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吸引我看這部劇的不是楊冪和秦昊,而是張黎

2024-05-05娛樂

看【 哈爾濱一九四四 】, 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你要是沒啥期望呢,可能看著還不錯。

但怎麽可能沒有期望呢? 導演可是張黎啊。

就是拍出 大明王朝1566 【走向共和】 的那個張黎啊!

期待了這麽久,你就給我看這個?諜戰版【白夜追兇】?

這開頭讓我怎麽往下看?

故事一上來, 先給我們來了一個大bug。

哈爾濱警察廳特務科成功抓捕了一個地下黨,不是別人,正是在【黎明之前】裏把 吳秀波 折磨得死去活來的李伯涵。

伯涵老兄在這部劇裏演正派,寧死不屈的那種。久攻不下,特務們打算上科技狠活,他們找了個中醫大夫準備給伯文老兄搞一搞針灸。

見多識廣的朋友應該知道,在諜戰劇裏,針灸是嚴刑拷打的利器,據說它可以放大人的痛感。

電影【風聲】裏,吳剛扮演的六爺就是靠針灸逼供的高手。當時張涵予扮演的 吳隊長 扛過了一整套針灸手段,這讓六爺也不得不豎起大拇哥: 吳隊長不是凡人。

書歸正傳,特務科請來了一位合作過幾次的針灸大夫,幾針下去,伯涵老兄直接就掛了。

沒辦法,科長關雪有言在先,是死是活跟大夫沒關系,於是只好把大夫送走了。

結果大夫半路下車引起了關雪的警覺,原來這位大夫也是地下黨同誌,他利用針灸讓伯涵老兄詐死還生,既挽救了同事又奪回了情報。

那麽bug在哪呢?就在 特務科怎麽會請一個並不是知根知底的中醫大夫,來從事這麽恐怖又專業還需要保密的嚴刑逼供呢?

你看 電影【風聲】 裏,這麽 專業的事兒要交給六爺這樣的專業人士來做 。怎麽能在大街上隨便請人呢?

就算在大街上請人, 怎麽偏偏就請了一個共產黨? 這是多小的概率啊?要麽是整個哈爾濱的中醫針灸都被中國共產黨壟斷了。要麽是張子賢扮演的潘股長吃了回扣。

這段情節給我的感覺,一個是哈爾濱警察廳特務科特別業余,另一個是中國共產黨這次營救同誌屬於撞大運——萬一特務選中的針灸大夫不是中國共產黨同誌呢?

有了這樣的情節漏洞,你就很難不對這部劇的觀感 大打折扣

而後來的劇情也一再證明,很多次化險為夷都是建立在巧合和運氣上。

但是好的驚險故事不能將主人公涉險過關都放在巧合上,你得展現 主人公的運籌帷幄和面對突發狀況時的急智

這部劇裏也就是宋卓武丟了證件那段情節展現了宋卓文的急智。面對關雪的逼問,宋卓文來了一段兒小男人的坦白:面對敵人,他慫了,跪了,把證件拱手相送了。但是男人的尊嚴不允許他跟關雪說出實情。

表白完自己是個慫貨之後,宋卓文又乘機把不吃鍋包肉的漏洞給堵上了。這感情牌一打,關雪一上頭,宋卓文的答案聽起來就特別合理,還特別有人情味兒。

最有意思的是, 這個答案只對關雪好使,換個人都不上當。

這才是有意思的情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但這樣的劇情,在 劇中顯然太少了

劇集裏還有些 常識性錯誤 ,雖然無傷大雅,但卻像禿子頭上的虱子十分顯眼。

比如下面這份 密電

「內鬼」 這個詞,出現在2002年的香港很合適,但是出現在1944年的東北就很違和,除非臥底抗聯內部的奸細松鼠是個廣東人。

「兄弟互換」既老套又不高級

情節上的漏洞還屬於細枝末節,更大的問題出在了 編導宏觀調控 這一塊。

這部劇在劇情上最重要的設定就是 秦昊一人分飾兩角,一對兒孿生兄弟。

劇情也基本圍繞著這個設定展開。首先是關雪認錯人,宋卓文將計就計。然後宋卓武登場,兄弟倆相互配合。

這當然不是什麽新鮮設定,別的不說, 潘粵明 主演的 【白夜追兇】 就珠玉在前。這部劇還復刻了【白夜追兇】裏為兄弟割自己一刀的經典橋段。

你要是再往前找,還有 成龍 雙龍會 ,還有 金庸 【俠客行】 大仲馬 【鐵面人】 ,都是這種設定。

所以,這個設定並不新鮮,劇情在這個設定上也沒有什麽突破。而從戲劇的角度看,這個設定也不高級。

金庸 【俠客行】 的後記裏就說過: 「由於兩個人相貌相似,因而引起種種誤會,這種古老的傳奇故事,決不能成為小說的堅實結構。雖然莎士比亞也曾一再使用孿生兄弟、孿生姊妹的題材,但那些作品都不是他最好的戲劇。」

除了老掉牙的孿生兄弟設定之外,故事裏還有一個重要「角色」被辜負了。這就是 故事發生的地點

最近哈爾濱太火了,我說的不是旅遊而是在影視作品中。這些年有多少部劇都把地點放在了哈爾濱。

比如【白日焰火】,比如【無證之罪】,比如【懸崖】,比如【懸崖之上】,比如【極寒之城】……

【白日焰火】劇照

為啥哈爾濱這麽受歡迎?

