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張國榮為什麽會選擇自殺?時隔二十多年,馬未都終於說出了實情

2024-01-27娛樂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轉眼間,張國榮已經離開這個世界二十余年,可關於他的傳說似乎從未間斷。

2003年4月1日,這一天是愚人節,張國榮也和所有人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玩笑。

24樓,縱身一躍,從此,關於他的傳奇人生永遠定格在了46歲。

而關於他離去的原因,更是眾說紛紜。

時隔二十年後,背後的隱情終於被馬未都一語道破。

港圈傳奇

張國榮這個名字,每隔幾年都會被重新提及,頗有一種雖然哥不在江湖, 但整個江湖都是哥的傳說的意味。

這也恰恰證明,張國榮的一生是一段傳奇。

1956年,香港北岸的灣仔。

一個家裏迎來了他第十個孩子,家裏給他取名叫做張發忠, 後來當了藝人,改名為張國榮。

別看他家的子女如此之多,張國榮家中的條件可是並不窮困,其父張活海是洋裝店的老板。

許多明星不遠千裏也要來他家的店鋪客製衣服,加利、格拉特、馬龍、白蘭度、等等好萊塢巨星都曾來做過衣服。

這樣的家世也讓張國榮的優雅與生俱來。

不過,也僅僅是條件優越而已。

他的父親忙於工作,家中的兄弟姐妹們和他年齡相差頗多, 最小的哥哥和他相差8歲,大姐和他相差十八歲。

所以即使家中熱鬧,張國榮依然是孤獨的。

他在一年級的時候,又一次跑到父親的辦公室,遇到幾個叔伯,其中一人問他:

「你爸爸有沒有請你喝早茶啊?」

張國榮下意識地說了一句:「我們不認識。」

1969年,在父親的安排下, 13歲的張國榮獨自一人去往英國留學,歸來準備把家業傳給他。

可以說離開家的同時,張國榮也結束了自己的童年。

「沒有什麽值得我去記得,沒有什麽值得我去留戀」。

這是張國榮對自己童年的總結,不可否認他帶著負氣的成分,所以他不會聽從父親。

1973年,張國榮中斷學業,從英國返回香港,他拒絕了父親的心願,堅決不繼承家業。

於是父親中斷了他全部經濟來源。

這一段時間,他過得捉襟見肘,好在1977年, 張國榮就在亞洲歌唱比賽中嶄露頭角,獲得第二年,正式進入了娛樂圈。

簽約麗的電影以後張國榮拍了不少電影,但是真正讓他自己認可的是1982年的【烈火青春】。

1986年,張國榮、周潤發、狄龍共同出演【英雄本色】。

電影一經上映,各方的溢美之詞不絕於耳,張國榮的演藝生涯也就此起飛。

1990年,張國榮首度與王家衛合作,拍攝了電影【阿飛正傳】。

電影頹廢中還帶著噴薄的生命力,一如張國榮憂郁中帶著幾分幽默。

1993年,是世界看向他的一年,【霸王別姬】上映,反響強烈。

戲中的程蝶衣分不清自己和戲,最終認清的現實告別了世界。

也正是這部電影,讓人知道張國榮追求完美的程度比導演還高。

有一場程蝶衣戒煙的戲,第一條拍完 ,陳凱歌就覺得非常完美,但張國榮卻要求再來一次。

連續幾條下來,張國榮入戲很深,砸破玻璃時,手指流血不止,大家慌作一團,他卻笑了:「這次終於拍好了。」

還是1993年,張國榮拍攝【白發魔女傳】,女主是鼎鼎大名的林青霞,她的古裝讓張國榮不由得說出:「姐姐,你好美。」

林青霞開心,回敬一句:「哥哥,你也好美。」

也就是這一句玩笑話的「哥哥」,讓張國榮從此有了昵稱。

1997年,【春光乍泄】播出, 也是這一年,張國榮公開戀情。

他和唐鶴德外出逛街,唐發現後有記者偷拍,提醒他。

張國榮未回頭,而是拉起唐的手,二人大大方方地向前走。

至此,關於張國榮的戀人不再撲朔迷離,而關於他與唐先生之間的猜測卻日益增加。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時間來到了2002年,在錄音棚中, 張國榮眉頭緊鎖,他的歌聲變得沙啞。

