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因【兩只蝴蝶】走紅,到自覺「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2024-07-24娛樂

1979年,龐龍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上面有三個姐姐。雖然家境並不寬裕,但作為獨子的他,父母總是盡可能滿足他的要求。

中學時期,正值港台歌曲大行其道,龐龍和許多同齡人一樣,迷上了吉他。盡管吉他價格不菲,家人還是咬牙為他買下了這件心愛之物。

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個"大玩具"徹底吸引了龐龍的註意力,以至於他的學習成績每況愈下。初中畢業時,龐龍的成績一塌糊塗,只能去讀職高。

這個訊息傳來,他的父親盛怒之下,一把抓過龐龍心愛的吉他,從六樓扔了下去。那一年,龐龍的父親被確診肺癌,他是在擔心兒子的未來,但年少的龐龍並不知曉父親的良苦用心。

盡管吉他被摔爛了,但龐龍並沒有放棄音樂。他的歌唱才能被一位老板發現,邀請他到自己的歌廳當駐唱。17歲的龐龍每晚在歌廳演唱,最喜歡模仿張學友的歌曲,每月能賺100多元,與普通工人的月薪相當。

1988年,17歲的龐龍從職高畢業,到煤礦當了電工。然而,生活的打擊接踵而至。18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家庭重擔落在了母親肩上。

不久之後,母親也因操勞過度離世。這接連的打擊讓龐龍無法承受,在母親去世後的幾年裏,他都沒有勇氣走進她的房間。

面對殘酷的現實,龐龍開始深思。他回想起父母生前對他的期望,決心在音樂上一搏。經過多方打聽,他把目標定在了沈陽音樂學院。

那時的他,在地方音樂廳已小有名氣,但他明白,要在音樂道路上走得更遠,還需要系統的學習。1996年,龐龍如願考入沈陽音樂學院。

這個決定不僅是對自己夢想的堅持,更是對逝去父母的一種告慰。他暗自發誓,一定要在音樂這條路上闖出一片天地,不辜負父母的期望。

2000年,龐龍懷揣音樂夢想從沈陽音樂學院畢業,然而現實並沒有如他所願。當時的音樂市場被港台歌手主導,留給內地歌手的空間並不多。

盡管如此,龐龍依然看到了一絲希望,因為確實有一些內地歌手借著這股東風一夜爆紅。懷著對音樂的熱愛和對成功的渴望,龐龍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他和家人商量,賣掉了家裏的房產,湊齊了30萬元用來制作發行自己的首張專輯【人生三部曲】。這個決定讓他傾註了所有的積蓄和希望,然而結果卻令人心碎。

這張專輯發行後如石沈大海,龐龍賠了個血本無歸。這次失敗讓龐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他開始四處投遞簡歷,希望能找到一份與音樂相關的工作,然而都未能如願。

從經濟到精神,龐龍全面陷入困境。就在他幾乎要放棄音樂夢想的時候,機會悄然而至。龐龍的好友牛朝陽,一位畢業於山西大學的導演、編劇和音樂人,正在制作一部名為【281封信】的電視劇。

劇中有8首歌曲,其中一首就是【兩只蝴蝶】。看到龐龍無所事事,牛朝陽邀請他來演唱這首歌。起初,龐龍拒絕了這個邀請,因為他覺得這首歌"太土了"。

但在監制的再三勸說下,他最終同意了。當時的龐龍並不知道,這個決定將徹底改變他的人生軌跡。歌曲錄制完成後,因為種種原因,這部電視劇一直到2004年才得以播出。

這個延遲反而成就了龐龍。2003年是樂壇大爆發的一年,眾多知名歌手如周杰倫、周傳雄、SHE、容祖兒、陳奕迅等都推出了各自的代表作。

與此同時,經過幾年的發展,人們的音樂審美也變得更加多元化,內地歌手開始在流行音樂榜單上占據一席之地。2004年,【281封信】終於播出。

雖然電視劇本身反響平平,但插曲【兩只蝴蝶】卻意外走紅。這首歌在街頭巷尾、商場超市不斷傳唱,一時間成為了現象級熱門歌曲。

龐龍,這個曾經默默無聞的小鎮青年,就這樣意外地登上了流行音樂的舞台。【兩只蝴蝶】的意外走紅,讓龐龍一夜之間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歌手。

