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有一個「好學生心態受害者」小組,組員們都是傳統意義上好學生,學生時期,他們是讀書的好苗子,是「別人家的孩子」,但後來很多人逐漸意識到,「好學生」這個他們曾經為之努力奮鬥的評價,似乎只是一場巨大的騙局。
家長和老師們以身作局,以孩童的靈氣為代價,引誘後代入場,最終培養出一個又一個維持社會運轉的完美燃料。
近期院線佳作 【朱同在三年級遺失了超能力】 借著兒童片的名義,講述了這種普遍發生的悲劇。
影片由王子川執導、嶽昊主演,在第17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上拿下最佳導演獎,在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拿下了最佳男主角獎,同時該片還在豆瓣上獲得了 8.1 的評分,遠超同期上映的諸多影片。
它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講述了小朋友朱同驚心動魄的一天,讓成年觀眾在「回歸童心」時也能夠思考:為什麽朱同在三年級遺失了超能力,超能力又指的是什麽?
01
一輛人擠人的公交車上,瘦小的朱同拿著包子和豆漿,夾在人群中晃來晃去。他小小的腦袋轉啊轉,正尋思小偷是什麽樣子,心事還沒有完全展開,就被人群帶下車,包子也被擠丟了。沒辦法,他只能匆匆喝完豆漿,朝著校門狂奔。
眼看著上課鈴就要響了,朱同又被校門口值日的同學攔了下來,「你紅領巾呢?」對方看上去像剛當選了班幹部般嚴格堅定,朱同連忙開啟書包翻出紅領巾抓在手裏,卻被告知鈴響了,要扣分。
就這樣,剛剛轉學到新學校試讀的朱同,開始了自己狼狽的一天。
如果從老師的角度來看朱同,他就是那種令所有老師見之頭疼的「問題學生」:成績墊底,常常闖禍,不守規矩調皮搗蛋,一不留神思緒就飄到九霄雲外。
不過與刻板印象中的壞學生不同,朱同其實很努力地想讓生活變好。這樣他就能在每天放學回家後,把這些好事說給姥姥開心開心。但生活平淡乏味,別說好事了,能不犯事就已經是菩薩保佑了。
考試不及格後,他不敢把試卷帶回家給家長簽名,所以想盡各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忽悠小賣店店主幫他簽字;比如想象出一個小偷,把他的試卷偷走了(實際上是他自己扔進了垃圾桶)。
老師讓把簽完名的試卷交上去時,他只能先假裝在自己的書包裏一通亂翻,然後說試卷丟了。眼看著真相就要敗露,朱同就幻想有外星人來把可怕的數學老師打敗帶走。但老師太厲害了,外星人也無計可施,結果只能是朱同被罰在走廊裏站著。
倒黴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在短短的一天裏,朱同就經歷了被老師們批判罰站、被小混混追著打,和在黑板報上亂寫亂畫被教導主任抓住等倒黴事。
生活真是沒一點好事發生啊。
02
不過,如果我們用一種更加平等的視角去審視這個孩子,就會發現,朱同其實很乖,只是總事與願違。
他成績不好,但是手工課和課間操都表現得很好;他作文不及格,實際上只是不會寫故事,而不是真的糊弄作業。
他想幫忙把學校裏的音響修好,卻沒想到直接把器材弄壞了;他想學著清潔工的樣子燒掉落葉,卻差點把房子點著;原本只是想修復一下宣傳欄裏校長掉色的嘴唇,卻被認為是在亂塗亂畫......
朱同不想把試卷帶回家簽字,不想被請家長,只是因為他媽媽和姥爺身體都不好,姥姥耳朵又背,請來也只能幹著急。他並不是單純害怕被批評,他只是害怕自己「壞學生」的名號會讓親人難過。
同時,朱同犯事的時候,總是逃避說出所在的班級,也是害怕自己給班主任和同學蒙羞。在所有主要的社會性評價體系中,朱同都「一敗塗地」。
每當遇到自己不願意面對的時刻,朱同只能借助自己的想象力來幫助自己脫困:比如偷試卷的小偷、吃試卷的怪物、與牛老師大戰三百回合的外星人、能在尷尬時融進墻壁裏的能力,以及能夠及時斷掉又安上的腿等。
但這些幻想,總是在現實裏一敗塗地,該來的懲罰還是會來,被攢成一團的試卷還是要帶回家給家長簽字。
現實世界的無可奈何不是在成年時一瞬間湧來的,童年的我們,還是會在一次次失望和失敗中成長著,只是我們一次又一次用自己的超能力保護了自己而已。
那究竟什麽是失敗呢?是考試不及格,是作文只寫了一句話,是聽不懂英文,還是在黑板報上塗塗抹抹呢?這些真的是失敗嗎?
如果不是,為什麽朱同、為什麽我們卻真實地在為這些東西難過著?為什麽我們總是不可避免地羨慕著那些看上去什麽都好的人呢?好事究竟什麽時候才會到來呢?
03
電影的最後,朱同因為被選中參加了廣播操比賽的排練,而覺得今天真是完美的一天。我們大多數人也是這樣,活著只為了那幾個瞬間,而就是這幾個瞬間,就能夠讓我們覺得人生值得。
影片雖然只是講述了三年級小學生朱同的一天,卻好像講述了中國人的一生。
我們從小為了各種評價拼盡全力,卻總是不夠好,總是事與願違,總是適得其反。像電影中劉詩瑤這樣的好學生,似乎天生就是優秀的樣版:長得好看,成績好,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們總是裝作不經意地看著她,實際上充滿羨慕。
但又怎麽樣呢?即便一整天都在失敗,都在被誤解,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是主觀的:只要我覺得快樂就好。只要朱同覺得能被選中參加廣播操比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那麽這一天就是快樂的,就是值得的。
但影片對操場上孩子們舉著的「時代在召喚」牌子的全景拍攝,似乎又在提醒著我們: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我們又落入了另一套評價體系內,逃無可逃,避無可避。
【朱同在三年級遺失了超能力】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作品,它既天馬行空,可以讓兒童觀眾看得開心、成年觀眾找回童心,也充滿對現實的批評和反思,有一定的思想深度,甚至比很多常規的劇情片更有探討的空間。
影片用看似詼諧的口吻講述了朱同一天的故事,卻用一個長長的片名點明了喜劇之下悲哀的現實。
教育體系就是一個不斷篩選的過程,篩選出適合讀書的人,篩選出聽話的人,然後這些人再進入社會早已為他們提供好的角色。
我們不斷地在他者所形成的映像中狂奔,為了跑得更快,我們丟掉自己身上的獨特性,抹除一些尖銳的東西,然後喪失靈氣和超能力,最終成為這座映像之城中最完美的居民。
枕雲
責編 柴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