醫生說,張國榮的聲帶腫得非常厲害,除此之外胃液倒流,嗓子也被灼傷。

當然,在外人看來,這不是什麽大病,關鍵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情。

不過, 他這樣的情緒已經持續了足足一年,但不僅沒有好轉,好像時刻都有惡化的可能。

我想,能支撐一個人完整地過完一生,一定就是那些未了的心願。

這心願也許是愛,也許是事業,也許是別的什麽。

對於日趨完滿的張國榮,他也是有著心願之稱的,他有深愛的唐鶴德,還有一件自己想要做成功的事情,就是拍戲。

他想要當導演,為了實作這一夢想,他甚至已經開了一家影音公司,叫做夢想聯盟。

他想要拍的電影名字叫做【偷心】,並找來了【新龍門客棧】的編劇何冀平。

後來何冀平回憶起與張國榮討論劇本的時光,這 時的他並沒有什麽消極的情緒,還說【偷心】只是起步,以後要再拍第二部。

直到這時,張國榮依舊對未來有著很強的希冀。

各方面都進行得很是順利,唯獨卡在了投資方。

按道理來說,張國榮在港圈的人脈與地位, 他的首部電影理應得到無數人支持,不過,事與願違。

港方的投資人並不講情懷,他們更看重的還是利益,於是張國榮把目光放到了內地。

2002年初,張國榮和唐鶴德一起共赴內地的聚會,此時他對自己的電影依舊侃侃而談,絲毫沒有任何抑郁的征兆。

【偷心】也在緊鑼密鼓地安排著,批文、演員都敲定後。

張國榮踏上了他的夢想中的取景地:青島。

但,讓他感到難過的是,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早已不是他想象中的那個模樣。

於是,追求完美的張國榮只好改掉劇本, 也就是這個時候,他的身體狀況開始每況愈下。

胃酸倒流的情況長期沒有任何好轉,難受時甚至說不了話,在出席活動時只能微笑。

【偷心】的籌備工作也在這時出現了意外,2002年10月份,電影投資方因為經濟問題被捕。

這個電影計劃只能暫時擱置,沒想到【偷心】到了偷走的是自己的心。

唐鶴德回憶稱,如果電影拍攝順利,他的疾患也許會得到遏制。

馬未都道出實情

2003年4月,再也不堪病痛的折磨,張國榮選擇與世界告別。

直至現在,很多人依然不解,一個好好的人,是什麽時候變成了病人呢?

問了不少張國榮身邊的人,得到的回答只有一種:

「連他自己都未必明白。」

有人說,在張國榮最後的兩年,跟媒體的沖突愈演愈烈,一系列的負面報道,這成為他痛苦的一大誘因。

但也有人說,他的變化,藏在其封筆之作【異度空間】裏。

這部影片講述的正是,一個心理醫生(張國榮飾演), 因為曾經目睹女友跳樓自殺,成為他一輩子都揮之不去的陰影。

借助繁忙的工作,他迫使自己忘記了此時,但他變得自閉孤獨。

影片的最後一幕,心理醫生,來到了高樓的天台上。

準備縱身跳下之時,在心理空間與女友的一番談話將他拉了回來。

講到這裏,是不是感到命運如此相似,不過不一樣的地方是,張國榮在面對車水馬龍的街道之時,沒有人拉他。

因此很多人覺得自從演完這部影片之後,張國榮沈淪於角色,同時也放任了自己脆弱的一面,自我救贖失敗。

於是他拿來紙筆,寫下最後一段文字:為何會這樣。

是啊,不僅是他想問問為何會這樣,我想唐先生也會想為何會這樣呢?

直至最後,媒體都沒有放過張國榮, 在他的死因上大做文章,並把他的感情也拿來鞭笞。

說他是遭遇拋棄受了情傷才會做了斷,但這些想法都是子虛烏有,馬未都的一段話點醒了眾多粉絲。

熟悉張國榮的人都知道,他年少時最喜愛的一個人就是他家的保姆,六姐。

可以說他的童年時光都是和六姐在一起的,他對六姐的依賴程度超過了母親。

但是在1990年時,六姐就因為鼻咽癌去世了。

馬未都後來認識了張國榮,他們也曾有過交談。

一次張國榮說道,六姐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與其一直和病魔鬥爭,不如早一點告別人世。

當時馬未都聽到此話覺得也有幾分道理,但沒有留心。

直到張國榮去世後,馬未都從這句話中才品出味道來, 這句話不僅僅是說給六姐的,也是張國榮自己對病魔的一種態度。

既然生病難受,救贖失敗,不如讓一切結束。

當然,在很多人的意識裏,張國榮的抑郁癥是一種情緒的走不出來,其實不然。

因為張國榮的姐姐曾說,抑郁癥不僅僅是一種情緒,更是一種生理疾病,腦部中的化學物質不平衡,導致失眠、身體疼痛等等。

結語

張國榮的一生雖然是傳奇的一生,但也是令人唏噓的一生,他渴望親情與大眾的理解,但這些他似乎從來也沒有得到過。

如果可以重來,他也許不會再如此執念於完美吧,可惜人生沒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