因為 異域風情的城市建築 ,以及 漫長而蕭殺的冬季 ,特別容易賦予一部作品溫度和腔調。

這也是那些影視作品都把故事放在哈爾濱的冬天的緣故,有feel啊。

但是這部劇,如果不是名字裏寫著哈爾濱,接頭的地點放在馬叠爾飯店,你說它發生在40年代的上海灘,是不是同樣成立呢?

這部劇裏的哈爾濱,味道不濃、回味不永。

可能有人會說,同樣講東北的【漫長的季節】也沒把故事放在冬天啊?

但那部劇最可辨識的特征,是 瀕臨倒閉的大型國營工廠 。這個龐然大物已經賦予了故事足夠的 悲情色彩和地方特色

【漫長的季節】劇照

看劇的時候我就在想,如果編劇請【懸崖】和【懸崖之上】的 編劇全勇先 ,出來的效果會不會更好?

這個想法嚇了我一跳,如果編劇不給力,那麽導演張黎的作用又在哪裏呢?

張黎沒能雪中送炭

對於我個人來說,【哈爾濱一九四四】吸引我的 既不是楊冪也不是秦昊 ,而是 導演張黎

說起張黎,那真是 中國電視劇領域神一般的存在。

因為在他的履歷表裏,赫然陳列著 【大明王朝1566】 【走向共和】 這兩部神劇。

一個導演能有一部這樣的作品就足夠吹一輩子了。更別說除了這兩部,張黎的作品裏還有 一部【人間正道是滄桑】 半部【少帥】

多年過去,【大明王朝1566】開場的那場內閣對賬戲和【走向共和】開場的那場李鴻章吃魚戲至今令人難忘。

品嘗過這樣的珍饈美味,冷不丁看到【哈爾濱一九四四】的開場,那肯定是食不下咽。

顯然張黎這一次並沒有化腐朽為神奇,這份答卷是否及格還在兩可之間。

在浩如煙海的諜戰劇中,能夠成為經典的作品無不具有獨特氣質。

比如 【潛伏】 ,主打一個辦公室政治;比如 【風箏】 ,講出了地下黨員的忍辱負重和時代的誤解;比如 【無悔追蹤】 ,那是一部披著諜戰外衣的年代劇;還有 【黎明之前】 ,好吧,它的主要特色是初出茅廬的吳秀波。

但是張黎 沒能賦予這部諜戰劇獨特氣質 ,故事裏既 沒有讓人過目難忘的鮮活特色 ,也 沒有呈現出極富魅力的表演

或許是最近作品太多,秦昊的演技正在祛魅。這有點像張譯,作品多了,就沒法沈下心來揣摩人物。於是只能交「行活」。

同樣,備受期待的 蔣奇明 也沒有跳出觀眾對他倆的固有印象: 神經質和老油條

至於說 楊冪 ,選擇飾演反派說明了她渴望拓寬戲路的決心,我們也能在表演中看到她的努力,但我從角色身上看到的,還是楊冪自己。

也只有 張子賢 一如既往地令人驚艷,尤其是當他藥物戒斷產生幻覺和被宋卓文頂替妒火中燒的戲份,那 演技配得上一個「炸裂」。

作品的氣質和演員的調教是導演的工作,但顯然這一次張黎導演有點兒丟手藝了。

這不免讓我產生一個想法:對於【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這兩部神劇來說,誰的功勞更大?

導演張黎 ?還是 編劇盛和煜 劉和平

【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北平無戰事】編劇劉和平

或許對於電視劇這種藝術門類來說, 編劇的作用要比導演更大。

不用說美國和日韓那種編劇負責制的生產模式,即便是國內那幾部經典,我們看到的也是編劇的風格。

比如 梁佐 【我愛我家】 ,比如 寧財神 【武林外傳】

這或許就是張黎導演發揮不穩定的秘密。 他可以把一部優秀的劇本發揚光大成為傑作,但卻無法拯救一部平庸的作品。

好訊息是,張黎導演對諜戰劇意猶未盡,與哈爾濱的緣分也沒有結束。

在張黎的籌拍列表裏,赫然列著 電視劇版的【懸崖之上】

這一回跟他合作的編劇,是那位最會寫哈爾濱的 全勇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