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要久久愛】觀感

2024-01-25娛樂

聊聊楊紫新劇【要久久愛】。

一群小夥伴共同成長的群像模式,套路很常見、品相質感不太均衡,優勢亮點和囿於例牌菜的遺憾都明顯。

來,展開說說長短板。

一,有效可愛、有機生命力

相對而言我更喜歡高中時期的黃瀛子,三分拽、三分咋呼、三分可愛、三分溫情。

楊紫早已不是高中生,但她演高中階段依舊有一種很有感染力的生命力,也滿溢著「幸福長大的被愛的女孩」的光彩。

生命力和被愛,兩點都很虛很普通,但楊紫呈現恰到好處,歡歡喜喜酸酸甜甜可可愛愛,多一分則太有虛的美化嫌疑,少一分又不足以感染人。

不是五官亂飛硬咋呼,也不是奶音式塑造,營造挺舒適。

有點咋呼,一口一個我家燕姿、然後她家燕子追星相關就被老師沒收了;傷心之後大唱十二遍遍孫燕姿,但沒一句在調上,差點活活炸死小夥伴。

有點不靠譜的生猛,路遇閨蜜爸爸被逼債之人為難,拿著拖把就敢沖上去亂喊。

有點小賴皮的「亂占便宜」,和小夥伴們打賭種植物,憑借仙人球「厚顏無恥」成功獲勝(褒義版)。

咋呼宣布「主意是我想的所以我先抽禮物」、被閨蜜吐槽「你這種主意我一天能想八百個」;在兩個閨蜜湊錢給跑長途運輸凍手的父親買手套但湊不夠時,豪氣上線奉上三十元「巨款」,高喊「算上我的呢」;酸酸甜甜起起伏伏患得患失「樓上的傻小子到底喜歡誰啊」,都可愛。

這種可愛,一方面是「小孩裝大人」模式的反差萌、願景甜,黃瀛子能力不夠、心願不小,內心火熱凝聚力滿分,但當小頭目的規劃能力屬實有點掉鏈子。

而這掉鏈子的過程,恰恰很可愛。

另一方面則是上文所說,元氣滿滿生命力滿滿。

黃瀛子不知她和青梅是雙向暗戀,先後誤會對方喜歡自己的兩個閨蜜,剎那間陰雲密布下樓梯撞到老師,得知對方花大力氣換座位是為從視窗看見自己後,一秒鐘心花怒放,一路高歌蹦跶下樓梯,興高采烈哈哈哈嚇到倒黴蛋老師「瘋了真瘋了」。

梗屬實尋常,但她一喜一悲截然不同的下樓狀態,都很有感染力,尤其是高高興興蹦下樓之後余音繞梁的少女巫婆版本「哈哈哈」笑聲,滲透著「不像演」的生命力。

誰能想到呢?有一天內娛「可愛」都會變成難得稀缺品。

天真可愛懵懂,聽起來不是什麽稀世孤品吧?某種程度上甚至就是人生某個階段而已,諸如年少可愛之類。但如今很多劇中「可愛」也成了僵硬的流水線塑膠產品。

演員無法展示天真靈動的自如狀態,劇本無法講述鮮活好笑的可愛橋段,便只能重復低幼動作、模仿低幼語態;刻意又刻板的故作低幼,顯然並不等同於可愛。

就像將一個二三十歲的人硬塞進兩三歲兒童衣服裏,沒有可愛只有尷尬硬裝。

對的橋段中,七老八十老人家滿臉滄桑褶子也依舊可愛,而無效僵硬套路裏,加一百八十層濾鏡的奶音奶顏也依舊尷尬。

可愛是一種狀態關系,語調神情變化是由內心不同的感受模式驅動的,在無法構建這種「由內而外」真可愛時、徒留對外在表現的模仿照搬,很機械。

至少黃瀛子是「青春可愛」正確的開啟方式。

二,橫向群像和縱向時間軸,編織出的友情愛情親情大網

杭天城F6,黃瀛子上文已經說過,閨蜜方明雨,長遠有規劃、成績好有目標感。

黃瀛子和方明雨,聰明迷糊與否對比也很有意思。

方明雨是肉眼可見的短線直觀聰明,小時候學習好、沒考好也是第九名;長大後工作不錯,擔任大公司的人事部門經理。

黃瀛子顯然晃悠很多。但另一方面,遠線條來看,涉及更本質的問題,黃瀛子似乎有一種更內核更觸及本真的智慧,方明雨反而被困世俗規訓中。

一個大巧若拙、一個在功利式智商下被掩蓋了部份敏銳直覺。

小時候方明雨惆悵別人都有喜歡的擅長的、而我們(和莊遠)好像除了學習好便什麽都沒有;被要求好好學習,也一路好好執行,某種意義上像被嚴格又板正的教育砍掉了鮮活的枝丫和棱角(黃瀛子等小夥伴就是她的第二泉)。

