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大唐狄公案】官宣演員陣容,令人想起【神探狄仁傑】,無法超越

2024-10-26電影

這兩天,狄仁傑再次登上了熱搜榜單,然而這次不是因為那句"元芳你怎麽看",而是新版【大唐狄公案】正式宣布了演員陣容,由周一圍飾演狄仁傑。

不少網友都表示期待,因為這次的參演人員名單太豪華了,其中包括周一圍飾演狄仁傑、鐘楚曦扮演武後、王麗坤、張若昀、陳都靈、董璇、張嘉益、尤勇智、王勁松、張子健、李乃文、余皚磊等實力派演員。

說到【神探狄仁傑】,不得不提的就是2004年的那一版。的確,這些年狄仁傑題材的劇也不少,但並沒有一部可以與之相媲美。

還記得當年【神探狄仁傑】火的不行,一播出就引爆收視率。到了2006年播出的第二部,更是牛到爆炸,單集收視率達到了5.69%,直接斬獲了年度收視冠軍。

在那個年代,能拿下這個數據絕對是神話般的存在。

梁冠華版狄仁傑口頭禪"元芳,你怎麽看"堪稱經典,不只當年成為流行語,至今仍然被人津津樂道,算是狄仁傑IP的經典符號。

談到梁冠華,不得不說他完全將狄仁傑這個角色演活了。當時有很多人覺得他過於肥胖,不太像一個精明的偵探。

周一圍現在接棒飾演狄仁傑了。實話說,周一圍的演技非常出色,但是要超越梁冠華版的狄仁傑,難度可不小。畢竟這不僅僅是演技的問題,還得看整個團隊能不能重現當年那種默契。

現在觀眾對IP翻拍特別敏感,容易被罵"毀經典"。但是每個時代都應該有自己的解讀方式。

只看新版【大唐狄公案】能否找到既尊重經典又有創新的平衡點。

周一圍這次接下狄仁傑這個角色,可以說是壓力相當大啊!

【神探狄仁傑】之所以能成為現象級作品,背後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這部劇在誕生的過程中,巧合的是,全靠幾個人的機緣巧合。

時間線回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年僅24歲的張文玲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研修導演專業。她選擇以語言、人文環境同根同源但歷史指紋同樣一脈相承的台灣道教名山上保寺為背景,

正當張文玲一籌莫展之時,經央視一位資深編導引薦,遇到了當時還是新人的錢雁秋。出乎意料的是,錢雁秋作為一個新人卻很給力,迅速創作出了一個令人大開眼界的劇本。

但是,找演員成了劇組最頭疼的事情。對當時狄仁傑的銀幕形象,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無法達成共識,因此無法確定合適的人選。

眼看著開機時間一拖再拖,團隊成員急得直撓頭。最後,錢雁秋去看話劇,被梁冠華的表演震撼到了,馬上就被圈粉了:"就是他了!"但是投資方並不同意,他們覺得梁冠華太胖,完全不像精明能幹的偵探。

然而,錢雁秋十分固執,堅決選定了梁冠華,並邀請了自己的好友張子健出演李元芳。

好不容易確定了演員,結果天不遂人願。2003年,劇組剛到無錫準備開機時,就遇上了特殊時期,全員無法離開無錫。

因為央視的協調,劇組並未解散,但也必須等待到6月才能開機。

還沒結束呢!這個劇情剛拉開序幕,不久又遇到了電視劇制播分離,作為投資方的央視只能無奈結束。張文玲不得不再次尋找投資,幸運的是,當時影視圈並不缺金,她很快找到了新的投資方。

有誰能夠預料到,那麽多磨難都挺過來了,到頭來卻栽在了內部矛盾上。拍攝到第四部,制片人張文玲想加入更多情感戲份,而導演錢雁秋堅決表示不可。

兩個人都很倔強,誰也不願意讓步,到最後只能各自走各自的路了。

他曾經因版權問題和前女友進行了一場官司,最終他輸了官司,只能選擇拍攝【神斷狄仁傑】。這部劇在播出後表現一般,並沒有取得好的收視率。

然而,他後來轉型拍攝了"燕雙鷹"系列,該系列劇卻以黑紅的特點火了。

盡管張文玲成功擊敗版權官司,並邀請富大龍和楊冪出演【神探狄仁傑前傳】,但由於原班人馬的缺失,觀眾並不買賬。

梁冠華先是與錢雁秋分道揚鑣,後來又回到張文玲劇組拍攝了【神探狄仁傑之情花金人案】,但其效果並未達到預期。

看起來有一些事情確實是天意,這三個人分開後,再也沒能重現當年的輝煌。

說起這個狄仁傑IP的發展歷程,還得感謝一個外國人。你一定想不到,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狄仁傑的故事在國外比在國內還火,這得歸功於一個叫高羅佩的荷蘭外交官。

