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陳銘的「翻車」,揭示中國社會的潛規則

2024-04-01娛樂

奧斯卡最佳劇本獎得主、康城金棕櫚獲獎電影【墜落的審判】,最近引入中國電影市場並於3月29日在全國上映。

電影導演茹斯汀·泰利葉也跨越千裏,從法國趕赴中國,出席了【墜落的審判】在北大的首映禮。

在影片的首映儀式上,北京大學特邀了備受尊敬的電影研究專家戴錦華教授和轉譯家董強教授作為貴賓,按理來說,這應該是一場學術上的盛會。

我們本應在首映式上看到中法兩地傑出學者和藝術家之間思想的碰撞,以及對電影文本內涵各自獨到的詮釋。

然而,引起熱議的並非導演與學者之間的文化交流,而是這場首映禮的主持人陳銘,在結束後被「送上熱搜」。

陳銘:「奇葩」中的清流

在那個著名的辯論節目【奇葩說】中,或許你還能回憶起一個與周圍「奇葩」們截然不同的男性。

在舞台上,盡管其他人紛紛打扮得花裏胡哨,彰顯著奇異之風,但陳銘卻總是身著得體的西裝,給人一種儒雅又穩重的印象。他言談舉止總是從容不迫,似乎很少會被激動得失去自控。

在傳達內容方面,陳銘顯得與眾不同,當其他人都充滿個性張揚,用各種段子制造笑料時,陳銘選擇了采用「懷柔風」風格。面對強勢的對手辯手,陳銘總是以平糊而有力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

他辯論時的核心論點始終是關於愛。

他在【奇葩說】第五季中摘得冠軍桂冠,這份獨樹一幟的才華不僅讓陳銘獲得了「愛神」和「雞湯王」的稱號。

在眾多引人註目的「奇葩」表演中,陳銘展現的「正能量」顯得普通而不起眼。

盡管有人可能取笑陳銘被稱為「愛神」,但當他站在辯論台上暢談愛和幸福時,那股默默流淌的溫情仍然無法不感動任何人。畢竟,「愛是人類生命永恒的主題」,這句俗話不是沒有道理的。

甚至連余秋雨都稱贊陳銘道,稱他可能是當今世界上最擅長辭令的年輕人。

除了作為辯手和大學講師,陳銘還因其獨特的語言風格而承擔了許多語言節目的主持人角色。

這一次,陳銘受邀成為了【墜落的審判】首映禮的主持人,這次邀請來自北大。

理論上,這項任務本應是對陳銘來說輕而易舉,就像信手拈來一樣,但這次活動卻讓陳銘感到非常困難。

「爹爹不休」,十分「中肯」

中國首映式於3月24日登場,影片【墜落的審判】在北京大學放映。放映結束後,導演茹斯汀與北京大學的戴錦華教授和董強教授舉行了一場對談,就影片的內容展開了深入交流。

原本是一次珍貴的學術交流,但由於陳銘的存在,這次交流變成了他個人的「獨角戲」。

一開始的活動中,陳銘就逐漸展現出了想要成為焦點的態勢。

陳銘一開始就告訴茹斯汀,戴錦華教授在幕後透露給他,他對【墜落的審判】中的敘事結構非常感興趣,並開始向戴錦華教授提出問題。

然而,就在導演茹斯汀身邊坐著戴錦華教授,作為一個語言功底和表達能力都相當出色的學者,她本可以直接精靈演提出問題。盡管如此,卻是陳銘將這個任務一肩扛起,將許多自己對影片的理解融入其中。

隨後,陳銘的口若懸河,完全展現出一副嘮嘮叨叨的樣子。身為主持人,他不斷精靈演表達自己對電影內容的理解,導致教授們和導演的發言時間被大大壓縮,只能尷尬地坐在那裏一言不發。

北大學子們面對陳銘的「喧賓奪主」發出噓聲,甚至有人高喊:「請讓教授發言!」「請導演講話!」

陳銘面對觀眾的噓聲,沒有選擇退縮,反而以「茶裏茶氣」的態度向底下的聽眾們道歉,似乎認為觀眾的不滿來自於「性別歧視」。

在首映會後,一些人把錄制的影片分享到了網絡上。

有些有才的網友們,甚至根據陳銘說的「爹味十足」,創造性地賦予了「中肯」新的涵義。

隨著時間的推移,陳銘所遭遇的困境變得越發嚴峻,風波不斷升級……

事態升級,風評被害

大家是否還記得在二月份在互聯網上引起轟動的「春山學」呢?

