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紅星深度|突襲前伊朗為何「打草驚蛇」:敲山震虎,各位不要誤判

2024-04-16國際
伊朗外交部長侯賽因·阿米爾-阿蔔杜拉希揚4月14日表示,對以色列實施打擊前,伊朗提前72小時通知了鄰國和以色列的盟友美國。 土耳其、約旦和伊拉克官員4月14日證實,伊朗在其對以色列的無人機和導彈攻擊前幾天就已發出通知。土耳其外交部表示,在襲擊發生前,他們已與華盛頓和德黑蘭進行了對話,並已作為中間人傳達了資訊,以確保雙方反應是相稱的。
▲伊朗外長會見外國大使
美國政府的一名高級官員否認了此說法,稱華盛頓確實透過瑞士中間人與伊朗有聯系,但沒有提前72小時收到通知。「這絕對不是真的,」這位官員說,「他們沒有發出通知,也沒有給人任何感覺……‘這些將是目標,所以疏散他們’。」該官員表示,德黑蘭在襲擊開始後才向美國發出資訊。
兩名伊拉克政府官員透露,伊朗在攻擊前3天即透過外交渠道通知伊拉克,並提前幾小時再次通知,以確保巴格達能關閉領空避免事故。「駐伊拉克的美軍也提前知道了這次攻擊」。一名約旦官員表示,伊朗曾召集阿拉伯國家大使,告知攻擊意圖,但未透露具體時間。一名伊朗訊息人士透露,伊朗方面透過卡塔爾、土耳其和瑞士在內多國外交渠道通知美國預定攻擊日期,並稱「將以避免引發反應的方式進行」。
——1——
伊朗為何發出預警?
專家:避免重大誤判為首要考量
四川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中國西部邊疆安全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美國天普大學存取學者李昊剖析了伊朗此舉的戰略考量。他指出,雖然美國不願介入與伊朗軍事沖突,但最極端的情況下,如果以色列和伊朗反復報復,最終把美軍也帶進軍事打擊行動,那伊朗損失就更大了。「因此,伊朗首先要避免的是美國和以色列一起參與報復行動,其次也要避免以色列對伊朗本土展開直接的、對等的、甚至懲罰性的大規模報復。」
▲四川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李昊
「通常情況下,軍事行動都是秘而不宣的,這樣的效果往往最佳。但這一次,伊朗選擇了提前通報,主要是出於不想對以色列造成過大傷亡的考慮。」李昊進一步解釋,「因為如果導彈毫無預警地飛入以色列,進而對以色列的軍用目標和平民目標造成重大打擊,那是將以色列逼到絕境。在這種情況下,按照以色列既有的國家安全戰略,他們必然會進行更加嚴厲且毫不猶豫的報復。這樣的結果,顯然不是伊朗想看到的。」
「在政治層面上,伊朗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讓對方了解其行動的真正意圖,以避免任何可能導致沖突升級的戰略誤判。」李昊指出,伊朗此次對以色列本土發動了大規模的襲擊,這在過去的交鋒中是前所未有的。「新的、未知的局面下,雙方缺乏足夠的默契和了解,這使得誤判的風險大大增加。在以前,雙方可能還可以透過過去的交鋒經驗,對對方的意圖和行動規模進行一定的預估,從而減少誤判的可能性。但這次的情況完全不同。」
李昊同時強調,對伊朗來說,回應是必要的,因為以色列已經改變了策略,將雙方關系推向了「未知水域」。「以色列過去只是空襲敘利亞境內的伊朗軍事目標,但4月1日,他們直接襲擊了伊朗駐敘大使館,這相當於襲擊了伊朗在海外的領土。」
「這一舉動給伊朗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李昊說,「在這種情況下,伊朗必須做出回應。伊朗擔心,如果不回應,以色列會認為襲擊大使館/海外領土是‘沒有風險的’,那麽下一次,以色列可能會直接襲擊伊朗的本土。因此,伊朗必須采取行動,但又需要謹慎行事,避免以色列展開大規模報復,進而引發雙方大規模的持續武裝沖突。」
「所以,伊朗在做出回應時,既要顯示其決心,又要盡可能地將局勢失控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李昊說,「對於如此重大且前所未有的行動,伊朗不可能不做出一些關於自己意圖的表示,無論是明示還是暗示,以防止對方產生誤判。(伊朗事先進行廣泛通報)是必然且必要的。」
——2——
「報復與反報復」陷惡性迴圈
以色列權衡「如何發球」
在這場的襲擊中,誰是勝利方?對此,李昊認為,總體來看,伊朗是此次事件的勝利者。以色列並未能改變其嚴峻和窘迫的外部安全形勢。(黎巴嫩)真主黨仍在北方發動襲擊,哈馬斯在加沙南部依然活躍,而伊朗在敘利亞的存在也持續對以色列本土構成威脅。相反,以色列卻無法迫近伊朗本土,其外部安全形勢的困局依舊未解。」
▲伊朗無人機劃過天空
在以色列襲擊伊朗、伊朗報復以色列事件連續發生後後,雙方已經開啟了一種惡性迴圈。「這個惡性迴圈,得到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升級,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李昊表示,目前,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已經只差半步。以色列肯定會進行報復,這一點毫無疑問。現在的關鍵問題是報復的時機、規模和目標。
李昊認為,以色列現在擁有「發球權」(主動權),報復的規模和目標都是「可選擇的」:
1. 報復的規模上,是選擇大規模報復還是小規模定點打擊?
