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寫實與夢幻!【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充斥著巴洛克式藝術風格

2024-05-23娛樂

影片的色調和視覺效果

【這個殺手不太冷】的拍攝技術和呂克·貝松的其它電影如出一轍,它保留了大量的、甚至奇異的畫面,反映出貝松本人對於畫面的強烈偏好。

電影的視覺效應主要表現為「幻」與「動」兩個方面。這個「幻」字,自然是從畫卷上散發出來的如夢似幻的顏色。而彩色過濾器的套用極大地提高了它的視覺效果,也給人一種不真切的感覺。

整個電影以黃色為主要色調,城市的背景則是偏暗的色調,這一點在電影的後半程和斯坦出現的那一幕中尤為突出。

室內的景物則大多為中等偏上的色彩,以炫目的金色為主,這兩個場景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以淡黃色為背景的畫面表現了外界的黑暗和寒冷,而以淡金色為背景的畫面則表現了人物內心的豐富。

這種反差不是現實生活的本來面貌,只是一種人工渲染的色彩,表現出了由螢幕影像所創造出來的虛幻的魔力,並且直接服務於電影的主題。

影片中大量運用了廣角拍攝,這也是影片「幻」的一大特色。其中最典型的一點,就是電影一開始就使用了大量的廣角手法。

廣角鏡頭自身呈現的是相對狹窄的空間,而在電影中,大廣角和大特寫鏡頭的結合近乎完美。對觀眾的視角進行了極大的局限,並給他們帶來了無盡的想象力,形成了強烈的緊張感,並從中衍生出了懸念。

而在拍攝中采用廣角或動態的拍攝方式,會讓角色更加張揚,卡通化,富有動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讓角色的動作變得更快,也讓整個電影的節奏變得更快。

斯坦登場時所采用的大廣角與大特寫,將角色的癲狂與畸形展現得淋漓盡致,並且這種畸形的比例越高,癲狂出現的頻率就越高。

透過使用廣角鏡,電影中的角色形象變得更好,性格變得更鮮明,懸念變得更大,效果也變得更突出。

同呂克·貝松的所有電影一樣,這部電影采用了2.35:1的螢幕比,這樣既增加了電影中的動作,又增加了角色和背景的融合。

萊昂和瑪蒂達行走在這座城市裏,就好像被一座座房子團團圍住,而這些房子就是「包圍」他們的物件。

當畫面中只有一個人或幾個人時,透過使用了一個廣角,或者使用了一個移動的鏡頭來擴大畫面中的空間,從而產生了一種很強的節奏感和動感。

而「動」則是運用了移動的透鏡。動作鏡頭是呂克·貝松最喜歡的一種攝影方法,它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強的立體感和動態效果。

而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則呈現了一幅緩慢而又深邃的畫面。但是到了後面,拍攝過程中的節奏就又變得更快了。

攝影師們利用了空間的優勢,或者是拖,或者是擺,或者是跟,與螢幕上的人進行了有效的交流,讓拍攝過程變得更加流暢。在鏡頭移動的過程中,景別並沒有出現過大改變,很少有從中景推至近景或特寫,也很少有像這種反向的攝影機運動。

更多的時候,是由一個景別推動搖轉到另一個相同或相近的景別,這就將行動的一致性和空間環境的一致性都表現出來。

角色的移動與鏡頭移動一樣令人印象深刻。不管鏡頭的運動是什麽,是怎麽運動還是不動,人物始終在動作之中,這也讓影片的運動感更強,人物也更有生氣。角色移動的速度也是影響電影速度的一個關鍵因素。高速的動作,總會與迅速的轉換相結合,從而形成一種很強的急迫感。

但當一個人的動作從高速變成緩慢的時候,就會形成一種緊張,讓觀眾去猜測,在緩慢的時候,畫內空間就會變成一種有懸念的、有趣的東西。

影片的畫面構成

在拍攝過程中,大部份都是近距離拍攝和中距離拍攝,很少有拍攝到全景的鏡頭。拍攝的視角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地在調整著。

有些特殊的取景有著其畫面本身的獨特作用,比如,仰俯拍攝更多的時候不是展現人物的身份與狀態,而是展現出了空間的方位感和某些被忽視掉的重要細節。

對斯坦的高視角照片經常顯示出他的怪癖和瘋狂。尤其是在拍攝城市時,電影的結構往往充滿了主觀性,多是以傾斜的或是不規則的構圖方式,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視覺沖擊,讓都市顯得歪歪扭扭,令人望而生畏,高樓林立,似乎隨時都會崩塌。

都市鏡子是電影中少有的幾幅全景式畫面之一,這也使電影中的人物形象更加具有象征性,而這種象征性也使電影中的人物具有一種怪誕的虛幻。

巴洛克藝術在影片攝影中的體現

巴洛克時期的藝術,第一個特征就是奢侈,即有一種宗教的韻味,也有一種快活的意向:一種熱情的藝術,這種藝術破壞了理智的平靜與和諧,充滿了浪漫的氣氛,非常強調藝術家的豐富想象力,極強調運動。