唱片公司迅速抓住機會,為他推出了同名專輯。這張專輯取得了巨大成功,銷量突破30多萬張,橫掃各大排行榜。龐龍的人氣急劇上升,出場費一下子漲到了幾十萬。

他的行程排得滿滿當當,以至於很多人即使拿著錢也排不到他的檔期。2006年,龐龍迎來了事業的又一個高峰——他首次登上了春晚舞台。

這不僅是對他才華的認可,也標誌著他正式躋身一線歌手行列。此後三年,他更是連續登上春晚,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歌手之一。

然而,成名的喜悅中卻夾雜著爭議。【兩只蝴蝶】這樣近乎口語化的歌曲,在當時的音樂界引發了巨大爭議。不僅是龐龍,同期走紅的還有楊臣剛的【老鼠愛大米】和刀郎的歌曲。

這些歌曲雖然廣受大眾歡迎,但卻遭到了業內人士的質疑。一些有著學院派背景的歌手對這種口語化的歌詞、通俗到略顯土氣的旋律表示不屑。

知名歌手如楊坤、那英等公開對這種音樂風格提出質疑。這些言論的出現,讓龐龍和他的作品陷入了巨大的爭議之中。

龐龍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一方面,他的歌曲廣受大眾歡迎;另一方面,他卻難以獲得業內同行的認可。這種矛盾讓他內心備受煎熬。

而且,他在後期為了迎合市場,在詞曲和表現形式上做出了一些妥協,這更加劇了爭議。2011年4月22日,一個看似普通的日子,卻成為了龐龍事業的轉折點。

這一天,龐龍和劉德華恰巧都選擇在這天舉辦自己的演唱會。媒體抓住這個巧合,去采訪了龐龍。當被問到與劉德華有什麽不同時,龐龍說出了一句讓他後悔不已的話:"我是科班專業歌手,他是綜合性高的前輩藝人。

"這句話一出,立即引起軒然大波。許多人認為龐龍這番言論是對劉德華的不敬。雖然龐龍並非有意冒犯,但這番話卻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人們之前對他積壓的不滿如同火山噴發,"低俗"、"沒品味"、"惡心"等言論紛紛指向了他。同年,龐龍在一所大學的演出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尷尬。

現場的大學生們對他噓聲不斷,甚至向舞台扔雜物。面對這種情況,龐龍憤怒地停止了表演,對著台下說:"我今年35歲了,我從來沒有在演唱會的時候被人把東西扔在身上,請你們尊重我。

"但他的努力無濟於事,最後在一片噓聲中匆匆結束了演出。這次經歷對龐龍造成了巨大的打擊,讓他開始深刻反思自己的音樂道路。

他意識到,自己在追求商業成功的過程中,可能已經偏離了最初的音樂理想。這個認知,成為了他後來做出重大決定的關鍵因素。

經歷了大學演出的挫折,龐龍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反思。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音樂之路,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

在這個過程中,龐龍做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放棄演唱【兩只蝴蝶】等曾讓他走紅的歌曲。這個決定背後,是龐龍對音樂的重新思考和對自我價值的重新定位。

他意識到,自己曾經為了迎合市場而做出的妥協,雖然帶來了商業上的成功,卻也讓他逐漸偏離了自己的音樂理想。他渴望回歸到真正的音樂創作中去,而不是繼續沈溺於過去的成功。

