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2009年冷門影片,它才是兒童電影代言

2024-07-07電影

不少八零後九零後的朋友應該都記得,小時候學校總是組織觀看科教類電影,這些科教類別的電影在今天看來很多都被認為是主旋律影片,但也不乏多種多樣的類別,戰爭片,教育片等等。那個時候被要求觀看教育片的原因在於讓更多的學生們知道,努力學習的意義,因為很多教育片當中的主人公們所面臨的教育環境遠遠不及觀看電影的人群,因此,觀看科教類電影的意義就是如此,雖然長大後對此有不同的看法,然而看多了這種類別的科教片,認同也就更深刻,不同就漸漸的少去了。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走路上學】就是一部教育題材的電影,在西南邊陲有一個少數民族聚居村落,這裏的孩子們要上學就必須乘著滑索溜到江對岸去,即便是對於大人們來說,乘著滑索也是一種極其危險的舉動,更別說小孩子,然而要上學就必須這樣,否則幾十公裏的山路翻過之後才有橋。政府一直籌劃著建一座索橋,然而在這之前,孩子們依舊是每天要度過這樣的上學路。

這個村落裏有這樣一對姐弟,姐姐在上學,弟弟卻不被允許,原因在於媽媽擔心安全問題,弟弟總是被許諾當前往縣城打工的爸爸回來後才被允許上學。然而弟弟卻不安分,總是偷偷滑過去旁聽,這一切被新來的支教老師聶老師撞破了。媽媽因此生氣了,而聶老師為了不讓媽媽擔心弟弟的安全問題,於是決定每周過來給弟弟補課,這樣姐弟兩都有學上,然而有一天,姐姐卻出了意外,這一家又被陰雲籠罩了。

【走路上學】看完的感受自不必說,這是一部非常感動人的影片,同時也非常符合很多朋友小時候觀看的教育片的主要內容,本片旨在為我們呈現西南邊區的少數民族孩子們艱難的求學之路,並以此來鞭策更多的處於比他們環境更好的孩子們認真努力學習。這是本片的主要核心思想。

當然,有人也看到了現實問題,為什麽政府不給這些孩子們修一座鐵索橋,而是任由這些孩子們每天經歷著這種極具風險的活動。其實這個原因本片說了一個淺顯的道理,那就是發展不平衡,深層次的道理要是每一個人都認真思考的話,自然也是不在話下的。大家都能想得通的道理,如果拿來爭論,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當地的財政如果充裕的話,自然會考慮為這些偏遠地區的孩子們解決上學路的問題,如果當地的財政不充裕,而靠著國家撥款,那麽款項一定是先用來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建造基礎環境的。這個在改革開放幾十年來都是屢見不鮮的,內地之所以與沿海地區發展不平衡的根源就是如此,如果大家對於這樣的設計有異議,那麽應該從根源入手去反對,而不是對於這種表面上的現象進行譴責。

當地的人們不努力嗎?當地的領導幹部們都是棒槌嗎?自然不是,至少本片中展現的淳樸的民風並不是這樣,大家都想要解決問題,但大家都沒有辦法沒有能力去解決問題,而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建橋的隊伍來到這裏幫助建橋,否則,我們也就只能等著感動自己而已。

因此,上文提到的本片的主要核心就是激勵更多的身處安全圈內的孩子們認真學習,而除此之外的憤慨,感動什麽的,本質上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當中的很大一部份人總是熱衷於這種居高臨下的感動,然而對於基礎的問題總是視而不見,甚至不願意去思考,片中的姐姐發生意外讓人對於孩子們身處險境的問題更為憤慨,進而轉化為讓其中的一部份觀眾對於當地的政府部門的憤慨,但冷靜想想,這些是政府部門願意看到的嗎?這些是當地人願意看到的嗎?他們身處的就是那麽惡劣的自然環境,如果不是國家投入發展,而是任由他們自己解決問題,他們自己能解決嗎?

即便是最後修了一座橋,大家也都能知道,這座橋的成本與收益之間是不平衡的,因為這座橋除了為這些孩子們方便了上學路之外,沒有任何的特殊意義。然而即便是如此,大家依舊是熱衷於對於當地政府部門進行諷刺挖苦,然而這樣沒有收益的事情只會在我們國內發生,如果這是別的國家,即便是已開發國家,也少有政府願意做這種入不敷出的投資,因為那些所謂的納稅人不願意。

因此,對於本片背後的苛責是沒有意義的,唯一能解決本片中孩子們的上學問題的就是幫助這些深山中居住的人們搬遷到平原地區並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當然,這又會引發另一個問題,文化的保留與融入。因此,本片還是完成自己的激勵作用就已經是善莫大焉了。同樣類別的影片如果是懷著諷刺的心態去觀看,其實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關懷不是居高臨下找優越感,而是實實在在的做事情。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