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港影:自千禧年始,搶灘「化龍」究竟有多難?

2024-07-12娛樂

「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千禧年,是港娛的一道分水嶺。

最為顯著的風向標,是雙周一成與四大天王,皆於新世紀之初,結束了對各自領域的壟斷性壓制,而這也意味著,香港娛樂圈「黃金年代」的正式落幕。

以影壇而論,表現為市道開始下行,隨之而來的是資源日漸不足。

過去那種「人人有工開」的局面,再不復返。

復盤再觀,除了余威仍熾的周星馳、攜雄厚積累登臨高台的劉德華和梁朝偉這三人之外,余者盡數遭遇重挫。

而當潮水退去,再想要搶灘「化龍」。

究竟有多難?

十年這個概念很有趣。

而幾乎每個十年,都會有新的氣象,也意味著新一輪的競逐。

比如上世紀七十年代,李小龍與許冠文悠然崛起,到了八十年代,成龍與周潤發爭相角力,當時間來到九十年代,周星馳驚天化龍,競爭開始白熱化,再及這個十年的末期,郭富城與鄭伊健一戰登頂,竟然就可堪與前輩演員爭雄。

故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影壇就再度「洗牌」。

但這個十年,「好牌」也即優秀商業電影的數量,已經明顯不足。

又當如何?

先看一個簡單的例子。

最後一個與嘉禾電影簽下長約的演員,是郭富城。

但他在拍畢【風雲雄霸天下】之後,旋即與嘉禾電影方面出現「不合拍」的問題。

雙方陷入僵局,導致續集遲遲不至。

隨後,陳嘉上和唐季禮,分別為其量身客製了大片【公元2000】和【雷霆戰警】,聲勢一時無兩。

但撇開郭富城與唐季禮「爭」藤原紀香的花邊不談,那部一直「只聞樓梯響」的超級大片【嶽飛】,恐怕並非僅因二人「交惡」的緣故而擱置。

其真正的原因,或其實是龐大投資,令人望而卻步。

而也就在彼時,嘉禾電影再度向郭富城伸出了橄欖枝,同時籌劃了【明治神宮前的櫻女】和【108+】這兩部重頭戲,然一番折騰過後,【明治神宮前的櫻女】變成了歌舞電影【浪漫櫻花】,另一部計劃耗資五千萬港幣的【108+】,悄然擱置。

這並不是偶然。

又如,號稱「救市」的【無間道】,投資幾何?

在麥兆輝的回憶裏,劉偉強對他說,這部電影要找來劉德華和梁朝偉主演,以A級制作論,計劃投資兩千萬港幣。

而就是這個投資額度,也被昔時的業內,視作一場「豪賭」。

可能有人會說,幾乎同期的【蜀山傳】,投資八千萬,另一部【功夫】,總投資達到1.4億,區區兩千萬港幣的投資,能算得什麽?

這種觀點,並沒有考慮到類別片差異。

換句話說,【少林足球】和【功夫】,香港票房都沖破了六千萬,為何沒有人說,這兩部電影是「救市」之作?

那是因為,特效電影不可批次復制,而劇情片尤其是警匪電影則不然。

於此刻回溯去看。

自【無間道】之後,港式警匪臥底題材電影,就開始層出不窮。

不過,這「市」其實也沒能救起來。

視線回到彼時。

在2000年,劉德華奪得了其職業生涯的第一個香港票房年冠,梁朝偉則不但躋身國際影帝,也很罕見地,雙片同時上榜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而在不久之後,二人更攜手,以【無間道】一役並列雙驕。

也就在這一年。

郭富城尚可以單核的【雷霆戰警】沖破兩千萬票房,鄭伊健則以【東京攻略】和【決戰紫禁之巔】兩部雙雄電影,笑傲江湖。

這種態勢,像極了昔年,香港樂壇四大天王的橫空出世。

然從2001年開始,郭、鄭二人雙雙失勢,連續八年,再沒有任何一部電影,登上過這個象征著香港影壇「晴雨表」的年度票房榜單。

反而是昔年「小跟班」古天樂與長期不得誌的甄子丹,開始漸進崛起。

這當真是世事奇妙。

昔時而論。

相比郭富城來說,鄭伊健的資源,或許在表面上看起來,還要稍稍好上一些,比如他起碼還延續了商業電影路線。

不但先後有【蜀山傳】、【暗戰2】,也參與了英皇力捧新人的大制作【千機變】。

郭富城則自【浪漫櫻花】之後,雖旋即簽約了寰宇電影,卻並沒有拿到什麽好的專案,在「息影」兩年之後,拿出的是一部質素極差的【沖鋒陷陣】,以及另外一部,並非第一主角的【柔道龍虎榜】。

轉機來自【三岔口】。

沒有人能想到,郭富城能憑這部電影,將「老馬」梁家輝斬落,一躍封帝。

但所謂轉機,其實並不是「封帝」這件事,而是以此為契機,激發了郭富城在表演一途之上的野心,進而在戮力追尋之下,又令人見到其可怕的潛力與天賦。

此後數年,從【父子】、【C+偵探】、【白銀帝國】、【殺人犯】、【風雲2】到【最愛】和【浮城大亨】,短短時日,他就走上高台。

當【寒戰】到來,郭富城就再度「化龍」。

另一面來看。

幾乎同樣起點與際遇,鄭伊健則緣何一蹶不振?

關於這件事,也見過很多種說法,比如「雪藏」說、堅持不換經紀人和「雙琪奪面」事件影響、貪玩、沒上進心等等。

或皆有一定道理。

但不可不見的是,無論歌影,鄭伊健在專業能力的表現上,其實都頗為不足。

郭富城可以在聲勢最低谷的時候,以一場「舞台寶典」演唱會轟動全城,並創下以非專業舞蹈員身份,攬得香港舞蹈年獎的空前首例,更可憑【三岔口】的極致爆發,折服專業電影評審,再獲香港新浪潮名宿譚家明的青眼相加。

鄭伊健則無論唱功還是演技,皆只中等。

嚴格來講,在電影上,鄭伊健屬於自然本我派,這種演法,尤其適合常規的港式商業電影,攜個人魅力而往,只要不涉及深度、層次和更高的藝術要求層面,幾乎百試百靈。

然也就到此止步。

限於篇幅,話題不再延展。

再以數言概之。

劉德華與梁朝偉二人,本身資歷極厚,也向來業內名聲卓著、步履穩健,一直立在潮頭,算應有之義,並不意外。

郭富城大起之後,倏然跌落。

其後再起,憑的是一股不平氣、不懈的努力與本就極厚的天賦。

古天樂則不但有天量資源灌註,更接班了劉德華的「勞模」精神,攜巨量作品,躋身了巨頭之列。

甄子丹的起勢,始於【英雄】,再以【七劍】、【殺破狼】、【龍虎門】和【導火線】步步走高,至【葉問】之時,一戰定乾坤。

余者盡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