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走走停停】:一段溫情與自我和解之路

2024-07-23娛樂

IT時報記者 賈天榮

今年的北京國際電影節上,【走走停停】斬獲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女配角三項大獎。

而在院線公映之後,網絡上對於電影【走走停停】的評價大多類似於「有目前國產影片難得的一種輕松治愈甚至是浪漫」「拍得好輕盈,不苦大仇深,不雞湯矯情」。

【走走停停】是一部喜劇劇情片,但卻並不是一部讓觀眾用力「發泄」笑聲的電影,主創團隊以生活中的幽默和溫情為媒介,讓觀眾感受到暖意與共鳴。

「脆皮青年」返鄉記

胡歌飾演的吳迪是一名北漂10年的「蹩腳」編劇,在北京從文藝青年混到文藝中年,遭遇工作和感情雙重失敗後,年近四十的他心灰意冷地回到家鄉,不得不與家人「尷尬」地重新相處。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高中同學馮柳柳(高圓圓 飾)相遇,在電視台拍攝紀錄片的馮柳柳突發奇想,要以吳迪為主角拍攝「返鄉青年」主題的紀錄片,在這過程中,吳迪重新點燃了曾經的「電影夢」,在家裏組起了草台班子劇組,拍攝屬於自己的電影。

吳迪身上有著容易引起當代「脆皮青年」們共鳴的縮影,從故鄉到他鄉,在即將被大城市「拋棄」的尷尬年紀裏,懷抱著難以舍棄的夢想與所剩無幾的「驕傲」,穿著脫不下的「長衫」,繼續功不成名不就地掙紮。

「返鄉潮」是近幾年從新聞到影視劇都熱議的話題,現實中很多人面臨電影所展示類似的情況,選擇了返鄉,或許是出於逃避、或許是出於解脫。一般影視劇中有著這樣的開頭,配上歸鄉的青年重新審視生活的意義,領悟人生的真諦,最後在親情、友情與愛情的陪伴下收獲了喜聞樂見的大結局。

但貌似相同的開局,【走走停停】卻並未落入這樣的套路中,而是以一種坦然、平糊的視角面對現實與理想的距離。

「淡淡」的松弛感

影片並沒有渲染「人近中年」的焦慮或壓抑情緒,導演龍飛將故事發生的地方選在了自己的家鄉重慶,內建煙火氣和松弛感的川渝氛圍,也為影片定下了基調。

在以「賽博龐克」聞名的這座城市中,很多日常也變得合理。面對吳迪回家後的「無所事事」,家人們雖然擔心但並沒有過分舉動,電影沒有什麽大開大合、歇斯底裏的展開,唯一一次父親可能發生的情緒爆發也被眼疾手快的妹妹所化解。家庭關系、生活窘境、感情不順,一切點到為止,以一種生活化和溫情的視角,探討了人如何與生活本身相處。

吳迪的個人經歷、拍攝電影中的種種波折、為吳迪拍攝紀錄片的故事,三條線索交織並進,共同編織出一系列動人情節。

吳迪之外,故事裏每一個角色都或多或少帶著些「遺憾」。這些遺憾有些被拍了出來,有些藏在了角色的只言片語裏。吳迪父母親年輕時的文學夢和舞蹈夢,攝影師的電影夢,馮柳柳的紀錄片夢、昔日話劇團台柱子的演員夢……最終大家都如此平凡,但身上並沒有對現實的憤懣,反而展現出一種窺見生活真相後依然澎湃的生命力。

作為電影的主角,吳迪隨波逐流、從不抗爭,命運把他推到哪都可以,這種性格在攝影機「淡淡的」視角下,也成了一種可以被觀眾共情和包容的情緒。

高光的「母親」

嶽紅飾演的吳迪母親江美玲,大概是近期國產大熒幕上最具人格魅力的母親之一,川渝人身上特有的松弛感,賦予她特有的鮮活與灑脫。

江美玲在提起自己年輕時放棄北京舞蹈學院上學的機會時說:「人嘛,總是下意識地選擇更容易走的那條路。沒有誰的生活是完美的,有遺憾很正常。」對不順遂的兒子說:「成功不見得是金子,失敗也不見得是屎。混得好混得差,就是別人嘴上說說,你自己曉得你是什麽人就行了。」對婚姻裏的一點小插曲說:「生活有點小秘密,日子才過得下去。」這些句子,嶽紅在電影中演繹讓人物呈現出一種通透感。

江美玲的去世讓整個電影的情感完成了一次遷越。面對被惡意剪輯的紀錄片,吳迪用自己的方式第一次完成了一場無聲的反抗,他決定完成整部電影。補拍鏡頭的過程中,一直對吳迪拍電影口頭上甚是不滿的父親,穿上母親的衣服為其補拍背影的場景,也成為電影中的高光時刻之一。

臨近結尾,做了十多年電影夢的吳迪在家鄉靠開出租為生,妹妹要離開這裏去深圳闖蕩,即便身在家鄉,他依舊是孤身一人。一次堵車中,他轉頭一瞥看見幾年前說要去北京追夢的馮柳柳,此時的她已經成家,二人相互註意到對方,卻又假裝沒發現,曾經的情愫也好、默契也罷,兩輛車就這樣交替、並列,走走停停,無言之中各奔前程。

影片結尾展現出的「非套路化」,讓人在唏噓之余更多是釋然——有人繼續卷在大城市,有人在小地方也能自得其樂,並不是所有人都美夢成真,也並不是所有的結果都讓人滿意,但平凡才是人生常態,生活就是要讓人有擁有走走停停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