度,盡管印度最近推出了第二艘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增強了其核威懾能力。

但與中國海軍三大航母艦隊、領先全球的055大驅等先進力量相比,印度仍有顯著差距。

且中國的核潛艇艦隊在規模和先行程度上都領先於印度,能夠在印度洋展開例行巡航,對印度構成顯著的戰略優勢。

印度想要從最能代表一國強弱的軍事實力上趕超中國,目前看來依然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戰略上的輕視

除了軍事之外,更令印度人感到難以接受以致於崩潰的是,中國從未將印度視作勢均力敵的對手。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面臨的競爭對手或威脅經歷了幾個不同的階段,中國也因此制定了針對不同物件的戰略發展大計。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在冷戰背景下,中國主要面對的競爭對手是美國。

這一時期,中國采取了「一邊倒」的政策,加入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並在對外政策上反對帝國主義,支持世界民族解放運動和世界革命,爭取世界和平。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末:隨著中蘇關系的惡化,中國開始同時面對來自美國和蘇聯的雙重壓力。

這一時期,中國的國際環境明顯惡化,中國提出了「反帝、反修、反對各國反動派」的思想,並在軍事上提出「準備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預防性方針。

再到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國際地位逐漸提升。

在這一時期,中國調整對外政策,提出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強調不結盟、不以意識形態劃線,擴大對外開放,努力爭取有利於國內建設的和平國際環境。

21世紀初至今: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面臨的競爭對手或威脅更加多元化。

美國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其對華政策經歷了從接觸、合作到戰略競爭的轉變。

特別是自2017年以來,美國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並開啟了全面的對華戰略競爭,這包括在經貿領域對中國實施漸進性、有選擇的「脫鉤」,在地緣政治領域復制冷戰時期美國應對蘇聯的做法,以及大力推行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外交。

相應的,中國也全力以赴應對美國打壓制裁,積極專註於自身的發展路線,盡可能避免更大規模的中美矛盾。

縱觀中國建國以來的戰略規劃,我們面對的主要敵人從來都是美國、蘇聯這等超級大國。

至於印度,當年我們能在很短時間內反擊他們,現在也一樣。

所以印度從不是我們的對手。

結語

擁有大國夢想是好事,但時刻拿著中國作對標,甚至將中國視作假想敵,便多少顯得有些激進愚蠢。

畢竟就中印兩國各方面實力看來,印度還遠未達到成為中國對手的層次。

於是,那些看清這點真相的印度專家們,紛紛崩潰了。

參考資料

胡可怡,曹德軍.莫迪政府「領導型大國」戰略與外交政策調整分析[J].南亞研究季刊,2024

姚萌.國家能力視野下的印度崛起[D].雲南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