這個決定並不容易實施。【兩只蝴蝶】的版權收入高達2.4億元,是唱片公司的重要收入來源。公司自然不願意放棄這個搖錢樹。

龐龍和公司之間展開了艱難的談判。最終,他做出了一個巨大的犧牲:放棄這些歌曲的版權,換取不再演唱這些歌曲的自由。

這個決定讓龐龍付出了巨大的經濟代價,但也讓他重新找回了音樂的初心。他感到,自己終於可以擺脫過去的束縛,重新出發了。

2014年,龐龍與李健等好友一起創作了【70後】這樣的作品集。這張專輯雖然沒有像【兩只蝴蝶】那樣大紅大紫,但卻更符合龐龍心中的音樂理想。

它有著濃厚的情懷和詩意,雖然不夠紅,但龐龍卻很喜歡。在這個過程中,龐龍逐漸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他說,他做專輯的時候,有一部份是給觀眾聽的,而有一部份是給自己聽的。

現在,他終於可以不再為了迎合市場而委屈自己的音樂理想了。這次的轉折,是龐龍對自我的一次救贖,也是對音樂的一次回歸。

他重新找到了作為音樂人的自信和價值,雖然可能不再像從前那樣紅火,但他的內心卻更加充實和平靜。這個決定,讓龐龍從一個追逐商業成功的歌手,變回了一個真正熱愛音樂的創作者。

2015年,龐龍的人生迎來了新的轉折。他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回到母校沈陽音樂學院任教。這個決定標誌著他從一個歌手轉變為一個音樂教育者,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

作為音樂學院的終身教授,龐龍將自己多年來在音樂界摸爬滾打的經驗和教訓傳授給新一代音樂人。他的教學不僅涵蓋音樂技巧,更註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真摯熱愛和堅持初心的勇氣。

龐龍深知,在商業化的音樂市場中保持自我有多麽困難,他希望能夠幫助學生們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在龐龍的悉心指導下,他的學生們也逐漸嶄露頭角。

其中,高睿和周興才都曾在備受矚目的【中國好聲音】舞台上展現才華,讓人看到了新一代音樂人的潛力。這些學生的成長和進步,讓龐龍感到欣慰,也讓他更加確信自己選擇教育事業的決定是正確的。

在個人生活中,龐龍選擇了低調。他結婚生子,很少出現在社交媒體上。這種平靜的生活,讓他有更多時間思考音樂和人生。

現在的龐龍,雖然不再是那個走紅歌壇的明星,但他找到了新的人生價值。2012年,龐龍50歲了。此時的他,依舊在教書育人,和自己的愛人和孩子一起安靜地過著自己的生活。

這種生活方式,與他當年歌手時期的喧囂形成了鮮明對比,但卻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滿足和幸福。透過教育,龐龍不僅傳承音樂,也在影響著更多年輕人的人生道路。

他希望透過自己的經歷和教導,能夠幫助更多懷揣音樂夢想的年輕人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不忘初心。

龐龍的經歷,代表了許多"小鎮青年"在追逐音樂夢想過程中的掙紮與成長。從模仿到創新,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選擇,他們的經歷折射出中國流行音樂發展的縮影。

就像同為小鎮青年的趙英俊,他曾經將自己定位為"網絡歌手",後來才改稱"音樂人"。趙英俊坦言:"當時起這個名字就是因為好笑,而且聽一遍就能記住,現在這個名字的喜感消失了,可能是因為紅了吧。

"這種自嘲背後,是小鎮青年們在音樂道路上的艱辛探索。雖然龐龍選擇了隱退,但他的故事仍然鼓舞著更多追夢者。他的經歷告訴我們,追求夢想的道路上難免會有妥協,但重要的是不要忘記初心。

無論是龐龍還是如趙英俊等其他小鎮音樂人,他們的故事都在訴說著一個真理:只要相信,就能到達。他們的貢獻,不僅在於創作出的音樂作品,更在於為後來者開辟了道路,讓更多懷揣夢想的年輕人有勇氣追逐自己的音樂理想。

正如文章最後所說:"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夢想成真,可在有青春的時候為理想拼搏一次沒什麽不好。"這或許就是龐龍和其他小鎮音樂人給我們的最大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