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被視為2019年國慶檔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無論從主題內容還是表現形式來看,兩部影片的確是有緊密聯系、有精神傳承的。【我和我的祖國】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時間為軸完成敘事,讓觀眾親歷構成全民記憶的歷史瞬間。
匯聚了「我」與祖國的情感洪流。【我和我的家鄉】致敬脫貧攻堅成果,以華夏大地東南西北中五個地點的地理為軸,以喜劇的表現形式,讓觀眾親歷家鄉喜迎小康、取得巨大變化的幸福時刻。
【我和我的家鄉】以輕松幽 默、笑中帶淚、充滿時代生活氣息的故事謳歌全民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喚醒了中國人心底對家鄉的思念和依戀,激發了中華兒女對家鄉發展的自豪和情感。該片延續【我和我的祖國】集錦分段創作的電影形式。
由五個敘事單元組成,分別為【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 】【最後一課】【回鄉之路】 【神筆馬亮】,導演分別為寧浩、陳思誠、徐崢、鄧超和俞白眉、閆非與彭大魔,再加上葛悅、王寶強、黃渤、範偉、鄧超、沈騰、馬麗等主演陣容。
精準把握時代脈搏與社會情緒
【我和我的家鄉】切中時代脈搏,突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重大主題,展現近年來家鄉的巨大變化,是一部充滿生活煙火氣息的「人間喜劇」。
五個單元故事聚焦醫療改革、農民科技創新、尊師重教、回報家鄉、駐村扶貧等題材,透過巧妙構思的情節設計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生動展現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折射出一個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同時,該片在宏大的時代命題中融入時下流行元素,如網絡直播帶貨、短影片、網絡通訊等。作為一種時新的行銷模式,網絡直播帶 貨的情節在【天上掉下個 UFO 】 【回鄉之路】【最後一課】等故事單元中均有涉及。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采用以普通人為主角講述家鄉特色的豎屏短影片作為串場,串聯起五個故事,給年輕觀眾帶來了親切感和參與感。 【我和我的家鄉】捕捉社會 情緒,表達對家鄉故土的懷念以及面對家鄉巨大成就的喜悅之情。
飲應該說,脫貧攻堅、喜迎小康,「喜」是影 片表達出的最重要的社會情緒。 【我和我的家鄉】以喜劇的形式表達脫貧攻堅後的勝利,表達建成小康後的全民情緒,讓人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影片中有面對家鄉飛躍發展的欣喜,有人們喜迎新生活的幸福,也有平淡生活中的小歡喜,以溫情撫慰觀眾無法消解的鄉愁,讓觀眾放聲大笑又動情流淚。
凝望家鄉熱土,傳遞人文價值
【我和我的祖國】從不同角 度、不同側面,深刻呈現新時代中國社會的變革發展,聚焦當下城鄉融合發展和現實火熱生活,表達出對現實生活和人文價值的思考。
【我和我的家鄉】從現實主義創作出發,聚焦生活本源,從日常生活點滴中反映社會的巨大變化,表現現實中大眾關註的民生話題和親身經歷的日常生活,繪制出新時代的動人畫卷。【北京好人】聚焦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制度的改善。
【天上掉下個 UFO 】關註鄉村物 流和科技扶貧,【最後一課】關註教育改革和鄉村文化復興,【回鄉之路】表現自然環境治理和共同致富,【神筆馬良】關註新農村建設——這些故事均堅持現實主義美學,從日常的大眾經驗中萃取真切感人的情感訴說。
社會現實折射下的思想觀念的更叠、個人價值的昇華、人與社會關系的思考,是【我和我的家鄉】 的價值內核。【天上掉下個 UFO 】 中,山村從靠「山水」、到靠「外星人」、再到靠「科技」發展旅遊業,顯示出農民緊跟時代的思維創新變化。
【最後一課】中表現鄉村 教師堅守傳道授業解惑的使命責 任,弘揚了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等,都展示出社會發展行程中的精神弧光和人文關懷。此外,透過影片我們還能看到對於當前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思考。
無論是【北京好人】裏農村城市親戚之間的相互支撐依靠,還是【最後一課】裏學生與老師之間感恩牽掛,亦或【神筆馬亮】裏夫妻的相互理解支持、村民與村幹部之間的信任互助,都傳遞出溫暖和感動,體現著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進。
