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宣傳海報問題,陳凱歌導演的新片【誌願軍】再次陷入了"親日辱華"的爭議中。
這張海報的風格令人感到不協調,甚至有些奇怪。畫面中,一位小女孩身穿潔白的連衣裙,看起來純真幹凈,但她臉上卻畫著一副誇張的小醜妝容,顯得有些另類。
更令人遺憾的是,在畫面的左上角,赫然印著"誌願軍"三個大字這三個字與畫面中的純潔和安靜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使整張海報看起來非常不協調。
一部講述抗美援朝戰爭的劇作,選用了與主題格格不入的海報形象,讓觀眾感到困惑。很快,就有網友發現,小女孩的妝容元素似乎模仿了日本藝妓的妝扮,而她身上的服裝紅白相間,更是與日本的"旭日旗"圖案如出一轍。
陳凱歌的新電影在網上引起了爭議,有網友指出他在這部抗日影片中暗含了「親日」的元素,並對陳凱歌的「親日」行為和「侮辱烈士」的猜測展開了熱烈討論。
陳凱歌這個名字已經與"親日親美"的質疑緊密聯系在一起。他的國籍身份、導演理念以及親屬感情生活,似乎都能揭示出他與美日兩國的千絲萬縷的關系。
而這一次,他新作的宣傳海報再次引起了公眾對他傾向的質疑。
很多人只知道陳凱歌獲獎無數和知名度高,但其實他的人生道路頗具挑戰和波折。
1952年,陳凱歌出生於一個編劇世家,家境富裕。然而在上世紀70年代的動蕩時期,他曾被迫下放勞動。1977年高考恢復,陳凱歌有機會憑借自身努力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踏上了新的人生征程。
在學校期間,陳凱歌與同窗好友孫加林相識相戀,並很快步入婚姻殿堂。不久後,孫加林收到了名校的錄取通知書,前往加拿大深造。
從此以後,這對年輕的夫婦開始了兩地分居的生活由於長期的分居,他們的感情逐漸疏遠,最終選擇離婚。
1984年,陳凱歌憑借其電影處女作【黃土地】一舉成名。然而,隨著他的名氣越來越大,他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其他的事情。在一場晚會上,陳凱歌遇到了一位來自美國的富家女洪晃,兩人一見鐘情,很快就結婚了。
透過這個婚姻,陳凱歌獲得了美國綠卡。
然而,這段跨國婚姻並沒有長久維持。陳凱歌與洪晃的婚姻關系並不長久,婚後不久兩人便選擇離婚。陳凱歌後來與知名主持人倪萍交往了長達八年的時間,但最終他還是選擇離開倪萍,與比他小二十歲的演員陳紅結婚。
陳凱歌的感情歷程堪稱跌宕起伏,荊棘密布。而他的國籍問題也讓他成為備受質疑的"親美親日"人物。
陳凱歌被質疑「親美」傾向,源於他長期持有美國綠卡。在1989年他前往美國尋求事業發展時,與上流社會的美國富家女洪晃一見鐘情並迅速結婚。
由於洪晃是美國國籍,陳凱歌也因此獲得了美國永久居留權綠卡。
雖然兩人最終離婚了,但是陳凱歌並沒有放棄美國綠卡。幾十年之後,為了回國拍攝電影免受批評,他才勉強重新獲得了中國國籍。
然而,他的兒子陳飛宇一直生活在美國,等到他開始在中國發展演藝事業時,才重新加入了中國國籍。
有趣的是,陳飛宇的小名"阿瑟"引起了不少人的側目,然後大家發現"阿瑟"這個詞源自美國一位將軍的名字,這使得外界對陳凱歌的"親美"傾向產生了更為質疑。
除了家人的國籍問題,陳凱歌的一些導演理念和作品也受到了指責。比如在他執導的電影【長津湖】中,中美雙方激戰時,他對美軍戰鬥力的表現極度突出,而對中方的英雄主義則語焉不詳,僅有寥寥數筆。
這讓人們質疑他是否有意無意地美化了美軍的形象。
盡管陳凱歌的國籍已改為中國,但是外界對他持有「親美」立場的質疑並未因此而停止。這次由【誌願軍】宣傳海報引發的爭議,再次將這種質疑放大。
那麽,【誌願軍】宣傳海報上的哪些細節引起了網友的反感,引發了「親日辱華」的猜疑和質疑呢?
首先是關於小女孩妝容的問題。海報中,一名小女孩臉上的妝容如同小醜般誇張、濃重,色調濃烈,讓人感覺不協調。細心的網友指出,這種妝容的元素似乎在模仿日本藝妓的傳統妝扮,給人一種「親日」的怪異感覺。
其次是小女孩服裝的顏色搭配。有網友發現,她穿的是一襲紅白相間的連衣裙,中間的紅色圓形設計加上周圍大面積的白色,整體圖案酷似日本的"旭日旗"。
這無疑引發了人們的質疑,是否存在"親日"的嫌疑。
然而,該海報的釋出日期恰好是8月15日,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紀念日,因為這一天正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結束八年抗戰的那一天。
因此,在這樣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裏,推出一張被質疑「親日」的宣傳海報,難免讓人覺得導演的用心並不單純。
面對網友的強烈不滿,電影方的解釋顯得相當無力,他們稱小女孩的妝容只是為了呼應劇中一個小角色扮演小醜跳舞的設定,然而這種說法並未得到網友的認同,大部份網友認為這是一種狡辯和推卸責任的行為,他們的態度也受到了網友的指責。
所有的證據都表明,這張海報 without doubt引發了公眾對導演過度親日傾向的嚴重質疑,使得人們對這部抗美援朝影片抱有極大的警惕性。
這張海報受到了網友們的質疑,因為他們認為這張海報"親日辱華",並迅速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各大社交平台上,譴責和不滿的聲音如潮水般洶湧,嚴重沖擊了影片的口碑。
盡管電影方在8月17日釋出了公關聲明,為海報的事情道歉,並主動將其下線刪除,但觀眾們的憤怒並未因此而輕易平息,反而對導演陳凱歌充滿了失望和不信任。
一些本來對這部以抗美援朝英雄為主題的電影抱有期望的影迷,現在表示他們已經完全失去了觀看該電影的欲望。他們認為,一部頌揚誌願軍英勇犧牲精神的電影,竟然在宣傳階段出現"親日辱華"等內容,實在是太過分了。
結果果然不出所料,【誌願軍】電影的預售情況一落千丈,僅僅獲得了10萬余人的預約,與之前的預期相去甚遠。盡管動用了一些明星影視大咖為其宣傳月台,但似乎未能改變其被徹底抵制的尷尬局面。
此次風波並未為電影帶來任何正面宣傳效果,反而令其背上"辱華"之名,引起公眾反感,大大降低了觀眾對其的期望值,口碑徹底崩壞。
一連串的爭議事件,似乎將陳凱歌推上了一條「不歸路」。從【誌願軍】宣傳海報風波,到他長期以來備受質疑的國籍身份;從他曲折跌宕的感情婚姻,到他被指存在「親美親日」傾向的導演理念,陳凱歌似乎再難擺脫外界的非議和責難。
這位資深導演,是否真的如輿論所言,是公然"親日親美"的行為,應該予以嚴厲譴責?還是應該給予寬容和理解?他的行為究竟是一時疏忽引發的風波,還是蓄意為之?
對於這個曠日持久、久攻難平的爭議,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主張開導寬恕,有人堅持絕不姑息。歡迎大家發表看法,分享你的觀點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