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選舉制度中,候選人的名氣和名聲,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影響選舉結果的,特朗普當年能當上總統,多多少少是沾了推特的光,而他對社交媒體平台的運用,也被人送了個「推特治國」的綽號。但現在,在這件事上,拜登和特朗普都面臨著同樣的危機。
據美媒報道,在今年【時代】周刊「最具影響力百人榜」中,特朗普、拜登雙雙落榜,甚至美國政府內原本有資格上榜的一些官員,也都名落孫山。究其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這兩個總統候選人,都不受歡迎,尤其是這兩個人的對外政策,都飽受批評。
特朗普當年任上掀起貿易戰的時候,美國國內可不是一邊倒的喝彩,很多依賴中國市場的美國企業和農場主,一夜之間瀕臨破產,盡管特朗普宣稱美國政府將為此負責, 不僅給貸款還給補貼,但仍然架不住關閉中國市場帶來的打擊。
而特朗普的一系列「退群」動作,將美國40多任總統構建的國際關系體系,差不多都敗了個幹凈,也透支了國際社會對於美國政府的信任,現在還跟著美國後邊搖旗吶喊的國家,不是英法德這樣的美國核心盟友,就是日韓菲這樣的代理人。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是很反感美國的。
但拜登要面臨的情況,恐怕比特朗普還要復雜。主要有三個核心因素:俄烏沖突、巴以沖突、中美博弈。
俄烏沖突爆發的根本原因,是拜登想借俄羅斯的手,加大歐洲對於美國在防務和能源上的依賴,以此來修復因為特朗普造成的美國和歐洲的裂痕。問題在於,在拜登的設想中,本該在沖突初期就「解體」的俄羅斯,不僅沒有「解體」,反倒是越打越團結、越打越精神了。
正是因為俄羅斯越打越強這一點,讓本該是拜登執政期間最大亮點的俄烏沖突,反而成了拜登連任競選的最大破綻。而這只是一個開始,巴以沖突爆發後,美國政府的一系列操作,堪稱拜登政府的又一大敗筆。
眾所周知,巴以新一輪沖突最開始,輿論的主動權是在以色列和美國政府手裏的,結果,拜登政府不僅助紂為虐,幫著以色列入侵加沙,還一而再再而三的,一票否決安理會的和平提議。這種做法的後果,比特朗普透支美國信譽,還要可怕,它直接把美國政府塑造的「世界警察」形象,破壞的一幹二凈。
兩大沖突疊加,不僅讓美國的國際形象一落千丈,還透支了美軍的戰爭潛力。但真正讓拜登總統寶座不保的,是拜登政府在中美博弈中的頻頻失利,甚至是節節敗退。
我們都知道,拜登上任後,不僅加碼特朗普時期的貿易戰,還掀起了科技戰、金融戰。可幾年過去了,美國在這兩個戰場上的表現如何呢?我說兩件事情,大家就知道了,第一件事,最近發售的最新款華為手機上搭載的,又是一枚全新的芯片,第二件事,美聯儲訊息,中國在二月份繼續拋售美債。
很顯然,美國政府投下重註的中美博弈,已經能看到敗局了。
特朗普和拜登的表現,你說承擔了幾乎所有後果的美國人民能買單嗎?當然不能!
但美國的問題,涉及到政治制度和社會結構,可這不是換一個總統能解決的,在美國政府面臨執政危機的同時,美國人民也面臨著一次重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