1943年,高羅佩出現在重慶,他精通中國古典文學,熱衷於此。有一次機緣巧合,他閱讀了清代吳趼人寫的【狄公案】。

這一讀名字,直接被書裏面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

這本書在國內反而不太出名,甚至很多文化界的人都沒聽說過,這可把高羅佩急壞了,他覺得這麽好的作品不應該就這麽埋沒了。

於是,這位荷蘭老哥不假思索地將【狄公案】的前三十回轉譯成英文出版,並在歐美市場發行。

可把高羅佩給樂壞了,熱血上頭,自己也寫一部狄仁傑的小說。他這人真有一套,寫作時用中國古代話本小說的語言風格,再加上西方偵探小說的懸疑元素,還親自畫插圖,最後創作出【大唐狄公案】。

這本書在德國、法國、日本、西班牙等國家的出版引發了熱潮,成為了熱門話題。甚至英國電視台也購買了版權,將其改編成了電視劇【Judge Dee】。

就這樣,咱們的狄仁傑大人有了一個洋氣的英文名"Judge Dee"。

這是不是很有意思呢?一個中國的歷史人物,因為一個荷蘭人的推廣,在西方大放異彩。可這聽起來確實有點尷尬,我們自己的文化瑰寶,卻需要借助外國人的影響力才能被我們看到其價值。

然而,我們也要明白,高羅佩對中國文化的這份癡迷何嘗不是一種緣分?他用自己的方式,讓狄仁傑的故事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找到了一座橋梁。

要不是他,我們可能就錯過了這麽多精彩的故事。

在國外,狄仁傑可謂風頭正勁,但在國內卻鮮為人知。直到1979年,這種情況才開始發生改變。這一年,社會科學院外文研究所的趙毅衡在圖書館裏偶然翻到了英文版的【大唐狄公案】。

這一看不打緊,趙毅衡徹底被書裏的內容吸引住了。中國的故事,竟然要靠英文版本才能重新發現它的價值,真是諷刺啊!

趙毅衡可不是那種只會驚嘆的人,他決定讓更多的國人了解這個珍貴的文化遺產。

1981年,趙毅衡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書評,借官媒的影響力,將狄仁傑的名號打響。然而,打著名號還不足以滿足讀者,需要有接地氣的優秀作品來支撐。

原先的【狄公案】過於文言,適應不了廣泛傳播的需求。而【大唐狄公案】是一本外語版書籍,雖然內容豐富,但同樣面臨傳播和理解上的困難。

於是趙毅衡找來了他的同學陳來元和胡明一起轉譯了【大唐狄公案】,取名為【大唐狄仁傑斷案傳奇】。

這哥倆也算是費了心了,為了讓小說更有歷史感,他們特意采用了半文言半口語的寫法。

經過一系列的努力,狄仁傑終於在國內走紅。尤其在他的故鄉山西太原,人們的反應尤為熱烈。1986年,太原電視台推出了中國第一部狄仁傑系列電視劇【狄仁傑斷案傳奇】。

說實話,這部劇的影響力並不大。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當時古裝斷案劇基本都是包青天的天下,狄大人想從中分一杯羹並不是那麽容易的。

然而,狄仁傑並沒有被遺忘,鄉親們一直在努力,一直到了2004年,家鄉人張文玲制片、錢雁秋執導的【神探狄仁傑】橫空出世,這才讓狄仁傑在國內火遍大江南北。

這段歷史告訴我們,好的故事是共享的,不分國家的。有時我們需要換個視角,才能發現自己文化中的瑰寶。狄仁傑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從異國他鄉歸來,帶回了他所學的知識和故事。

說到這兒,我想大家也會有同感,【神探狄仁傑】的故事實屬悲情。這部經典之作的背後核心三位創作者,在之後的創作軌跡都透露出淡淡的無奈。

先說說錢雁秋,輸掉了版權官司後,他還是強行把劇名改為【神斷狄仁傑】繼續拍攝,這名字聽起來就有一股山寨味,結果也是可以預見的。

他轉型拍了"燕雙鷹"系列後雖然也火了,但那種"黑紅"的效果顯然不是他最初追求的。

梁冠華的表演很有意思。他離開了錢雁秋的團隊,重新和張文玲合作,演出了【神探狄仁傑之情花金人案】。然而可惜的是,狄仁傑這個角色需要三位演員的默契配合,單獨出演很難出彩。

再看張文玲,盡管她贏得了版權官司,但由富大龍和楊冪主演的【神探狄仁傑前傳】並未能打動觀眾。實際上,僅僅靠「神探狄仁傑」的招牌是不夠的,觀眾需要的是那個給他們留下深刻記憶、獨一無二的組合。

看到這兒,許多人可能會疑惑:新版【大唐狄公案】是否能打破"續集魔咒"呢?

說實話,這事兒真不太好說。周一圍、鐘楚曦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制作團隊也是業內的一流團隊。不過,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不僅僅是演員和故事的出色,還有它所承載的那個時代觀眾的共同記憶。

好比當年的那句"元芳,你怎麽看",它不僅僅是個台詞,更是一代人的青春回憶。這種懷舊的情懷,是新版無論如何都模仿不來的。

或許我們不應該總是糾結於能不能超越經典這個問題。每個時代都會有它自己的優勢所在,與其一味地去復制過去的成功,不如把關註點放在當下,努力講好屬於這個時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