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香港頂流」姜濤:一度蓋過四大天王,現今門票已淪落到10港元

2024-10-30娛樂

在2023年的香港紅磡體育館,往日一票難求、票價瘋漲的演唱會現場,如今卻遭遇了門票價格的斷崖式滑落。曾經的搶手貨,現在即使是將價格降至10港幣,也難以吸引觀眾的目光。

舞台正中央,那個曾以「香港頂流」之名的年輕偶像,依舊掛著那張熟悉的笑容。然而,台下的觀眾席顯得異常冷清,與幾年前萬人空巷的盛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令人不禁感慨歲月流轉,明星熱度的變遷。

這一刻,仿佛再現了香港娛樂圈近年來的一場宏大的夢境,繁華褪去後,只留下一片淩亂,而這場夢境的主角,正是那位名為姜濤的年輕偶像。

他的故事,象征著香港娛樂圈對內地流量模式的勇敢探索,以及資本與粉絲經濟的深度交織,最終演繹了泡沫破滅的經典案例...

流量造星的香港樣本

在2017年,姜濤正處於他的音樂生涯的轉折點。那時,他已參加過國內【快樂男聲】選秀節目,卻早早止步,未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嶄露頭角。評委的直言不諱,加上觀眾對身材略顯微胖、唱功平平的他缺乏印象,使得他在當時的音樂舞台上顯得格外低調。

命運似乎特別垂青於姜濤,為他的演藝道路開啟了新的機遇之門。

2018年,內地的偶像組合選秀節目大熱,隨之而來的商業嗅覺敏銳地捕捉到這股「流量造星」的風向,並試圖在香港市場復制這一成功模式。

李嘉誠的電訊盈科集團敏銳地察覺到這一趨勢,隨後投資設立了免費電影片道ViuTV,並推出了【全民造星】這樣命中的偶像團體選秀節目。

當時,香港娛樂界似乎缺乏新鮮的面孔湧現,反而是一些「前輩」人氣依舊旺盛,四大天王等老一輩明星的人氣不減反增。年輕一代的偶像並未能及時接上,整個行業彌漫著一股老氣橫秋的氛圍。

ViuTV的誕生,加之【全民造星】的出現,猶如一劑強心針,為這久陷沈寂的行業註入了新鮮活力。

姜濤把握住了這一契機,憑借出色的舞台表現和略顯「韓流」的外貌特色,在眾多選手中嶄露頭角,最終以主唱身份加入了ViuTV精心培養的男子偶像團體Mirror。

憑借強大資本實力的ViuTV,在Mirror組合的打造上可謂下足了功夫,從電視、網絡到街頭,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席卷整個香港,無處不見Mirror組合的身影。

他們不斷釋出新曲,參與熱門綜藝節目,曝光率極高。在資本的助力下,Mirror組合迅速爆紅,成為了香港娛樂圈的熱門偶像團體,而作為組合的C位,姜濤更是享受著流量帶來的紅利。

姜濤的粉絲群瘋狂迷戀著他,為他慶祝生日、組織應援,不惜重金為他購買奢侈品及代言商品。

香港的街頭巷尾,姜濤的海報與廣告牌隨處可見,他的名字頻頻占據各大媒體的頭條,當之無愧地成為了香港娛樂圈的頂級流量明星。

姜濤的成功,似乎為香港的流量造星模式打上了可行性標簽,但若流量明星可以「批次制造」,這將對娛樂圈帶來何種風險?這值得我們深思。

傳統明星的生存困境

Mirror組合的出現,對香港娛樂圈的傳統格局造成了沖擊。

借助堅實的粉絲群體與資本的助力,Mirror組合迅速嶄露頭角,搶占了大量資源。相比之下,無流量、粉絲基礎薄弱的傳統明星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

