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哈梅內伊,這回是要把以色列玩到極致!

2024-08-31國際

導語

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在伊朗德黑蘭遭遇暗算,被人用一擊致命的方式幹掉,令人唏噓。

此次事件不意外,在以色列對伊朗核科學家穆罕默德-法赫裏薩德進行「摩薩德行動」之後,此次事件便意味著以色列已經入「伊朗的黑名單」上。

法赫裏薩德事件本就令哈梅內伊痛心且破費,此次事件則直接導致政權消失無影,如果是哈梅內伊下命令,作為報復,令人不可小覷。

的確,有此想法的還有許多,畢竟這不只是在偏向宗教的層面,還是在國家利益層面。

「不平靜」 的伊朗。

哈梅內伊不是第一時間選擇報復,而是透過輿論去使以色列感受到恐慌。

這是伊朗的「刀」,正向以色列扔去,「刀」出鞘,風聲緊隨,其背後不僅代表著伊朗的立場,更代表著其背後的勢力。

如「撒旦和胡巴爾家族」聲明信中提到的:

「我們知道,你們的手中持有全球第一刺殺者——以色列、美國及其爪牙。」

手持「刃」的絕對不止一把,因為陽光下看不透,可能會有更加致命的「矛」。

這些話講出,看似誇張,但卻充滿威脅,也值得認真看待,伊朗並非好戰之國,理智、冷靜它都具備,而且其中所提到的「矛」,也同樣被「刀」所指向。

正值「夏熱時」,兩國輿論戰不斷升級,為何「刀」未出鞘?

因為風聲還不夠大,尚不能形成 「空巢」,即真正清空。

彼時,雙方博弈正酣,需要這樣的時機去撕裂,也需要就此時打破平衡,否則,彼此存在著一定的底線,以色列是不能為此冒著極大的風險給伊朗留有機會,伊朗也同樣如此。

所以,「刀」並非必出,因為一出就代表著戰爭,所以勢力和伊朗必須共同走過這段艱難時期。

有不少人質疑伊朗的這種行為,特別是一些親美的媒體,不遺余力地進行抹黑,並為以色列辯護。

然而,這些聲音顯然無法成為主流。

因為沒有人會真的認為槍擊哈尼亞的幕後黑手是蘇萊曼尼或是伊朗、真主黨等組織,畢竟這毫無意義。

但以色列之所以會成為懷疑物件,是因為它有這個能力,也有 motive(動機)。

實際上,在此之前,以色列就已經開始對與伊朗關系密切國家的政治家或其他高級官員進行暗殺行動。甚至在2022年,對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進行了一次密切的暗殺威脅,但最終選擇了放棄。

可以說,暗殺或者反暗殺目標已經成為以色列長期以來的一種存在。

自8月11日哈尼亞訪伊朗後,媒體對此事進行深度剖析,並達成一致觀點——將責任歸咎於以色列,並推測其選擇在這段時間采取行動是因為情報泄露及安全問題。

然而這種說法並不可信,因為警方清楚表明,該事件並未立案追查。

由於沒有找到任何嫌疑人或證據,因此很難將此歸咎於以色列。更何況,以色列同時也成了各方口中的重點懷疑物件。

因此,為了確保雙方都能達到效果,以色列可能會故意隱瞞訊息,使其聽到風聲後恐慌不已。

總之,如果以色列成員是這場襲擊中的劫匪,那麽沙特、阿聯酋、美國、法國等都可能是這一犯罪團伙的同夥之一。

以色列的選擇。

但是在一些國家尚未來得及反應的時候,以色列已經做出了強烈反應,

根據【耶路撒冷時報】9月11日報道,以色列正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因為俄羅斯的一家國有企業被指控為支持伊朗武器制造商。

