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烏克蘭不斷投擲要加入北約的意圖,甚至還討論烏克蘭以什麽樣的部份來加入北約,但是沒想到打臉來得在是太快了。Politiko網站10月23日就報道,北約七國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令人悲催的是Politiko網站報道稱:反對這一想法的國家以美國和德國為首,它們是基輔的兩個最大支持者,擔心卷入與俄羅斯的直接戰爭。
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也反對,但因為其持親俄路線。西班牙、比利時和斯洛文尼亞也反對。匈牙利總理維克托·歐爾班表示,基輔和布魯塞爾試圖透過邀請烏克蘭加入北約,將整個歐洲拖入與俄羅斯的戰爭,匈牙利不希望這樣。他指出,澤連斯基計劃的實質是擴大沖突、邀請烏克蘭加入北約以及將軍事行動轉移到俄羅斯領土。
其實我們從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的表態就可以看出,北約國家當中反對邀請烏克蘭加入北約,其顧慮自然是烏克蘭目前正在與俄羅斯開戰,將烏克蘭納入北約,將會直接導致北約面臨與俄羅斯開戰的境地。因為北約擁有第五條共同防禦條約,其規定,一個國家對北約成員國任何一國攻擊,都會被視為是對整個北約國家的攻擊,北約國家將集體反擊。
一旦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那就等於俄羅斯在攻擊整個北約,這對於北約來說,那就必須要啟動這第五條。那無異於是要讓北約與俄羅斯直接開戰,顯然是一些北約國家最不想看到的結果。一位北約官員告訴 Politico: 「美國和德國背後隱藏著比利時、斯洛文尼亞或西班牙等國家。他們不想這麽做。」可見,美國和德國是支持這一想法,因此,拒絕烏克蘭加入北約。
要知道,美國和德國可是在俄烏沖突當中對烏克蘭提供資金和武器援助最大的兩個國家,他們可是這場俄烏沖突的最大支持者。按道理來說,他們對烏克蘭表達出最大的支持,沒有道理不去保護烏克蘭?按說他們應該是最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國家,為何卻成為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最強硬的國家呢?其實他們擔憂的恰恰是咱們上面所提到的問題,因為他們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保護烏克蘭。
本身俄烏沖突就是由美國所挑起的,而德國內部由於親美勢力的挑唆,成為了積極配合美國的一個國家。美國挑起俄烏沖突的目的,自然是利用烏克蘭來消耗俄羅斯,再加上美國和西方國家針對俄羅斯進行一連串的經濟制裁,美國認為,就可以將俄羅斯徹底打垮。一個分裂的俄羅斯一旦出現,那麽,美國領導的北約將會乘勢收割,讓俄羅斯成為北約的最前沿。
那麽,美國自然就是有了下一個目標,利用俄羅斯作為北約的棋子,美國就可以挑起與另一個對手之間的戰爭。只是可惜美國的圖謀未能得逞,美國未能利用烏克蘭來消耗俄羅斯,而俄羅斯也並未出現美國所期望的那種國家解體。反而在這場戰爭當中,俄羅斯是越戰越勇,不僅僅穩住了國家社會,經濟,而且還恢復了俄羅斯的國家軍事工業,這也讓俄羅斯再俄烏戰場上不斷取得有利的態勢。
因此,美國的圖謀算是失敗了,但是這也暴露出一個最真實的目的,那就是美國從來都沒有考慮烏克蘭,烏克蘭只不過是美國利用的一個棋子。從美國堅決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我們就能看到美國不想讓自己引火上身,畢竟直接與俄羅斯開戰並不是美國的目的。我只想打的是一場代理人戰爭,只想利用烏克蘭來消耗俄羅斯,要不然美國議員為何要求烏克蘭將征兵年齡從25歲修改到18歲呢?
說白了,要打的是烏克蘭人,要死的也是烏克蘭人,美國只是出了一些武器而已。因為美國人明白,要想結束這場戰爭,必然是要透過談判,而不是美國親自下場。五角大廈負責人勞艾德·柯士甸在會見教皇方濟各後表示:「烏克蘭沖突將以談判結束」。柯士甸對羅馬記者就表示,「正如我們所說的,我們將繼續支持烏克蘭,他們將決定何時坐到談判桌上。但你之前也聽我說過,這場沖突最終會以某種談判的方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