過去,歌手發新歌後,會透過電台排行榜和電視綜藝宣傳。現今,藝人的推廣更像是一種產品的打造,流量和數據成為衡量其價值的關鍵指標。

Mirror組合的火爆,使得香港娛樂圈「靠流量取勝」的風氣越發盛行。

眾多品牌轉向了這批坐擁龐大粉絲群的流量明星,首先考慮與他們合作廣告代言及商業活動。而往日風光無限的傳統明星,則逐漸失去了耀眼的光環,被邊緣化。

Mirror組合一年的廣告代言接踵而來,遠遠超過了傳統明星出道多年的總和。流量明星的「快消式」代言,加劇了香港娛樂圈資源分配的不均衡,也引起了行業內不少專業人士的關註與憂慮。

他們憂心忡忡,害怕這種過分依賴流量與粉絲經濟的運作模式,將讓香港娛樂圈滑入惡性迴圈,最終導致品質低下的作品驅逐優秀作品,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生態構成損害。

現今,不少年輕人憧憬成為明星,但他們追求的並非提升自我能力,而是思索如何制造話題、博人眼球。這種趨向並不健康,值得我們深思。

除了不平等的資源分配問題,流量明星背後的粉絲經濟模式也在香港娛樂圈中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

為了守護偶像的形象,粉絲們有時會對他人的質疑或批評采取網絡暴力,甚至是更為極端的行動。

現今,部份粉絲表現過於非理性,將偶像視為私有物,容不得任何對偶像的負面評價,這種現象反映出一種病態的追星心理。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背景下,香港娛樂圈的傳統格局正在發生劇變,傳統明星的發展空間被不斷壓縮,整個行業籠罩著一股浮躁與不安的氛圍。

流星落

2022年,一場意外的演唱會事件,成了Mirror組合命運的關鍵轉折點。

一塊重量達600公斤的巨大螢幕突然墜落,造成了兩名伴舞的受傷,其中一人甚至面臨著癱瘓的嚴峻風險。

這次事故在全港社會引起了巨大震動,也將Mirror組合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輿論風暴。在粉絲心頭悲痛之余,他們也開始反思對偶像的過度熱捧,以及香港娛樂圈扭曲的造星方式。

事故發生後,香港當局對演唱會產業實施了嚴格整頓,Mirror組合的演藝活動因此被迫中止,失去了表演和曝光的平台,組合的人氣隨之下滑,原先狂熱的粉絲們也逐漸回歸理性。

與此同時,Mirror組合的商業影響力顯著衰退,眾多品牌相繼與其終止合作,廣告代言與商業活動大幅縮水。昔日一票難求的演唱會門票,如今即便降價至10港幣,也鮮有人問津。

曾經風光無限的香港頂級偶像,在短時間內就經歷了從巔峰到谷底的轉變,這實在令人感慨萬千。而姜濤這位過去被粉絲捧為「流量小生」的人物,也無可避免地開始直面現實的嚴酷一面。

沒有紮實的專業技能,沒有令人稱道的佳作,僅僅憑借資本的包裝與粉絲的熱情追捧,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短暫的風光,難以持久。

姜濤與Mirror組合的遭遇,就像是香港娛樂圈流量泡沫破滅的一個縮影。流量泡沫的崩潰,迫使香港娛樂圈開始重新審視其發展路徑。

香港娛樂圈不能再沿用單純的流量至上策略了,我們需要轉回到內容創造上,致力於制作真正優質、精良的影視作品與音樂作品,方能贏得觀眾的青睞與認可。

近年來,香港娛樂圈呈現了一批傑出的年輕演員與歌手,他們不再盲目追逐流量與粉絲數量,而是致力於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全心投入每一個角色的塑造,真摯演繹每一首歌曲。

伴著串流媒體平台的興起,香港的影視作品與音樂作品得以更便捷地觸及全球觀眾。因此,真正的自我提升,或許就成了獲取流量的唯一捷徑,在這種便利之下,去精進自己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結語

香港娛樂圈應當以開放的心態,廣泛學習並吸納其他國家和地區成功的實踐經驗,方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穩固立足。

香港娛樂圈曾書寫過無數輝煌篇章,亦經歷過種種低谷,如今,流量泡沫的消退,或許為香港娛樂圈提供了一次重獲新生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