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一次「上任」,表明郭德綱要超越姜昆?網友:一個謀職,一個謀生

2024-10-25娛樂

關於郭德綱有望超越姜昆的觀點,部份網友表示:

「一個靠相聲謀生,一個靠相聲謀職,沒有可比性」。

「此上任非彼上任」

前幾天,郭被任命為「文促會副ZX」的訊息在網上引發了廣泛關註。

德雲系的「鋼絲」團隊,立刻在網上掀起了一場熱烈的追捧活動。

粉絲為自己的偶像助威,這也是情有可原的。

沒想到的是,這一系列的操作中竟然夾雜了許多稀奇古怪的奇談異論。

最開始,有人一開口,就將文促會稱為「國家級」的組織;

還有一些博主緊隨其後,認為郭獲得了國家級的認同。

還有粉絲化身為「科普小達人」,堅定地宣稱:

「文促會,官方支持,非常可靠!」

還有一個更加「狂放」的「粉絲」,直接投擲了一句帶有「正部級官方背景,財政撥款」的金句;

這幾乎讓文促會變成了「皇家禦用」的感覺。

但事實常常令人意外。

文促會的標識上清晰地印著「NGO」三個字母,顯示其為一個在民政部註冊的全國性社會組織,屬於純粹的民間機構。

而且,在其官方網站上清楚地寫著:註冊資本只有10萬元,與「高大上」並無關聯。

更令人驚訝的是,文促會這些年可是經歷了不少麻煩。

三年前,民政部曾特別提到過。

由於與非法組織合作,亂收費評比,並向19個分支機構收取管理費;

這些措施直接導致民政部對其處以嚴厲的處罰,包括暫停三個月運作、沒收非法所得,並將其納入「失信黑名單」。

今年四月,由於整改措施不到位,被列入了「經營異常名錄」。

再加上它每年都未能透過「體檢」,這文促會簡直就像是個「問題少年」。

因此,粉絲們的這次「贊美」確實有些「過於熱烈」了。

文促會作為一個民間團體,其實際價值如何,關鍵在於老郭今後的營運方式。

那為什麽要與姜昆進行比較呢?

這就要提到郭與姜兩人之間的那段流傳甚廣的恩怨。

「流傳的恩怨」

姜曾擔任曲協ZX,始終認為相聲應該具備一定的教育意義。

他覺得相聲是一種藝術形式,不僅要讓觀眾感到快樂,還應激發大家的思考。

在他眼中,相聲演員不僅要娛樂觀眾,還肩負著文化傳承的責任。

然而,郭認為相聲應該以搞笑為核心,目的是讓觀眾感到愉悅。

如果觀眾無法發笑,那就真的顯得很尷尬了。

郭認為,相聲應該兼顧高雅與通俗,如果總是強調教育意義,久而久之就沒多少人願意聽了。

因此,郭的相聲風格始終以幽默為核心,通常透過瑣碎的小事來進行調侃,從而使觀眾發笑。

然而過了幾年,姜便開始倡導反對三俗。

在北京召開相關會議,並邀請相聲界的各位知名人士參加。

郭德綱也同樣如此。

然而,在會議進行的過程中,反三俗竟然演變成了反「郭」?

姜覺得以郭為首的德雲社段子過於乏味,無法與他們推崇的風格相契合。

因此,他啟動了聯名倡議書,意在將德雲社貼上「低俗」的標簽。

顯然,郭不會袖手旁觀;

他創作了相聲【我要反三俗】,以此對姜進行抨擊。

至此,雙方的沖突愈加明顯,局勢變得更加緊繃。

據說,郭在講述「濟公傳」時,竟然私下裏諷刺姜是個太監。

此外,郭還特意作了一首詩,意在諷刺姜在暗中使絆子。

雙方在交鋒時的情勢,宛如「宮鬥劇」般激烈。

結果明顯顯示,郭逐漸開始占據優勢。

由於德雲社的知名度不斷攀升,像姜一樣的相聲演員不僅在春晚中變得稀少,連觀眾們對他們的記憶也逐漸淡化。

有傳言稱,郭在演出中暗諷了姜的女兒。

根據郭的說法,北京一位知名相聲演員的女兒為了實作自己的明星夢想,竟然願意迎合導演的不成文規則;然而,她最終卻發現對方居然是一名動畫導演,無端遭遇了「被白潛了」的局面。

盡管郭並沒有直接提及名字,但網友們心知肚明地將矛頭對準了姜的女兒姜珊。

據傳,在資訊傳播最活躍的時刻,相關主題的搜尋頻次曾達到數十萬次。

姜珊無故陷入了這場爭鬥,聲譽受到了嚴重影響。

她原本是一位在幕後努力工作的制片人,但由於家族的恩怨,她成了無辜被「造謠」的物件。

回顧兩人之間的恩怨,真的如網上所說的那樣復雜嗎?

