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春節檔變遷史

2024-02-13電影

本報記者 張靖超 北京報道

結合過去十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的發展歷史來看當下,2024年春節檔無疑是最具自身特色的一屆。

最早官宣定檔的影片是【紅毯先生】,該片原計劃於2023年賀歲檔上映,但這部喜劇片最終宣布改檔至2024年春節檔。改檔在近幾年並不算新鮮事,但卻與中國內地電影市場賀歲檔的衰落、春節檔崛起的歷史高度暗合。

1998年著名導演馮小剛拍出了中國內地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開啟了中國內地的賀歲片市場。在2014年之前,喜劇是賀歲檔給業界、觀眾留下的重要標簽之一。但自2014年之後,賀歲檔的票房冠軍便不再是喜劇片。在此之前一年,即2013年,春節檔形成。在2013年—2018年間,賀歲檔與第二年春節檔之間的票房差距逐漸縮小。在2018年,春節檔正式完成了對賀歲檔的反超,此後差距越來越大,並在電影行業夯實了自己的地位。

【中國經營報】記者發現,從【紅毯先生】後陸續定檔的其他影片來看,喜劇在數量上占絕對主導的地位。根據燈塔專業版給出的資訊,喜劇、合家歡是春節檔,以及此前賀歲檔的關鍵詞,也是購票觀眾的偏好題材。從往年春節檔的影片票房排名來看,排行榜前三名中,至少有兩部為喜劇,並且這些喜劇通常也是年度票房排行榜的種子選手,例如2016年的【美人魚】、2018年的【唐人街探案2】、2021年的【你好,李煥英】等。而從截至2024年2月12日17時許的春節檔新片票房排行榜來看,【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兩部喜劇以絕對優勢占據前兩把交椅。

但從另一角度來看,春節檔雲集了大量優質影片,檔期總票房占年度票房的比例在近幾年均超過10%。7天的時間卻有如此高的票房產出,勢必會讓電影行業在其他時間降溫,對檔期依賴癥的詬病愈發凸顯。部份缺乏宣傳發行、渠道資源的優質影片只能寄希望於觀眾用腳投票來實作票房逆襲。

可以說,一部春節檔的發展史,既是提振市場的喜劇,也是一部暗藏行業發展隱憂的「悲劇」。

喜劇賀歲檔:成也喜劇 敗亦喜劇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每到歲末香港演藝圈內的一些明星都會自發地湊到一起,不計片酬地拍幾部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影片獻給觀眾。這些影片大多以「恭喜發財」「家有喜事」「福祿壽喜」等象征吉祥如意的詞來命名,內容上也基本滿足以下兩點:首先是喜劇,其次有知名明星扮演。這便是早期的賀歲檔。

根據百度百科的釋義,賀歲檔指每年11月底到次年3月初的電影檔期,大約有八九十天,橫跨聖誕、元旦、春節、元宵等多個節日。在此期間,大片紮堆上映,其中,尤其以喜劇片為最。

1995年成龍的【紅番區】是第一部以「賀歲片」的名義引進中國內地的影片,當年的票房收入僅次於好萊塢大片【真實的謊言】。1998年馮小剛拍出了中國內地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開啟了中國內地的賀歲片市場。【甲方乙方】在票房上的成功引出此後幾年的賀歲片大戰:投拍的賀歲電影一年多過一年,越來越多的知名導演加入執導賀歲片的行列。來自百度百科的數據顯示,賀歲檔的總票房從2006年的7.5億元增長至2009年的32億元。

但這一切從2013年開始發生了變化。在此之前,中國內地大部份的電影院在春節期間並不營業,更沒有春節檔這一檔期概念。

曾是20世紀90年代香港賀歲檔常客的周星馳,在2013年大年初一,將其導演的【西遊·降魔篇】在中國內地上映,並一舉拿下12.46億元的票房,成為當年的內地年度票房冠軍,更為重要的是,該片在商業上的成功正式開啟了春節檔。

時間進入2013年9月,中國內地的電影市場十分低迷,日均票房甚至跌至2000萬元,月票房首度低於上年同期。這使得不少片方都把寶押在有著7天時間的國慶假期,共有十多部中外新片集中上映。【狄仁傑之神都龍王】成了最終的大贏家。該片上映首日即卷走了5600萬元票房,一掃市場陰霾,以絕對優勢稱霸,開啟了電影國慶檔的序幕。

通常而言,一部電影的票房收入主要產生在其上映後的半個月至一個月內。從時間上看,國慶檔的出現,與賀歲檔前半段時間形成了競爭;春節檔則分走了賀歲檔的後半段。如今已成為中國內地兩大黃金檔期的春節檔與國慶檔,大幅壓縮了賀歲檔的檔期時間,這也意味著賀歲檔的票房產出能力自此受到嚴重擠壓。根據燈塔專業版與貓眼專業版的統計口徑,如今的賀歲檔是從每年11月下旬開始,至12月31日結束,時間和空間均無法與2013年之前相提並論。

值得註意的是,2013年的賀歲檔票房冠軍是馮小剛導演的【私人訂制】,這也是喜劇片最後一次稱雄賀歲檔。到2014年的大年初一,【西遊記之大鬧天宮】上映,憑借10.44億元的票房成為2014年國產電影年度票房冠軍,春節檔的商業價值自此被行業重視起來,中國的電影公司更加傾向於把高質素的喜劇片放在春節檔上映。

