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美前資深外交官傅立民:中國學者說美國對華政策癥結在其「自戀的歷史觀」,我基本同意

2024-08-27國際
【文/觀察者網 楊蓉】
8月26日,香港【南華早報】刊出對美國前資深外交官卓思·弗裏曼(中文名傅立民)的存取內容,這位曾在尼克遜總統訪華時擔任首席中文轉譯的「中國通」從多個角度討論了中美關系的過去、現在和將來。他批評美國當前對華外交策略基於某種「自戀」,但同時表示,他相信美中兩國「沒有理由成為對手」。
傅立民出生於1943年,曾歷任美國務院中國事務主任、美國駐華公使和助理國防部長等,有著豐富的外交工作經驗。報道提到,在過去十年中,傅立民一直對美國對華外交持相當批判的態度。在他看來,與尼克遜不同,近幾任美國總統對地緣政治的理解不夠深刻,不願承認美國的全球影響力正在式微,這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美中關系的惡化。
當被問及「美中關系惡化應在多大程度上歸咎於華盛頓的決策者」時,傅立民先是表示,兩國都對雙邊關系負有責任。「但是,貿易戰和技術戰是由美國而不是中國發起的,是美國而不是中國削弱了世界貿易組織(WTO)的作用,並在管理國際貿易時,堅持用可疑的國家安全考量取代比較優勢和經濟因素。」
傅立民認為,當前的美中關系介於「健康競爭」和「不共戴天」之間,在這種他稱之為「敵對對抗」的狀態中,兩國競爭的動力更多來自鉗制對手,而非自我進步。他指出,在貿易問題上,中國繼續與其他國家就市場開放進行談判,美國卻接受了保護主義,將制裁作為主要對華政策,目的是削弱中國的出口和技術進步。
【南華早報】在存取中提到,知名國際關系學者、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咨詢委員會主任楊潔勉去年提出,一種「自戀式的未來史觀」是美國對華政策轉向日益對抗的癥結所在,因為美國希望保持其霸權,或者至少延緩其自身的衰落。對此,傅立民承認,他「很大程度上」同意楊潔勉的分析。
「我非常尊敬楊博士,遺憾地說,我很大程度上同意他的分析。」傅立民說,「換位思考是成功外交的基礎,而現任美國政府並不懂這一點。」
傅立民(資料圖)美國外國記者協會
不過,傅立民表示,他相信美中兩國沒有理由對立,「憑借戰略眼光和嫻熟的外交技巧,我們也可以和平過渡到以平等互利為基礎的關系」,任何其他的選擇都是「可怕」的。
他坦言,雖然他有很多中國朋友,也是中國文化的崇拜者,「但我主張改善中美關系並不是為了中國的利益,而是為了本國利益」。在傅立民看來,這種務實的做法不應該被汙名化,並舉例說:「英國就優雅地處理了其全球霸權被美國奪走的問題,放棄了它無法再維持的特權,同時確保過渡盡可能有利於自己。」
傅立民還強調了美中之間實地人文交流的重要性,認為這將減少兩邊的誤解。他提到,老一代的美國「知華派」曾受到國內冷戰派的迫害和恐嚇,他擔心,在當前的氣氛下,美國可能會「倒退」回類似的境地,「我們的學者、智庫研究人員和政府的中國問題專家害怕挑戰我們政治階層的傳統無知」。
他指出,即使是後來被譽為「最了解中國的美國人」的已故美前國務卿基辛格,一開始也曾對中國一無所知,甚至當時的許多歐洲人(觀察者網註:基辛格是出生在德國的猶太人)一樣,對中國懷有蔑視和反對的態度,直到「與中國的直接接觸,把他變成了中國治國方略的崇拜者和受人尊敬的中美關系管理顧問」。
「時勢造英雄。在未來的環境中,隨著雙方都認識到,兩國能在多個層面從中獲益,中美兩國政治精英之間也有可能恢復相互尊重的合作。」傅立民說。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