「春山學」這一概念源自今年春晚上的歌舞節目【上春山】。

在春晚播出之後,網友們熱烈討論起白敬亭臨時更換的服裝,與節目的舞美風格不協調。

隨著事件不斷發酵,「上春山」這個詞匯逐漸演變為刻意突顯自我、搶占他人風頭的代名詞,網絡上也慢慢崛起了一門被戲稱為「春山學」的互聯網「顯學」。

網友們戲稱陳銘這次「搶風頭」的舉動為「上春山2.0版本」。

一開始,人們只是抱著觀看笑料的態度對待這件事,他們戲謔地看待陳銘的行為。

然而,當陳銘的「為自己的性別道歉」言論曝光後,這起事件立即升級至性別對立的嚴重程度。

陳銘的發言被女網友認為「爹味十足」,她根本沒能領會【墜落的審判】這部電影的深層含義,卻卻在導演和學術大牛面前班門弄斧,用淺薄的理解自恃過高,實在是「普信」之舉。

為什麽要纏結於陳銘的性別問題呢?男性朋友認為,盡管陳銘有錯誤之處,但作為男性,難道就沒有權利對女性電影發表看法嗎?

一場爭端還在進行中,雙方仍然堅持各自立場,與此同時,網絡上又被曝出一則重要資訊。

在高校任教的教師,除了需要完成教學任務,還需定期在期刊上發表論文,以展示其學術研究成果,這一點是眾所周知的。

陳銘自博士畢業後在武漢大學任教長達10年,令人驚訝的是,他僅有六篇可查的期刊文獻發表在名下,其中甚至有三篇只是節目辯論稿的文字記錄。

網上對陳銘講師的職位和博士學位的正當性逐漸產生了質疑,因為其學術成就被認為過於「水」。

在受到網友的懷疑時,陳銘很快做出了澄清,強調他並非打算「刷論文」或爭取高級職稱,並因此未有太多學術成果。

盡管陳銘的澄清消除了他在「學術造假」方面的汙名,但他曾經被稱為「最會說話」的美譽再也無法重拾……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孔子曾言: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曾子亦言: 「君子思不出其位。」

要做的是在什麽位置就要做什麽位置的工作,要認真履行本分工作,不可越界。

為了履行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必須全力思考,並力求做到最佳狀態。

自古至今,中華民族一直是一個重視道德倫理、註重適度處理問題的民族。

在中國社會中,掌握適度的表現已經變成了社會的「潛在共識」。

有觀點認為,陳銘這次惹上風波,正是因為觸及了男女對立的社會議題。

事實並非如此,陳銘這次的真正錯誤在於未明確定自己的位置。

他作為主持人,應該專註於適當介紹嘉賓、保持現場秩序,引導嘉賓積極互動和表達意見,而非不斷將個人意見強加於他人之上。

觀眾們聚集在這裏,都是為了聆聽導演們的解讀和學術大師們的演講,而電影門外的陳銘卻在專業人士中不停地抒發自己的見解,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這就好比在「關公面前耍大刀」,顯得格外不合時宜。

當面對觀眾質疑時,陳銘並沒有退縮,而是以一種機智的方式道歉自己的性別,這反而讓他顯得更加缺乏專業精神。

可能是作為辯論比賽的遺留影響,陳銘表達的渴望程度遠遠超過一般人。

這一次,他的身份是主持人,而非辯手。

陳銘搞錯了自己的定位,依舊口若懸河,然而卻在不適當的時機說錯了話,做了不當的舉動。

在辯論賽的話題下,陳銘或許能夠奪得勝利,然而,在這次交流活動中,他在做人方面卻顯得敗北。

結語

陳銘這次的不濟表現給所有人敲響了警鐘。

曾經被視為「口若懸河」的他,卻因為言辭過多,導致【墜落的審判】首映活動被網友戲稱為「審判中的最尷尬時刻」。

那些自認為「機關算盡」的人,往往最終會發現自己「聰明反被聰明誤」。

也許,只有摒棄那些多余的「小聰明」,清楚認識自己的位置,才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處處受益於這種潛在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