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大唐狄公案】是硬核古裝劇,還是矯情偵探片,這些細節誰懂?

2024-02-08電影

狄仁傑,一個在華人圈家喻戶曉的人物;唐朝,一個在全球範圍內無人不知道的盛世。

這是一本由外國人寫就的小說,一部由國人改編的電視劇,一個從文字開始便對那個段歷史極盡考據之能事的故事。

或許正是以上這所有的一切,讓這部開年古裝大戲有了完全出人意料的表現,因為如果你沒有足夠厚歷史儲備,甚至連其皮毛都難一窺究竟。

如果我們放棄已經習慣的倍速觀劇習慣,如果我們放下浮躁之心觀看這部【大唐狄公案】,或許你會發現這部古裝劇中有著太多無法在觀劇時了解於胸的內容。

甚至僅僅只是第一集的內容中,便有超過20多處需要一定歷史知識才能明辨是非的歷史考據。

也許你並不在乎這些不起眼的考據,可如果我們適當了解這些內容,或許有助於更好的觀看這部開年大劇。

後宮中裝滿水的大水缸

對於這樣的開頭多少是讓人不悅的,在第一集中開篇出現的後宮水缸,正確名字應該叫「門海」,也就是今天故宮中隨處可見的那些大銅缸。

可在上千年前的長安城,或許並不一定會有,或者說需要這樣的大缸用來儲水防火。

因為從之後對長安城進行CG展現的全城俯瞰圖來看,【大唐狄公案】基本上還原了歷史資料中的長安全貌。

歷史上的長安城,除了宮城、皇城、郭城以及最有特色的坊之外,便是那溝渠縱橫的大小河流了。

這些天然形成的河流,以及引黃河之水入城的水渠,不僅為整個長安城提供了充足的生活用水以及便利的水上交通,更是為撲救火災提供了便利的水源。

所以說,不僅從歷史資料來說這種在明清皇宮中常見的門海,出現在唐朝多有疑問,更是在實際上有多此一舉之嫌。

皇後的印章

既然是一部以狄仁傑為主角的電視劇,自然少不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後。

而在開篇第一集中,卻並沒有提及我們所熟知的武曌之名,除了一些人口中所說之外,便只有一個不清不楚的背影而已。

其中最能確認【大唐狄公案】所在時間的證據,便是那副寫有「長安絕唱」的武後題字了。

從落款來看,這副字寫於「顯慶」年間,也就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二個年號,這個年號在歷史上只使用了5年多的時間。

由此可見,此時的唐朝實際上已經是武氏一族掌握實權的時代,雖然武周還沒有浮上台面,可這方寫有「皇後之寶」的印章,卻在實際權力上遠遠大於皇帝的玉璽了。

因為這一章的故事叫作「鳳印案」,所以我們需要對這枚鳳印做一定的了解與認識才好。

首先在唐朝時期,皇後手中的大印並不被稱作印而是被稱之為鈕,所以這裏並不該稱其為「鳳印」而是該稱其為「鳳鈕」。

值得一提的是,武則天之前的鳳鈕並非是「皇後之寶」四字,而是「皇後之璽」,全因其認為「璽」與「死」讀音相近,才將其改為「寶」字。

此後歷朝歷代不僅將「皇後之寶」四字傳承下來,更是出現了「皇帝之寶」這樣的大印。

比較遺憾的是,作為這一章故事的主要道具,這方鳳鈕的造型並沒有被全部展示出來。

從出土的歷史文物資料來看,鳳鈕的造型有蟠龍也有朱雀等各類形制,只是不知之方武後的鳳鈕是怎樣的樣貌呢?

不過從「皇後之寶」四個字來看,【大唐狄公案】在歷史考據方面確實下足了一定的功夫,值得贊揚與稱頌。

用以擲賽的黑白道具

這或許是筆者第一次在影視作品中見到唐朝以後便消失的擲賽道具,一種沒有被實際提及名稱的擲賽道具。

實際是他就像牌九、麻將一樣有屬於自己的名字,像是樗蒲或摴蒲、五木、擲盧、呼盧等,是一種在東漢到唐朝都十分流行的擲賽遊戲。

相傳樗蒲是老子化胡時所發明的一種遊戲,只不過從歷史文獻來看這種遊戲的玩法,實際上比馬榮、喬泰等人演示的復雜許多。

不僅東漢時期的馬融曾經為其專門撰寫了【樗蒲賦】,甚至時至今日許多亞洲國家的此類博具,都有當年樗蒲的影子與類似玩法。

雖說【大唐狄公案】中將樗蒲設計為一種不被國家認可的擲賽遊戲,可在歷史上即便是開元天寶年間的唐玄宗,都對此遊戲趨之若鶩。

甚至當時的外戚楊國忠,也因為善於樗蒲而受到唐玄宗寵幸,一度官至兵部尚書這樣的高位。

失敗的算盤

從狄仁傑第一次展現破案實力的明珠案來看,確實處處彰顯出【大唐狄公案】的邏輯縝密與細節表現力。

可這樣一種將明珠藏於算盤的設計,卻讓此案全完失去了歷史感與真實感。

因為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唐朝之前確實已經從條狀的算籌演化出圓形的算珠,可當以唐代出現以盤桿為主要形狀的算盤時,其中的算珠並非是珠形而是菱形的。