這到底是人們的閑聊,還是確鑿的真相呢?

對此,我想冒昧地分享一些個人見解。

「主觀分析」

首先,眾所周知,姜並非一位普通的演員;

他可是個名副其實的幹部。

因此,他的每一個舉動並不是他個人能夠完全掌控的,還受到各方大佬們的註視。

拋開他的相聲不談,至少他能引導相聲避開ZZ雷區,這一點值得點贊。

相聲這個行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馬三立那樣,在邊緣遊走卻依然能夠保持冷靜。

因此,演員們如果不加顧忌地發言,說不定哪天會因為某句過了火的話而讓整個行業受到牽連。

因此,姜這支隊伍打算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提到這裏,郭頓時感到困惑:為什麽相聲一定要以教育為目的呢?

那劇團裏的熊和猴子玩得可開心,但也沒有人要求它們來教導觀眾。

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呢?

只能歸咎於相聲是一種語言藝術。

演員們只需幾句台詞便能觸動觀眾的情感。

因此,可以選擇不教導他人,但絕不能誤導他們走向錯誤的道路。

相聲註重「把點開活」,在與觀眾互動時,演者需好好運用內容。

當然,不是說相聲就不能帶點世俗氣息,可以帶,但要確保方向正確;

否則如果哪一天不小心觸及了底線,政府一旦釋出命令,整個行業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當年,侯寶林等大師們正是懷著這樣的想法來培養馬季的;

而姜他們接手馬季的班,也是這樣安排的。

可惜的是,他們沒有馬季那樣的技巧,想要做到既讓ZZ合乎規範又迎合觀眾的喜好,這太難了!

但既然身負職責,底線必須堅守。

「三俗」的事情,誰會沒做過呢?姜本人也經歷過那樣的時刻,比如那首【醉酒】,同樣得了一個字:俗。

如果姜真用這個「俗氣」的說法來壓制郭,那麽即使郭刪掉段子,憑他的能力,仍然能迅速走紅,到時候姜就會感到尷尬。

然而,郭並不買賬,他對體制內的人始終心存不滿,再加上他是班主。

一旦下面的人做了調整,改好之後他會發怒,那些徒弟們該如何應對呢?

因此,他只能忍耐,靜待局勢的變化。

不過,他的應對方式與眾不同,既不是消極地躲避,而是采取了直接反擊的態度。

他說:「我可以不俗,但你要說我三俗,那就俗給你看,我還要把三俗和通俗攪渾水。」

反對「三俗」本身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標準由誰來決定?

缺乏標準,就變成了壓制他人的工具,是否能產生積極效果,全看操控者的情緒。

如果不是郭遇到了姜,其他人可能會因為一時沖動而去尋求私仇。

但郭在圈內的關系不太好,敵人不少,大家趁機對他進行嘲諷。一旦事情鬧大,這個責任,只能由姜來承擔。

姜在公開場合中提到過:郭在相聲領域有一定的貢獻,並具備說相聲的能力,希望他能夠保持正道。

還主動支持小劇場,但強調必須杜絕三俗。

認為姜在背後搞小動作,如果沒有證據,誰能證明這是真的還是虛構的呢?

如果只聽郭的話,這件事就簡單多了,所有的問題都歸咎於姜幹。

但傷害郭的人肯定不止一位,且不一定是姜。

即使是郭的鐵桿粉絲也清楚,三俗並不是什麽好東西。

郭的相聲之所以有趣,是因為他並不完全迎合世俗,甚至可以說,在德雲社中,他算是比較少見的非俗派。

如果一方面覺得郭的相聲幽默,另一方面又認為反三俗是在針對他,那就無疑是將郭和三俗劃上了等號。

關於郭和姜之間的恩怨,實際上部份源於人們的誤解。

郭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利用衰退的「主流」形象,為自己樹立了一個相對獨特的人設。

在相聲界,這種風格獨樹一幟,歷久彌新。

結語

姜與郭,實際上分別象征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理念。

此次郭表面上看似是在「招安」,但實際上背後有著他自己的考量。

在郭這裏,誰超越誰似乎並不是關鍵。

當前的他,更加關註德雲社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