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大師魯賓斯坦曾說:「世界各地聽眾音樂喜好不同,對作曲家各有偏愛,唯有蕭邦放諸四海皆準。」蕭邦音樂的魅力歷久彌新,而五年一屆的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也每每引發全球矚目。許多年輕的鋼琴家從這一比賽脫穎而出,敲開國際樂壇的大門。究竟怎樣的演奏更接近蕭邦音樂的內核?如何解開蕭邦的音樂密碼?
10月27日-31日,首屆蕭邦國際鋼琴藝術周在上海舉行。卡塔琳娜·奇德隆·波波娃、凱文·肯納、沃伊切赫·斯維塔三位2025年第19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評委亮相,帶來音樂會、大師課、論壇等。
凱文·肯納
蕭邦鋼琴藝術周藝術總監、上音附中教授唐瑾說:「與肖賽評委面對面,既能滿足鋼琴師生對學術方面的深入探究,也能讓樂迷走進音樂廳,感受大師們純正、地道的蕭邦鋼琴演繹。希望能讓永恒的蕭邦音樂從學術塔尖走進更多熱愛音樂的人心中。」
10月27日晚,首屆蕭邦鋼琴藝術周的開幕音樂會上,沃伊切赫·斯維塔和凱文·肯納兩位肖賽評委聯手帶來一場音樂會,上海交響音樂廳1200個座位售罄。
斯維塔和肯納分別來自波蘭和美國,1990年,他們參加了同一屆肖賽,分別獲得波蘭舞曲最佳演奏獎和最高獎(第一名空缺)。音樂會曲目包含了蕭邦的多種體裁作品,包括馬祖卡、波羅乃茲、圓舞曲、夜曲、詼諧曲、船歌等,還有一些相對冷僻的曲目。受現場的熱烈氣氛感染,兩位鋼琴家又分別加演了兩首。
沃伊切赫·斯維塔
「上半場斯維塔的音樂很波蘭,更具泥土氣息,而下半場肯納展現了無與倫比的音色分層。」樂評人李長纓說,「兩位蕭邦專家的演奏風格截然不同,卻都那麽具有說服力,這正是蕭邦音樂的魅力,給予鋼琴家無限的想象和可塑空間。」
波波娃介紹,肖賽共有17個評委,每位評委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喜好,很難統一,所以每屆獲獎選手風格各異。
「肖賽評委的喜好和標準是有變化的,因為評委陣容一直在隨著時代變化。在我參加肖賽的年代,更學院派,如今更註重選手個人的想象、理解和詮釋,要在尊重蕭邦音樂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見解,但是不能走太遠。」波波娃說。她曾在1975年參加肖賽並獲得最高榮譽獎,還曾連任兩屆肖賽評委會主席。
卡塔琳娜·奇德隆·波波娃
肯納17歲第一次參加肖賽,直到今天依然在探索蕭邦的音樂之謎。「我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去解謎,我不能說我已經找到鑰匙了,這是一場終生的旅途。」在他看來,蕭邦的評委很寬容,即使音樂觀念不同,但當一個選手的音樂非常有能量,也可以用自己的聲音、自己的表達征服評委。
在斯維塔卡那裏,蕭邦是不可復制的音樂巫師,肖賽是一個傳承的過程,一代代選手用他們的理解和演繹促成了蕭邦音樂的延續。「肖賽不是要尋找一個100分的正確答案,每一屆的首獎獲得者,是最近五年裏最接近正確答案的人。永遠沒有正確答案,只有最接近的人。」
波波娃大師班現場
除了音樂會,三位肖賽評委還在蕭邦國際鋼琴藝術周期間參與多場大師班和學術論壇。10月28日,波波娃在上海市少年宮舉行了一場公開大師班,指導幾位上音附中國際比賽獲獎學生和市少年宮優秀學生。
10月29日,三位肖賽評委將走進上音附中,舉辦蕭邦學術論壇,圍繞蕭邦音樂的演奏、詮釋、風格、版本、肖賽備賽等議題,與專家、學者、教授展開學術研討。當天的大師課上,三人還會一對一、手把手指導6位明年準備參加肖賽的上音附中學生。
蕭邦國際鋼琴藝術周組委會和三位肖賽評委
中國有許多琴童都在練習蕭邦的作品,也有不少「種子選手」在備戰肖賽。在波波娃看來,中國孩子基本功紮實,技術非常好,有的十一二歲就可以彈高難度的曲子,但也要警惕「走得太快」。「過早演繹這樣的曲目是危險的,因為缺乏豐富的經驗、成熟的思想做支撐。如果沒有消化到位,過多參加大師課也是沒有幫助的,還是需要多沈澱,學生需要沈澱,家長也需要沈澱。」
比賽對音樂學子來說固然重要,但波波娃認為,不能太看重比賽結果。「比賽不僅僅是結果,還是一個過程,是幫助他們理解音樂、表達音樂的一條路徑。」
欄目主編:施晨露
本文作者:吳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