甚至是明朝時期的算盤,都還是以橢圓形算珠為主。

所以說,劇中賊人將明珠藏於算盤之中的設計,從根本上就是一次錯誤的設定。

另外劇中這種將算珠放在這種以凹槽為檔的板上設計,並不被稱之為算盤,而是用「遊珠算板」來稱呼或許更加妥當與合理才對。

實際上今天我們常見的算盤形制,是在明朝之後才逐漸定型並確定下來的。

奇怪的致謝與回禮手勢

在狄仁傑最終解除了眾人被押送衙門危機後,幾乎所有人都向狄仁傑施以一種很奇怪的禮節。

這是一種看似作揖之禮,卻又在手勢上很奇特的禮節,實際是這是一種起源自西晉時期的叉手禮(又稱交手禮)。

通常用於地位偏低者向地位相對高者的一種尊敬表示,這種禮節源自波斯的單手附胸禮,因漢人以雙手為敬才演變出這種雙手相交的叉手禮。

在唐朝叉手禮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見面禮節,並非只出現在如此正式的感謝場面中。

值得一提的是,男女在行叉手禮時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男性行叉手禮時一般都是左手握住右手,同時右手拇指上翹起,而女性則是以相反的方式行叉手禮。

另外這種始見於西晉流行於唐、宋、遼、金、元諸朝的叉手禮,同時還是佛教的一種敬禮方式。

聖人與皇後

習慣了大多數古裝劇的你,是否對考場中考生們口中的「聖人」一詞很是奇怪呢?

為什麽稱武則天為皇後,而稱唐中宗李顯為「聖人」呢?為何不是稱之為皇上或皇帝呢?

實際上在古代聖人一詞除了特指那些具有特別美德和神聖之人以外,還多用來代指聖明的君主與帝王。

同時在歷史上如果有皇後幹政時,多用「二聖」來稱呼這種現象,而這也是為什麽後世多用聖人來代稱皇後的原因之一。

只不過在唐朝時期,聖人一詞基本上都是對歷代皇帝的一種尊稱,這一傳統基本上從唐高祖李淵開始便已有之。

雖然李淵並不是實際上的唐朝君王,但這種後世多用來稱呼皇帝的聖人稱呼還是同樣用在了他的身上。

【貞觀氏族誌】與【姓氏錄】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並不存在【貞觀氏族誌】這樣一種叫法,而多以【氏族誌】稱之。

皆因此誌最早成書與貞觀十二年,並為了與之後多次修改有些區別,才有了【貞觀氏族誌】這樣一種說法或叫法。

與傳統的【百家姓】不同,【氏族誌】是排定門閥世家地位高低的產物,也是帝王之術的表現形式之一。

而【氏族誌】的出現,最初是為了打壓當時的山東門閥集團,同時關隴集團統治而編制。

書中將姓氏定出九個等級,以皇族宗室為首、外戚次之、崔氏則改列第三位。

直到唐高宗時期,因原書中並沒有加入李氏與武氏兩大世系,所以才有了劇中重新撰寫【氏族誌】的橋段,同時改名為【姓氏錄】。

牙痛吃黃蓮?

雖然看完第一集後,無從得知這一幕黃蓮治牙痛是何用意,但從中醫角度來說,作為一味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中藥,黃蓮真可以治牙痛嗎?

實際上作為一種性味偏苦、寒的中藥,黃蓮確實有緩解牙痛的作用與功能,只不過還是需要對癥下藥才行。

如果是由上火引發的牙齦腫痛,服用適量黃蓮確實有緩解疼痛的功效,但如果想要達到好的效果,還需配合其他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藥才好。

只不過劇中這樣一種用酒壺裝黃蓮湯劑的設計,多少有些不太靠譜且讓人存疑。

傳統的中藥湯劑都需用文火煎制後趁熱服用,而像這樣將其裝入酒壺服用多少有些不太合理。

如果這樣處理黃蓮這一幕,或許直接讓賀大荊空口吃點黃蓮更加靠譜一些吧。

關於【大唐狄公案】的解讀暫時先寫到這裏,更多精彩解讀且聽下回分解。

若覺得文章不錯,還請點贊、分享與關註哦,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