2. 報復的目標也是多樣的,可能是伊朗本土,也可能是伊朗在中東地區的其他重要目標,比如敘利亞的某些設施。
3. 報復的具體地點也是可變的,是伊朗本土還是其境外地區?若在伊朗本土,那麽是首都德黑蘭,還是其他地區?目標是軍事設施,還是軍民融合目標?
局勢發展至此,以色列對於伊朗反應的時機和力度究竟如何,目前仍是個未知數。美國與西方官員普遍預測,以色列最快可能在4月15日(美國當地時間)對伊朗的襲擊事件作出回應。而美國方面已明確表示,不會參與任何以色列的報復行動。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4月14日下午召集戰時內閣成員,就如何應對伊朗的襲擊進行數小時討論。在會議上,內閣成員普遍支持對伊朗進行報復,但對報復的時間和強度意見不一。內塔尼亞胡預計將在晚些時間再次召集戰時內閣會議。
——3——
地緣政治棋盤上的約旦:
不願當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出氣筒」
約旦在本國領空攔截伊朗無人機後,於4月14日召見了伊朗駐約旦大使,就伊朗方面早前警告約旦不要阻礙其打擊以色列提出抗議,認為這是幹涉約旦內政。約旦外長薩法迪表示:「我們將攔截每一架侵犯約旦領空的無人機或導彈,以避免任何危險。任何威脅約旦和約旦人民安全的行為,我們都將動用一切能力和資源予以應對。」
約旦的地理位置處於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當地時間4月13日晚間,伊朗向以色列境內發動大規模空襲,作為以色列鄰國,約旦的空軍當晚攔截並擊落了數十架經過其領空的伊朗無人機。事後,以媒稱約旦提供了「戲劇性支持」,表明該國正從「對手變成盟友」。
▲以色列防空系統攔截伊朗發射的無人機和導彈
李昊指出,約旦作為阿拉伯國家之一,歷史上曾與以色列存在對立,但同時也是最早與以色列關系正常化的阿拉伯國家之一。「在阿拉伯陣營中,約旦和埃及被稱為「前線國家」,因為他們與以色列接壤,任何沖突或戰爭都將首先波及這些國家。這種地理上的直接接觸使得約旦和埃及在面對以色列時,必須采取更加審慎和務實的策略。」
隨著中東地區矛盾的焦點逐漸從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之間的沖突轉移到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對立,約旦的位置變得更加重要。李昊分析道:「伊朗要打擊以色列,必須穿越土耳其、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多個國家。在戰略上,伊朗若想對以色列發起打擊,最直接的路線似乎是透過敘利亞,或者經由黎巴嫩的真主黨控制區。然而,這些路線不僅地理上受限,狹窄難行,而且正是以色列軍事防禦的重點區域。」
「約旦與以色列的邊界線漫長,這使得約旦成為了潛在的軍事通道。」李昊強調,盡管伊朗可能視約旦為對以色列發起打擊的路徑選擇,但約旦作為主權國家,不願意被侵犯主權,也不願成為其他國家沖突的犧牲品。
李昊認為,如果伊朗導彈穿越約旦領空打擊以色列,那麽以色列很可能會透過約旦領空對伊朗進行報復。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以色列還是伊朗,都有可能遷怒於約旦,使約旦成為雙方沖突的「出氣筒」。因此,不難理解為何在此次伊朗襲擊事件中,約旦會基於國際法和國家安全的考量,堅決攔截任何侵犯其領空的無人機或導彈,以避免被卷入地區沖突的漩渦。
李昊分析指出,約旦的這一舉措是對國家安全和國際關系的深思熟慮,而非盲目選邊站隊。他還特別提到了美國的因素:「在這種大國沖突中,約旦的角色尤為微妙。它需要在維護自身國家安全和平衡與大國關系之間尋找平衡,特別是在美國在約旦設有重要軍事基地的背景下,約旦的決策不僅受到內部安全的驅動,還可能受到美國的影響。」
「雖然伊朗和以色列的沖突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但目前中東地緣政治的核心問題依然是巴勒斯坦問題。就在以色列和伊朗相互沖突之際,加沙的平民依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各方首要任務是為加沙危機尋找政治解決方案。現在,沖突各方不斷加碼,相互報復,只會使加沙危機雪上加霜,並使巴勒斯坦問題更加無解,這實在令人痛心和惋惜。」李昊說。
紅星新聞記者 鄧紓怡
編輯 郭莊 責編 鄧旆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