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先進幹不過落後!俄烏戰場上的炮兵,實戰使用調查

2024-08-25國際

俄烏戰爭陷入持久戰,炮兵成為主角裝甲部隊退居配角。

雙方炮兵戰術同出一脈,但烏軍獲北約先進火炮後優勢漸顯。

俄軍雖有大量蘇制火炮,但在自動化、反應速度等方面落後。

烏軍在目標獲取上占優,有西方情報支援,卻也暴露出使用不當等問題。

戰爭拼綜合國力,先進武器難改結局。

俄烏戰場炮兵使用可為中國軍隊提供參考,應拋棄老式牽引炮。

發展卡車炮和遠端火箭炮,中國軍隊已有先見之明提前裝備。

正文

一、俄烏戰爭中炮兵角色的凸顯

隨著俄烏戰爭進入持久戰階段,雙方均將火力重心轉向了火炮系統,裝甲機械化部隊則更多地扮演了輔助角色。

這種轉變背後,是雙方對戰場態勢的深刻理解和資源分配的理性調整。

在復雜多變的戰場環境中,火炮以其遠端打擊能力、火力密集度和靈活性。

成為了控制戰場節奏、摧毀敵方防禦工事和有生力量的關鍵力量。

炮兵在俄烏戰爭中的具體作用

火力壓制與摧毀:雙方炮兵透過持續的炮擊,有效壓制了對方的火力點和防禦工事,為地面部隊的進攻創造了條件。

心理震懾:密集的炮火不僅造成了實際的物理破壞,還極大地影響了敵方的士氣和戰鬥意誌。

精確打擊:隨著制導炮彈和偵察技術的進步,炮兵開始具備對敵方重要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的能力。

蘇軍「大炮兵主義」的歷史回顧

在二戰中,蘇軍炮兵以其龐大的數量和強大的火力著稱,尤其是在莫斯科戰役和柏林戰役中,蘇軍炮兵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蘇軍的「大炮兵主義」強調火力優勢,透過集中使用大量火炮,形成壓倒性的火力密度,從而突破敵方的防禦體系。

這一戰術不僅要求火炮數量上的優勢,還註重火炮的編組、協同和火力分配,以實作最佳的打擊效果。

二戰後,蘇軍繼續發展其炮兵力量,將炮兵視為突破北約防禦體系的重要工具。

在作戰目標上,蘇軍炮兵註重火力壓制與摧毀敵方前沿陣地、重要支撐點和縱深目標,同時明確各兵種的任務分工和優勢兵力配比,確保整體作戰效能的最大化。

二、俄烏雙方炮兵裝備與戰術對比

裝備同出一脈,但現狀各異

俄烏雙方的炮兵裝備大多源自蘇聯時期的設計和生產,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和相容性。

由於歷史原因和戰爭需求的不同,雙方在裝備現狀上呈現出顯著差異。

俄軍:繼承了蘇聯時期的強大炮兵遺產,擁有數量龐大的火炮系統。

由於人力不足和經費限制,部份裝備處於儲備狀態,難以充分發揮其戰鬥力。

烏軍:在沖突初期,烏軍炮兵裝備型號繁雜且老舊,數量和質素上均處於劣勢。

但隨著西方國家的援助,烏軍逐漸獲得了包括M777超輕型榴彈炮、FH-70牽引榴彈炮在內的現代化裝備,整體實力有所提升。

牽引榴彈炮的對比

俄軍:主要使用2A36、2A65和D30型等牽引榴彈炮,這些火炮皮實耐用,火力強大,但機動性相對較差。

烏軍:M777超輕型榴彈炮以其出色的機動性和較遠的射程成為烏軍的重要火力支柱;FH-70則以其較高的射速和穩定性在戰場上表現出色。

相比之下,烏軍在火炮的現代化程度和靈活性上占據一定優勢。

自行火炮的較量

俄軍:自行火炮雖火力強大,但存在機動性不足和維護保養復雜的問題。

部份老舊型號在精確度和射程上已難以滿足現代戰爭的需求。

烏軍:雖自行火炮數量有限,但烏軍透過有效利用射程和精度優勢,對俄軍實施了有效反擊。

隨著北約武器的不斷湧入,烏軍自行火炮的戰鬥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火箭炮的對抗

俄軍:以「龍卷風」等重型火箭炮為代表,具備強大的面打擊能力,能夠在短時間內對敵方陣地造成淪陷性打擊。

烏軍:雖數量有限,但「海馬斯」多管火箭炮以其精確的點打擊能力和較遠的射程,對俄軍構成了嚴重威脅。

特別是在打擊俄軍後勤補給線和指揮所等關鍵節點時,「海馬斯」展示出了極高的戰術價值。

三、俄烏雙方炮兵作戰中的目標獲取與問題

俄軍在目標獲取方面面臨著諸多挑戰。

一方面,由於情報收集手段相對落後,俄軍難以即時掌握烏軍的動態和部署情況。

另一方面,俄軍在戰場資訊處理能力上也有所不足。

難以迅速整合和分析來自多渠道的情報數據,以支持炮兵的精確打擊。

俄軍的通訊系統在復雜電磁環境下也暴露出一定的脆弱性,影響了指揮控制的效率和準確性。

相比之下,烏軍在目標獲取上展示出了明顯的優勢。

得益於西方國家的情報支援,烏軍能夠利用衛星影像、無人機偵察、反炮兵雷達等多種手段,即時獲取俄軍的動態和部署情況。

特別是「星鏈」終端等高科技器材的引入,更是極大地提升了烏軍的戰場資訊傳輸速度和數據處理能力。

這使得烏軍能夠迅速定位俄軍的火炮陣地和重要目標,並對其進行精確打擊。

烏軍在目標獲取上的優勢也並非沒有代價。

一方面,高度依賴外部情報支援使得烏軍在情報來源上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過度依賴高科技器材也增加了烏軍在戰場上的技術風險和依賴性。

北約的支援雖為烏軍提供了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情報支持。

但如何有效整合和利用這些資源,也是烏軍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俄烏戰爭中的炮兵對決不僅是一場火力與技術的較量,更是一場情報與指揮的博弈。

雙方炮兵在裝備、戰術和目標獲取等方面均展示出了各自的特點和優勢。

戰爭的勝負從來不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而是綜合國力的體現。

在這場持久的沖突中,雙方都需要不斷調整戰略戰術、最佳化資源配置、提升作戰效能,以應對復雜多變的戰場環境。

對於中國軍隊而言,俄烏戰場上的炮兵運用無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中國軍隊應繼續加強炮兵現代化建設,提升火炮系統的資訊化、智能化水平。

註重情報收集與處理能力的提升,確保在復雜戰場環境下能夠迅速獲取並有效利用情報資源。

還應加強與其他軍種的協同作戰能力,形成整體作戰優勢,以應對未來可能面臨的戰爭挑戰。

【版權聲明】本文所描述的內容、圖片均源自網絡,旨在傳遞社會正能量,絕無低俗或不良引導之意。我們尊重並保護每一位創作者的版權及個人私密,如有任何版權或人物侵權疑慮,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迅速核實並處理。對於文中可能存在的存疑部份,一經反饋,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感謝您的理解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