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華商親歷|日本北京總商會會長潘若衛:中日加強商貿合作給企業帶來紅利

2024-07-23國際
中新經緯7月23日電 (李自曼 實習生 張舒毓)「我深感榮幸地見證了中日商貿合作與改革開放浪潮的交相輝映。這一歷史性的時代機遇,不僅是對我們企業發展戰略的深刻肯定,更是推動我們加速國際化行程、實作更高質素發展的強大助力。」近日,日本北京總商會會長潘若衛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
潘若衛在日本創業、經商近40載,作為中日商貿合作發展變化的親歷者,他一直緊跟時代步伐,把握發展機遇,及時調整經營策略與方向,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日本北京總商會會長潘若衛 受訪者供圖
與時俱進尋找商機
潘若衛1959年出生於北京,祖籍山東。1985年,他作為日本外務省國際交流基金的研究員,赴早稻田大學從事社會科學研究,其間獲得了碩士學位。
1993年,潘若衛在完成其學業深造後,踏上了前往日本探索商業版圖的征途。
潘若衛介紹,在公司初創階段,他帶領團隊與日本四國地區的知名紡織制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並將高檔羊絨制品的生產基地成功拓展至中國內蒙古。透過精心策劃與執行,這項業務迅速在市場上嶄露頭角,不僅贏得了客戶的認可,更在巔峰時期實作了年營業額突破20億日元的成績,為公司發展奠定了基礎。
然而,在企業發展道路上,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挑戰與困難。潘若衛回憶道,面對原毛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生產成本激增問題,他帶領團隊透過多元化布局,將委托加工工廠擴充套件至50余家,有效分散了供應鏈風險,確保了生產的穩定與高效。
「隨著日本經濟的發展,紡織業的利潤空間逐漸縮小。這讓我深刻認識到傳統制造業在當時經濟環境下的局限性及其轉型的緊迫性,必須突破舊有框架,擁抱變化,尋找並投身於那些具備更強增長動力與廣闊前景的新興行業。」潘若衛說。
經過市場調研與戰略分析,他覺察到日本資訊科技服務業的蓬勃興起,特別是在雲端運算、系統整合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市場潛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於是,在1998年,潘若衛成立了一家提供尖端電腦軟件開發服務的新公司——BigHands(即大手集團)。
轉型之路並非坦途。潘若衛坦言,轉型初期,企業面臨著適應新興市場需求、掌握前沿技術以及構建全新業務模式的重重挑戰。特別是在軟件開發專案的初期,解讀日本企業那些帶有日式思維邏輯與表達方式的規格書,成為一道亟需跨越的難關。這不僅要有深厚的技術功底,更需要深入理解日本的商業文化與傳統,才能精準把握客戶需求,實作高效溝通。
為此,潘若衛積極參與各種社交活動,廣泛結交日本企業界人士,不僅深化了彼此間的理解與信任,更為公司開辟了廣闊的業務版圖,贏得了眾多重量級客戶的青睞與信賴。
「這些挑戰與經歷,對我而言,不僅是職業生涯中的寶貴財富,更是引領公司不斷前行、勇攀高峰的重要驅動力。也讓我們能夠緊跟時代步伐,持續為客戶提供超越期待的價值與服務。」潘若衛說。
乘貿易政策改革東風
2022 年 1 月 1 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實施。這也是中國和日本兩國首次達成自貿安排,中日貿易出現歷史性機遇。
潘若衛抓住這次機會,深化了與日本頂尖科技公司和研發機構的全方位合作。
他談道:「RCEP的生效,不僅標誌著中日兩國首次建立自貿關系的裏程碑,更為我們企業開啟了中日貿易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為我們深耕日本市場鋪設了寬廣的道路。利用這一政策紅利,我們不僅成功滲透更多日本市場細分領域,還透過關稅減免等優惠措施,提升了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成本的降低直接轉化為更高的利潤空間,為公司帶來了實質性的增長動力,讓我們在中日自由貿易的新紀元中占據了有利位置。」
潘若衛稱,近年來,中日兩國在商貿合作領域的政策協同不斷加深,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不僅降低了企業合作的成本門檻,也為在日業務開展創造了更加優越的政策環境。
潘若衛相信,隨著兩國經濟的不斷融合,中日兩國在IT、智能制造、綠色環保等前沿領域都有著巨大的合作潛力,中日兩國在這些領域的互補優勢也將為在日僑商帶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總體來說,華僑華人在日本經營事業,面對著挑戰與機遇並存的局面,我鼓勵並帶領公司團隊積極融入當地社會,發揮自身獨特優勢,不斷創新求變。同時,作為日本北京總商會的會長,我肩負著促進日中經濟文化交流的重任,將繼續秉承‘龍的傳人’的奮鬥精神,探索中日經濟文化融合的新路徑,為構建中日經濟友好合作的橋梁貢獻我們的力量。」潘若衛說。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李自曼:[email protected])(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李中元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註中新經緯(jwview)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