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一部代表作都沒有,卻身居高位當評委,小醜鬧劇何時才能停止?

2024-09-07娛樂

選秀節目到底還剩下多少「夢」的成分?曾幾何時,選秀節目是普通人圓夢的舞台,我們見證了無數草根明星的崛起。如今這個舞台卻似乎變了味。華晨宇的崛起與爭議便是這種現象的一個縮影。

說起華晨宇,從選秀節目出道的他,迅速成為一線導師,這位「火星弟弟」千千萬萬的粉絲捧著,熱度居高不下。但與隨之而來的名望不對稱的,卻是他在音樂界缺乏真正能扛得住時間考驗的代表作。曾經在一次節目中,沈騰和李誕毫不客氣地點出了這一點,讓華晨宇的粉絲們既憤怒又無奈。

沈騰和李誕的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你說他是一個能登上巔峰的導師,但他的音樂作品在哪兒?想想同樣選秀節目出道但真正成名的周杰倫和蔡依林,不僅有拿得出手的音樂作品,還引領了潮流。這很清晰地揭示了選秀節目在流量和專業之間的矛盾。

選秀節目不再是普通人實作夢想的捷徑,變成了一場資本的遊戲。過去,你可以看到一群熱愛音樂的人彼此競爭,共同成長。但如今,導師們不再是音樂領域的專家,而是「流量偶像」。看看【創造101】、【青春有你】,鏡頭更多地捧紅那些擁有龐大粉絲群的參賽者,而不是那些真正有才華的人。

節目制作方當然也不是傻子,他們選擇流量明星做導師,知道這可以帶來更高的收視率,更大的廣告收益。但是,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麽呢?——觀眾的審美疲勞。

點開現在的選秀節目,你會發現那些選手長得越來越像,穿得也越來越一樣,歌聲也千篇一律。說白了,這些節目缺乏深度,缺乏足夠的營養作品和歌手,讓觀眾看得心生倦意。你還記得上一次被一位選秀歌手的歌聲打動是什麽時候嗎?恐怕多數人已經記不清了。

早期的選秀節目,評判選手最關鍵的指標是歌唱實力和創作能力。那時候,節目組的審美標準還是相對純粹的。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社交媒體的興起,事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帶流量、能炒作話題的人越來越受節目組青睞。即便他們可能在專業領域並沒有那麽高的造詣,但只要能吸引眼球,這就足夠了。

這裏不得不提孟美岐在【天賜的聲音】擔任常駐音樂合作夥伴引發的爭議。孟美岐無疑是個流量偶像,但她曾因「知三當三」的醜聞導致公眾形象受損,而她在節目中的專業能力也常常遭到質疑。這讓人心生疑慮:這樣的導師,真的能帶著年輕選手走得更遠嗎?

再看看丁太升,以「犀利點評」聞名,但他那種帶有低俗歌詞和惡毒評論的方式,真的能幫助選手成長嗎?音樂圈內的專業人士對他的評價也並不好,認為這只是炒作罷了。

還有章子怡,在【中國最強音】中擔任導師同樣受到質疑。章子怡在電影界的地位無人能否認,但音樂呢?她的點評是否有專業水準,觀眾心裏都清楚。再者,鞠婧祎在【國風美少年】中展示出的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不足,更是讓觀眾頻頻皺眉。

流量明星擔任導師往往表現出對文化修養的重視度不夠。這不僅體現在他們的個人形象上,更體現在節目內容安排的單薄和膚淺。在這種浮躁氛圍下,選手們學習到的更多是如何博取眼球,而不是專業技能的提升。

觀眾看多了這種節目,自然也會生出「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感覺,對這些流量偶像擔任導師的節目感到厭倦和不滿。

此時,劉德華的一句話倒是給人敲響了警鐘。他拒絕擔任選秀節目的導師,理由很簡單:他還在學習,擔心不能勝任這個角色。作為娛樂圈的常青樹,劉德華的謙虛和對專業的敬畏讓人肅然起敬,也讓人更加懷念那些真正以專業為本的藝人。

剛出道的流量明星們與其急著上位,不如多下點力氣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表面上的浮華不會持久,真正能讓人記住的,還是那些有價值的作品和真正打動人心的表演。

選秀節目應該回歸本源,為那些有夢想、有實力的年輕人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舞台。真正應該站在舞台中央的,是那些靠實力說話的選手,而不是靠流量撐起來的偶像。

希望選秀節目能重拾初心,透過展示真正的音樂和藝術,為觀眾帶來感動和共鳴,成為名副其實的「明星制造工廠」。這樣才有可能在未來的娛樂市場中繼續長遠發展,不至於被短暫的流量泡沫拖垮。

在如此浮躁的娛樂市場中,唯有回歸專業和質素,選秀節目才能找到一條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