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導演我服你了!新【紅樓夢】2萬海選,黛玉就這?秦可卿還擦邊

2024-03-22電影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中國的文學瑰寶,被搬上熒幕之後,只有兩版脫穎而出。

01,

第一版,是87版王扶林執導,陳曉旭主演的【紅樓夢】,該片海選演員,大量啟用新人,算是最為成功的一版。

另外一個版本,是89版【紅樓夢】,陶慧敏,傅藝偉,劉曉慶,何賽飛,何晴等頂腕如雲,算是咖位最大的一版。

2010年,李少紅「獨辟蹊徑」,打造了一版【紅樓夢】。

鬼風鬼氣,被罵了10幾年。

出格的服化道,讓人大跌眼鏡的劇情。

起初,我還在想,為啥李少紅要吃力不討好,拍攝這部作品。

看到李少紅的這一段采訪,我心裏也就有答案了。

一個連原著都「不熟」的導演,你指望她能夠拍成什麽樣子呢?

說到底,【紅樓夢】雖然好, 但是輕易沒有人「敢碰」,一個錯誤,就有大量的「紅學迷」們把你噴成篩子。

如今,再來一部電影版的【紅樓夢】,堪稱籌備17年,即將要和觀眾們見面了。

其實這一版【紅樓夢】還是大有來頭的。

因為導演,是大家熟悉的胡玫導演。

響當當的【漢武大帝】【雍正王朝】【喬家大院】 全部出自於這一位女導演之手。

拍攝歷史劇年代劇,哪怕把範圍縮小到最小位置,胡玫導演都算一「大號」。

在2005年,胡玫和編劇就上報了這個劇本,改劇本修改了10年才正式透過。

16年過審, 17年開始選角,20000多人海選,選了七八十。

選出的小演員都是20歲以下的,還花費了9個月的時間培訓。

直到了去年的中期,該片才釋出了概念海報。

這一晃,就19年過去了。

那麽這一版電影,到底拍攝得如何呢。

雖然還沒上映,但是進入到了密集宣傳期,估計很快很快就要定檔了。

根據釋出的幾則預告,可以看得出, 有創新敢拍的東西,也有讓人大跌眼鏡的東西。

先說好的一點吧。

根據片方釋出的「陰謀與愛情」預告,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主要人物也悉數亮相。

在電影中,能夠看到豪華的大觀園,能夠看到元妃省親的片段,也能夠看到寶黛的愛情悲劇。

片花中有一句台詞很出格, 就是「林家的銀子怎麽辦,不如挪用來修建大觀園」。

原著中,林黛玉父親去世,她回去奔喪。

回來之後,大觀園修建好了,很多人覺得林黛玉是女兒,不能繼承家產,這些資產就被賈府順走了。

有點「陰謀論」了,不過胡玫能夠拍出來,還是很有魄力很大膽的。

另有一句台詞,說的是 「賈府欠朝廷的銀子,至今未還」。

寓意著賈府的衰敗,「三春過後」,就距離滿目瘡痍不遠了。

展現愛情悲劇,該片預告中有王熙鳳和王夫人兩人合謀「掉包」的方法,新婚夜把「黛玉」換成了寶釵。

這一段是【紅樓夢】後期的故事和劇情。

眾所周知,曹雪芹寫了前80回,後40回是高鶚所續,兩人的行文風格都截然不同。

而大部份「紅迷」們研究的,也就是曹雪芹的前80回。

電影版【紅樓夢】大膽拍攝了後面的40回,還是遵循了原著。

問題的關鍵是,原著太過宏偉 ,要改成電視劇,也得四十集往上了,想要在115分鐘內呈現全貌,幾乎不可能。

選取寶黛釵的愛情,將幾個重要故事點串起來,呈現賈府興盛外表下的外憂內患,算是比較這種穩妥的方法了。

故事應該還是蠻有意思的。

03,

不過,該片的主要爭議點,並不在故事,而在於選角。

87版的選角太過成功,陳曉旭的林黛玉,鄧婕的王熙鳳,張莉的薛寶釵都是扣書式的。

陳曉旭「似淚非淚的含情目」,陶慧敏的美貌多情......

再對比一下新版,就看來差距了。

柔弱有余,氣質不足,也沒有絳珠仙子的超塵脫俗。

薛寶釵倒是挺活潑。

但原著中是「臉若銀盆,眼如水杏」,可有張莉的氣質?

關曉彤的賈元春,算是較為知名了,一眾小演員中蹦出一個大家認識的,還是很難得的。

87版的賈元春,是很符合古典審美的美人了,華貴大氣,很旺夫。

這「不愧是皇上看上的人」。

李少紅的賈元春最雷人。

皇帝,可有眼疾?

關曉彤應該屬於客串的,戲份不是很多。

這些都不算啥了,最雷人要數秦可卿了。

她的形象是這樣的,應該是太虛幻境那一段。

如果不出現秦可卿這幾個字,你可能以為是網大或者是遊戲呢?

秦可卿小名是可人,是賈母眼中的「重孫媳婦第一得意之人」。

她是風流,但不「下流」。

這樣的影樓風還擦邊,真的難以接受。

這應該就和去年的【封神】妲己一樣,就是一個雷,隨時要爆炸。

同樣是海選,87版為啥經典。

在當時,選出合適的演員之後,劇組進行了嚴格的培訓。

周汝昌這樣的權威紅學專家都被請來做培訓。

年輕的姑娘,琴棋書畫都練得無所不能了,還閱覽群書,走進人物內心。

演員們幾乎是放下所有的工作,全身心投入。

而放到現在的內娛,多少人能夠靜下心來呢。

很慶幸, 87版【紅樓夢】是中國電視劇的一個起點。

但40年過去了, 它也是最後的巔峰 ,這又何嘗不是悲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