報道稱,以色列方面已經決定將俄羅斯公司拉夫列特-能源進行制裁,並自8月起禁止其在以色列進口任何產品。

一周後,以色列媒體披露該集團又將向俄羅斯施加制裁,包括其他企業和個人。

訊息來源也說:「我們限制了它們在以色列的活動,他們將不得不遵守該規定。」

此外,該訊息人士還表示:「我們會繼續尋找更多在以色列有業務往來的俄羅斯貢獻者名單。」

由於俄羅斯與伊朗間正在不斷拉近關系,以色列對俄施加制裁,很明顯是因為其對伊朗幫助,使得軍事方面得到了彈藥、裝備以及還有經濟上的幫助,這些都直接威脅著以色列,因此才有如此舉動。

伊朗方面則表示:「我們分別在中國和敘利亞會見了領導人」

同俄羅斯相互印證。

此時的俄烏沖突使美國開啟「增產模式」,從而大量武器湧向烏克蘭,相關價格也隨之上漲,美國為了能夠占領該市場,提高國際地位,以及能認識更多的國家提高購買量,所以聯合中國等國共同重新制定相關價位,這一舉動也加大了對歐盟國家的影響。

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美國的利益,但此時美國又置身事外,所以不甘心就對中東等國就其進行制裁,只不過沒有追根溯源直接指向,他們只是在道義上對政治事務進行引導,因此這些言論並不具有可信度。

其真正背後則是一部份利益體獲得美國政府支持才會如此,畢竟他們涉及到更多利益方面。

其實哈梅內伊明面發話,可能僅僅只是一個姿態,因為他雖然在表面上誓言復仇,但在實際行動上卻顯得較為緩慢,這是一個訊號。

這種情況可能出於多方面考慮,從而使伊朗必須深思熟慮、慎重行事。

面對這種情況,以色列沒有足夠理由去推測,因為他們對於伊朗方面的資訊並不甚了解,其下一步如何計劃都是一個未知數,所以以色列可能隨時處於恐慌狀態,這是他們最容易產生焦慮、不安和猜疑的時候。

伊朗究竟是采取軍事打擊還是進行心理攻勢,都將產生重要影響,尤其是在當前情況下,如果沒有對以色列采取行動,那麽未來戰局將會更加令人捉摸不定。

我們可以期待未來的發展變化,這可能會引發不同的國際反應,不同國家可能會給予不同的支持和立場,這將直接影響到整個中東地區的形勢發展。

心理戰。

如果從心理角度來看,如果伊朗軍隊采取了較為隱蔽和不具攻擊性的報復手段,使以色列無法找到很好的反擊和防護能力,那麽將使以色列產生嚴重困惑和恐懼。

畢竟這種方式沒有造成直接傷亡,卻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傷害並影響其未來的決策,這十分可怕。

相反,如果他們再發起攻擊,對整個中東地區都造成了嚴重破壞,這既沒有達到報復目的,又引發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造成一定國家利益上的損失,還使自己處於輿論和道德譴責的一方,這也是得不償失的。

而且時機得當,把握住,將產生更好效果,將來不一定會這樣做,但現在卻可以這麽做。

如果在某個特定時機,他們選擇這種低調但有效的方法,將使整個世界處於恐怖狀態,那麽這種程度將達到了空前高度,同時這種恐怖感也將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壓力。

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決定自己的選擇,因為這個選擇不僅關乎他們自身,還關乎世界格局和中東局勢的發展。

如果這種恐怖感再加強,它將徹底改變局勢或敘事,所以這兩種策略都有優勢和潛力,具體選擇則取決於當時的情況和目標。

結語

綜上所述,這次襲擊後,眾人議論紛紛,但伊朗卻顯得很淡定,因為他們掌握主動權,不急於回應,也不能急於回應,否則就容易失去主動權,錯過很好的時機。

換句話說,這件事情還未發展到極致,他們還會繼續制造更大的恐懼感,讓以色列保持緊張狀態,直到他們收到更好的訊息或者主動權發生變化。

而這種事情發生在暴風雨前夕,可以讓人們更多地憧憬,可以引發更多的思考,因為沒有限制,沒有底線,會讓人更加毛骨悚然。

所以這種感覺是極其惡劣且痛苦的,它既可怕又無法阻擋,也無法預測,因為它事關重大,會影響到重要利益,對雙方都帶來極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