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新包引發的「地震」:國產劇,你的「臉」還好嗎?
2022年,楊冪當時的新劇引發熱議的原因實在讓人無奈——並不是因為劇情多麽吸引人,演技多麽出色,而是因為劇中出現的一款昂貴奢侈品包包,引起了網友的集體批評。這款包的價格不低,在粉絲挖掘出詳細資訊之後,迅速引發了全網的廣泛關註。
明星使用奢侈品原本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但問題出在這部劇的故事背景上。按照劇中的設定,角色的職業和生活情況都相當普通,難以想象他們能夠負擔得起這種頂級奢侈品的人設。這樣「過於用力」的表現方式,立刻喚起了網友的「逆反心理」,紛紛吐槽劇組「浮誇」和「不接地氣」。
更讓人失望的是,這已不是國產劇第一次因相似問題而失去可信度。不知從何時起,國產劇中的主角似乎都過起了一種「精致且困窘」的生活狀態:口中稱自己資金緊張,但住的卻是裝修精美的公寓;天天為房貸煩惱,但背的包卻價值數萬元。這種生活與場景的鮮明對比,實在很難不讓人感到出戲。
一、從「千篇一律的網紅臉」到「金錢至上的虛假繁榮」
楊冪在劇中的包引發的這場風波,實際上也反映出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即當下國產劇愈加嚴重的「病態審美」。這種「病態」,不僅表現在對外貌過度追捧上,也展現在對物質生活的過度渲染中。
首先來談談外觀。當你開啟如今的國產劇時,你會觀察到,女演員們的面容越來越相似:大眼睛、高挺的鼻梁、尖細的下巴,加上毫無變化的「韓式一字眉」,仿佛都是從同一個模子刻出的。這種流水線式的美,使人不僅審美疲勞,也讓演員們失去了個人特色。更為令人擔憂的是,這種病態的審美觀已經擴散至現實生活中。為了追求所謂的「完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走上整容之路。割雙眼皮、墊高鼻梁、註射瘦臉針...仿佛只要進行這些手術,就可以過上完美的生活。
這種情況在某些號稱反對「外貌焦慮」的電視劇中表現得尤其明顯。比如電視劇【這個世界不看臉】,乍看劇名,以為要傳達「內在美」的重要性。然而劇情卻反其道而行,女主角因相貌平平屢次受挫,最後透過整容改變了命運,取得了成功。這種試圖合理化整容行為的價值理念,讓人深思,不免感到毛骨悚然。
和當今標準化的美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風美女的魅力。在那個沒有美顏和濾鏡的年代,女明星們各具特色的天然美麗令人難以忘懷。林青霞的英俊、王祖賢的嫵媚、張敏的冷峻……每位女星的美都具有獨特的風格,令人過目難忘。
除了對外表的過度關註,國產劇對物質的過度強調也愈發讓人厭倦。不知從何時開始,國產劇中的主角大多是霸道總裁或都市精英。他們住在奢華的房子裏,駕駛名貴車輛,出入高檔場所,仿佛生活在一個與現實世界完全脫節的「虛幻世界」中。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即使有些劇集嘗試描繪窮人的生活,也常常因為「用力過猛」顯得極為不真實。有些電視劇為了突出主角的「貧困」,刻意安排他們住在破舊的出租屋中吃泡面。然而,轉眼看去,他們的手機、電腦和服裝全都是最新款的奢侈品牌。這種欲蓋彌彰的「貧困」形象,著實讓人難以產生共鳴。與這些「空中樓閣般」的都市劇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那些真正聚焦現實生活、關心底層百姓的優秀影視作品。
例如,電影【隱入塵煙】透過最純粹的鏡頭表現,呈現了一對生活在西北農村的底層夫妻的日常。影片沒有刻意制造矛盾,也沒有故意煽情,而是憑借對現實的真實再現,打動了許多觀眾。然而,這樣優質的作品卻因「過於真實」而被下架,讓人不由感慨。
二、「病態審美」背後的推手:資本逐利與創作導向的偏差
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國產劇的審美趨向「病態」呢?在這背後,資本追逐和創作方向偏差起到了推手作用。
首先,資本逐利的本性作祟是必然因素。在流量至上的時代,影視制作方為了迎合市場和提升收視及點選率,傾向於迎合部份觀眾的低俗趣味,批次生產像「白瘦幼」、「霸道總裁」這樣的刻板角色。相比需要深度思考並情感投入的嚴肅題材,這些「快餐式」劇情更容易被廣大受眾接受,並且更能夠帶來流量和收入。
其次,品牌植入、廣告行銷等商業操作也對影視內容創造成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力。部份作品為了收回成本甚至獲取暴利,不惜犧牲其藝術價值,為品牌量身客製劇情,強行將產品推銷給觀眾。這種顯而易見的植入行為不僅破壞了劇情的完整性與邏輯性,還扭曲了正常的審美和價值觀。當影視作品中充滿各類品牌標誌、廣告植入,甚至成為了「移動的廣告牌」時,觀眾自然會感到不滿和反感。
毫無疑問,除了資本的逐利傾向之外,國產劇在創作方向上的偏差也是導致「病態審美」泛濫的一個重要原因。一些編劇、導演缺乏對現實生活的深入觀察和深刻思考,他們的創作題材偏狹,角色設計單一,難以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這些創作者往往依賴套用成功的樣版,簡單地復制貼上一些老套情節,明顯缺少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更為令人擔憂的是,他們過分依賴大數據分析和演算法推薦,只是片面地追求點選量和話題熱度,卻忽視了作品的思想價值和藝術水準,這也成為影視創作中的「隱形殺手」。有的制作公司為了追求「熱點」和「吸引眼球」,甚至不惜炒作負面新聞、制造話題爭議,這種舍本逐末的做法,最終只會致使影視作品質素不斷下降。
三、呼籲回歸現實主義,重塑健康的影視劇審美
「病態審美」的廣泛存在,不僅影響了影視劇的整體質素,還會不知不覺地影響觀眾的審美標準和價值判斷,特別是對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觀眾,可能造成無法估量的負面後果。因此,重塑健康的影視劇審美觀,已經是刻不容緩。首先,影視劇的創作者們需要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關註切實的現實,貼近普通生活,創作出能夠引發觀眾心靈共鳴的出色作品。
其次,影視劇制作公司要減少資本的過度幹預,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在劇本的精心創作、演員的用心培養等方面,以提升作品的整體質素。最後,觀眾自身也需要提高審美水平糊鑒賞能力,拒絕「病態審美」,支持真正優秀的作品。病態審美就像是一劑緩慢侵蝕的毒藥,它會逐漸損害影視行業的健康機體,最終導致整個行業的衰落。唯有觀眾、創作者和平台三方共同努力,方能締造出一個更加健康且充滿活力的影視生態,讓國產劇的「面貌」不再「病態」,煥發出真正的光彩。[免責聲明]本文所涉及的描述、圖片均來自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積極的社會力量,避免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個人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進行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