創新喜劇藝術表現手法多元而深度地詮釋中國主流價價值觀,講好中國故事,是新主流電影地整體美學核心。【我和我的家鄉】透過幽默溫情的喜劇美學,試圖建構起對美好的人性與情感的憧憬與向往,這是新主流電影在喜劇類別創作方面的嘗試與突破。
既獨立又統一的敘事結構
早在1997年,馮小剛導演的 中國內地首部賀歲喜劇電影【甲方乙方】就采用「集錦」式的敘事結構構,講述了「好夢一日遊」公司幫助不同的人們過上夢想成真的一天 的故事。
2013年底上映的【私人 客製】,雖觀眾口碑和市場反響大不如前,然而國內觀眾對這種「集錦」式敘事的喜劇電影形式接受度仍然較高。
【我和我的家鄉】在敘事上「形散神聚」。整部影片故事雖然分割成五個單元,但聚焦同一主題,喜劇精神貫穿,給觀眾提供了一個相對完整的觀影感受。五個故事結構多為平鋪直敘, 基本采用先抑後揚,最後昇華 主題的手法。
整體敘事統一順暢、平整,沖突與轉折設定巧妙。有些 單元的故事在結構設計上格外出 色。【北京好人】講述張北京用自己的醫保卡為在北京打工的河北衡水表舅治病的故事。故事以「假冒醫保卡」為主線,情節轉折點鋪陳緊密,情節跌宕起伏。
導演寧浩 用純熟的敘事技巧讓故事節奏張 弛有度,包袱密集好看。【最後一課】是全片笑點最少但感動最多的 單元。徐崢導演以「懸疑+回憶」 的手法結構故事,跟隨患有阿茲海默癥的範老師回到以前教書的小鄉村,透過學生們還原拼湊他回不去的「最後一課」。
將這個鄉村教師過去的記憶娓娓道來。敘事時空以現在時空和回憶時空這兩條情節線索並列,結合範老師的交替性認知缺陷,影片利用高超的攝影和剪輯技巧,將兩個時空進行有種行雲流水般的流暢轉換。
故事層層遞進,往事一一鋪展,情感徐徐推進,範老師對鄉村教育的一腔熱忱,對學生無微不至的細致關懷,使得這一段落的感情和情緒飽滿充沛,感人至深。
在這些故事單元展現出精妙 構思的同時,我們也看到由於短片篇幅的限制,有的故事並未將敘事和喜劇的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喜 劇本身就是極其有創作難度的類 型,【我和我的家鄉】中的每一段故事,都源自普通電影觀眾所不太熟悉的生活、社會觀察的小角度以及各式各樣的小人物,能夠把該交代的交代清楚,有笑有淚地講好故事,難度不小。喜劇還需要「抖包 袱」,在30分鐘內去掌握節奏。
把笑和感動都表達好,做到有感染力和情感力量,更不是件易事。另外,五個故事相似的結構手法和戲劇情節設計讓影片顯得討巧,比如在情節設計上無一例外地都用善意的「欺騙」作為懸念的設定,這種套路化、模組化的重復感容易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
平凡小人物的多維塑造
【我和我的家鄉】消解宏大敘事,在普通平凡的小人物身上尋找人性亮點。影片塑造了大時代下一個個生動鮮活、個性突出、有理想有情義的小人物。不管是醫療改革的受益人、農村科技專利發明家、治沙英雄、鄉村老師,還是扶貧戰線上工作的第一書記,都是真有其人。
在【北京好人】中,由葛優扮演的張北京,在用自己的醫保卡給沒錢看病的表舅看病過程中,與醫生、保安的鬥智鬥勇中表現了他的聰明滑頭,在面對疾病時表現出他的樂觀豁達,在用賣了車的錢給表舅看病時體現了他的溫暖仗義,性格多面豐滿的刻畫。
讓這個北京市井小人物顯示出人性的光輝。範偉出神入化的演技將【最後一課】裏的範老師演繹得立體多維。一個是在患阿茲海默癥前一絲不茍、細心嚴謹的教授,一個是在患病後神情恍惚、滑稽搞笑的老小孩,還有一個是年輕時心心念念山村孩子的教書先生。
三個時期的人物形象轉換自然流暢,生動的演繹讓範老師這個人物形象真實可感、豐富飽滿。【神筆馬亮】裏沈騰飾演的馬亮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妻管嚴」形象,有著「懼內」「慫」「怕事」等小缺點,讓他所在扶貧之處的村民配合他一起哄騙妻子,佯裝自己在俄羅斯留學。
但同時,馬亮也是一個有主見、有想法、用所學知識回報家鄉的扶貧幹部,村裏的墻畫和稻田畫展示出馬亮的繪畫才華。短片在對妻子的疼愛和舍己為鄉村建設的矛盾和沖突中建立起一個溫情大義的扶貧幹部形象,反而讓這個人物樸實、鮮活起來。
【我和我的家鄉】中人物設計雖然鮮活多面,但也存在著一定問題。總體來看,影片中鮮見與主角對立的反面角色,這樣一來,劇情產生戲劇性沖突的角色或力量就自然被削弱。在人物刻畫上。
【回鄉之路】中的主角喬樹林在劇情前後半段的反差欠缺一些線索和細節,使得劇情在搞笑與煽情的兩端過渡不夠自然。此外,由於每個敘事單元的體量有限,連番出場的多個人物難免存在人物臉譜化、公式化的問題。
結語
【我和我的家鄉】是中國喜 劇電影在主流題材領域的開拓,將脫貧攻堅主題依托於喜劇的表現形式,讓電影觀眾在笑聲中喜迎小康社會發展成就。
影片在喜劇藝術創作上的精進與創新,對時代表達著濃濃的溫情與敬意,讓觀眾在歡笑之余引發對社會、人生和家庭的思考,激發觀眾對家鄉和祖國的深沈依戀與熱愛。
同時,【我和我的家鄉】也給新主流電影創作帶來啟示。作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創作路線,「新主流+喜劇」應當堅持守正創新,加強喜劇藝術表現力和情感感染力,實作風格化、多樣化的創新發展,為觀眾奉獻更多既有高度又有溫度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