長大後未必多喜歡現任男友,但覺得「三十歲分手太冒險」,躊躇不敢。

從小到大方明雨像在世俗規範中按部就班長大的正確標本,而她每一次猶豫和試圖逃離,就是對「蠟像式成長規劃」的鮮活叛逃。

隔壁的藍亦菲,溫柔乖巧懂事,有一個賭鬼還偷錢跑路的爹,卻始終只惦記「他去北方開車手很冷」、惦記他在自己年幼時的諸多溫情往事,典型的善良又悲情角色。

三位男生,設定上蔣翼是被父母常年放養的遊戲天才,莊遠是學霸,關超是運動健將;性格塑造上也相對鮮活。

黃瀛子的白夜光丁也,目前是癲公面目。

和黃瀛子初見就是泄憤砸車。

小飯館點菜,又假裝是「蔥油豬肚不要豬肚」畫風。

在公園相親角出沒,在一群阿姨中間先是自己念普希金、後是「要挾」黃瀛子當眾念普希金。

當然癲公只是假象,大概是「道不行、裝瘋賣傻以為之、狂歌笑孔丘」的路數。

當年得意如今潦倒,心願純良舉止極端,兩層對比。

劇作在成年版本中穿插諸多少年童年往事,有了一層「當時明月在、曾照少年光」的對比質感。

小時候的夢想和雄心壯誌,長大後在殘酷法則中如何成了一地雞毛;

小時候形影不離的多年好友,長大後又如何一度散落天涯海角、漸行漸遠漸無書;

劇作由此勾勒出的對比圖卷,雖點染略淺略蜻蜓點水,但也在縱向上編織出了屬於時光的唏噓滋味。

六小只歡笑與共、青春與共、搗亂闖禍與共、營救大業與共的「六小無猜」式可愛,青梅竹馬各路CP之間的朦朧情感,以及杭天城熟人社會小共同體的人情風味,大體都熱鬧溫情可愛。

三,幾點遺憾

【要久久愛】要直面的第一個瓶頸是同質化。

楊紫版黃瀛子很討喜,但這類青春群像、小共同體式溫情敘事,在市面上都過於常見。劇作穿插回憶時間軸、呈現手法略有出入,但本質換湯不換藥。

第二個遺憾是某些點鋪得略散、略開,略有貪多嚼不爛的遺憾,這也是群像模式的常見弊病。

第三點是局部呈現手法生硬老套。比如藍亦菲父親偷錢離去、女兒雨夜追趕不及、跪地痛哭。角色刻畫不夠細膩深入,情緒鋪陳多、滿、且例牌菜。

反倒是幾位小夥伴雨中撐傘的畫面,更溫情。這麽大事輪不到小孩子插手瞎忙活,但一群小夥伴管天管地的可愛「多事」、對彼此的誠摯關心,命運不公而友情無價的單純美好,都線上。

成年版本故事主線,總依賴「黃瀛子要找回昔日小夥伴重聚」,關超婚禮、路遇疑似藍家爹等內容兩度將癥結放在「找爹和解」,讓人很想吐槽「這個爹是非找不可嗎」?

從情緒價值落點角度說,劇作塑造小共同體模式的古早溫情社會,鄰裏街坊家家親、承襲更傳統的親情價值體系,這樣的結構似乎預設「得找爹敬爹」。

事實上,溫情脈脈的小共同體有利弊雙面,利在於人與人之間距離近,弊在於太近、缺乏邊界感和對「獨立人格自主事務」的必要尊重,缺乏「既然父不父那麽子不子也天經地義」的對等原則。

而劇作對問題爹和孩子相處模式的呈現,有些把「弊」也當利和稀泥的混淆。比如飲酒家暴的爹,落點又放到「對兒子一片苦心」,婚禮上搞溫情體面局部大團圓。

這種詭異的息事寧人模式,在「親」和「孝」大棒之下,模糊對錯是非、裹挾親情和煽情的界限,有點難評。

你看,劇作織就一張濃郁人情大網,但人物動線和細節質感並未處處緊密勾連,導致網略有些參差。但大概都怪同行襯托吧?至少劇中有有效可愛、有效群像和有效的時光荏苒、小城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