圖片來源:燈塔專業版

根據燈塔專業版提供的數據,在2013年至2023年的春節檔(除2020年),十年間,有六年的票房冠軍為喜劇。即使是【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稱霸的2014年春節檔、【天降雄獅】奪魁的2015年春節檔、【流浪地球】奪冠的2019年春節檔、【長津湖之水門橋】遙遙領先的2022年春節檔,排在第二名的影片也為喜劇片。

到2018年,春節檔票房達到57.7億元,超過了2017年賀歲檔56億元的總票房。自此春節檔在與賀歲檔的檔期競爭中一騎絕塵。巧合的是,2017年賀歲檔的票房冠軍為馮小剛導演的【芳華】。從某種意義來說,這位中國內地的著名導演親自參與、親眼見證了賀歲檔的崛起與衰落。

燈塔研究院數據分析師陳晉這樣告訴記者:「賀歲檔的衰落,主要是缺乏爆款喜劇,進而導致檔期影片的整體質素下降。」

落寞「春運檔」:成也檔期 敗亦檔期

實際上,自中國電影行業在二十多年前進行市場化改革開始,市場票房產出依賴熱門檔期的現象就已存在。不過,彼時的熱門檔期主要是賀歲檔、暑期檔,時間跨度均為三個月左右,兩大檔期的時間合計占全年的比例高達50%,因此,即便影片在這兩大檔期紮堆上映,其密度也並不顯著。

但自2013年春節檔形成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在2013年至2015年,春節檔總票房從7.8億元增至18.1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32.6%。到2016年,春節檔總票房同比增長近70%,站上30億元大關,日均票房超過4億元。2018年,春節檔市場再次實作近70%的同比增長,至2023年(除2020年),檔期總票房穩定在60億元左右,日均票房上升至9億—10億元,在疫情期間的個別年份,這一數據甚至更高。而在2024年春節檔,截至2月12日17時許,春節檔累計總票房為33.4億元,日均票房超11億元。

從春節檔占年度總票房的比例來看,2013年—2015年,這一數據在4%上下;2016年—2017年,提升至6%以上;2018年至今(除2020年),又上升至10%左右。

春節假期通常只有7天,占一年時間比例不到五十分之一,在近幾年卻能貢獻全年十分之一的票房產出。這一方面說明了春節檔「恐怖」的商業價值,另一方面也體現出電影行業對於春節檔等熱門檔期的依賴。

一些行業分析評論人士將賀歲檔結束、春節檔尚未到來的一段時間戲謔地稱為「春運檔」,在此期間,通常沒有高質素的大片上映,電影市場的票房產出則基本依靠賀歲檔頭部影片最後的票房勢能來捲動。不過,「春運檔」目前僅是行業內的玩笑,還未成為業界公認的檔期。

記者了解到,所謂「春運檔」,此時的賀歲檔影片上映時間已基本超過半個月,票房增長乏力。在「二八定律」體現得尤為明顯的電影市場,當頭部影片都進入瓶頸期時,整個市場的熱度便可想而知。從貓眼專業版、燈塔專業版的數據中也可看出,在近幾年「春運檔」期間,整個市場的日均票房產出很低,個別時間甚至不足2000萬元。

「造成這一現象的背後,雖然有歲末年初,學生群體忙於學業考試、上班族陷於年終總結及新年計劃等方面的客觀原因。但同樣是作為半年度學業、工作總結復盤節點的七八月份,因為暑期檔的存在,電影市場卻一直熱火朝天。」一位院線公司的人士這樣說道。

與賀歲檔越變越短、存在感越來越低不同,暑期檔至今都是電影市場最熱門的檔期之一,在最近幾年,甚至不乏年度票房冠軍誕生於暑期檔,例如2017年的【戰狼2】、2019年的【哪咤之魔童降世】。

但更關鍵的問題卻是,春節檔、暑期檔、國慶檔等熱門檔期的合計票房占市場全年總票房的比例基本在50%以上,而這些檔期的合計時間占365天的比例卻僅有約三分之一。

「表面上看,電影市場形成了熱門檔期熱火朝天、其余時間門可羅雀的現象。但在深層次上,卻是資源分配不均、消費者缺乏購票觀影意願,電影行業必須要在節假日予以刺激才能扭轉平日的冷清。而從過去幾年的歷史來看,這種刺激便是集中在熱門檔期上映高質素的影片。」上述院線公司的人士說。

圖片來源:燈塔專業版

從市場消費的角度來分析,若一個市場只能依靠刺激,而非消費者自願進場,那該市場很難稱之為良性運轉的狀態。

在2023年8月,國家電影局常務副局長毛羽在「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上表示,大片強片紮堆節假日集中上映的現象仍然存在,檔期、排片均衡合理的調控機制還未成熟,市場潛力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必須在周末檔的營造和建設上繼續下功夫。

國家電影局釋出的【「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也指出,深入研究電影市場供給與需求變化,積極開展對重要檔期的指導調控,推動重點電影發行企業和院線企業建立溝通協作機制,合理把控電影上映的規模與節奏,進一步提高影片和檔期的票房產出效益。

回顧過去與當下,喜劇、賀歲檔喜劇的轉移、熱門檔期的依賴等現象在2024年春節檔已有明顯地體現。這既是中國電影產業在過去十余年發展中,成果的集中體現,亦是一次「隱憂」的全面體現。如何讓「春節檔」成為全民的「狂歡」,而不再是行業脫困的「解藥」,已是擺在所有中國電影人面前亟須解決的問題。

(編輯:張靖超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