商業片的開頭,往往都是為了制造懸念,讓劇情發展起來。這部電影也不會有什麽不同,但是法國導演的聰明之處就是,他總是先把話題引出來,然後才讓自己置身其中。

整部電影的第一幕,就是這一幕廣為人知的空中場景。鏡頭掠過了湖面,掠過了森林,掠過了遠方的摩天大樓。

從一片湖泊,到一片樹林,再到一片建築,都是意味深長的。而在這個畫面中,我們看到的則是一幅畫卷,在和這個城市進行著一種視覺上的交流。

兩人的目光在這裏形成了一種「對立」,鏡頭帶著一種情緒,變成了電影中的人物。正是這樣的「對立」,才使得影片的主題得到了最直觀的體現。

在這張從空中拍攝的照片中,湖泊,茂密的森林,建築,三者並肩而立,相映成趣。就材料而言,湖泊和樹木是天然的生靈,而遠方的房屋是人工建造的,沒有生機,和自然相比,顯得冷淡和麻木。

從運鏡上來看,對於大自然,使用的是迅速掠過的俯拍,而對於城市,使用的是幾乎是定格的極遠景,一種是相對比較近,也比較親昵,一種是太遠,立刻就會有一種距離感。

從音效上來說,一開始有水聲、有樹林的時候,音樂聲很清晰、很歡快,但到了都市的時候,音樂聲就變得很低了,聽起來就像是一個大工業時代。

開頭的一幕,用清晰的視覺和聽覺語言,傳達出整部電影的主導理念,同時也實作了從原始活動和自然世界到工業化城市的轉變,為下一幕做好準備。

緊接著,又是一個畫面出現在了這座城市的外面。三幅圖片分別是三幅模組屋,它們透過組合的連貫性將城市模組屋呈現出來。

在這個地方,所有的一切都被過濾掉,變得黯淡無光,給人一種冰冷的感覺。在反映街頭的最終一幕中,攝影機將重點放在一條標語上,標語上寫著:「歡迎來到小意大利區」,並預兆著下一幕。

其中一個鏡頭是萊昂與瑪蒂達共同拍攝的,在這一畫面中,鏡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種連續的剪輯,一種動態的視覺配合,將「生命的流動」形象呈現在了觀眾面前。而攝影機的快慢,也隨著角色的情緒而變化。

在電影中,有好幾個關鍵的地方都使用了升格的場景。當瑪蒂達穿過血跡斑斑的大門,朝著萊昂家的方向走去時,鏡頭放大,將那種壓抑的氛圍渲染到了極致。

電影的結尾,萊昂一步步走上了人生的巔峰,雖然也是為了營造出一種緊張的氛圍,但更多的還是為了表現出一個人的真實想法,將時空拉長,讓人感受到主角從出生到死亡的每一個瞬間。呂克·貝松所做的放慢動作更註重對角色的深度把握,這和吳宇森他們所做的那種單純的視覺審美有著天壤之別。

再加上鏡頭的移動,使畫面呈現出一種虛實不定的狀態,和「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由於鏡頭所描繪的東西都是真實的,所以,攝影師往往會利用動態的鏡頭來營造一種虛幻的感覺,而萊昂和瑪蒂達之間的那一幕,更是如此。

螢幕本身呈現的是一種如夢似幻的金色,而流動的動態畫格更是讓這種夢幻的感覺更加強烈,此時的攝影機通常都是以中速或慢速進行移動,在它慢慢地運轉的時候,可以感受到生活的寧靜和恬美。

【這個殺手不太冷】的拍攝手法,給電影帶來了一種半真半假的感覺,是一種介於寫實與表達之間的創作,既有對現實的反應,也有對過去的渲染,這才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

這也讓所有人都沈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這種巨大的跨越,並沒有讓他們感到迷茫,反而讓他們更加滿意。畫面的連貫性在電影中的某些部份被反復運用,從而營造出一種既快又強的敘述模式。

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對於速度的控制,尤其是射擊場景,更是如此。影片第一場動作戲,在前三分之二的時間裏,槍戰一直持續,當進行到三分之二處時,聲音和動作好像在一時間突然停止了。

隨後,伴隨著一陣密集的槍響,畫面再次變得快速,畫面的轉換速度也是越來越快。同樣的,高潮戲的激戰也同樣用到了這樣的手法,激戰——暫停——引出新的情境——再激戰。

在後期制作中,大部份都是從人物身上切下來的,並沒有刻意去處理,而是用動作來突出人物的位置。

在武打鏡頭中,有很多鏡頭都是交錯的,尤其是在最後一幕中,萊昂,瑪蒂達,斯坦,警察,還有一條不屬於戰鬥的道路,顯示出了他對各種鏡頭的嫻熟掌握。

電影開始時迅速的分切也是電影的一個重要特點,配合著大角度的特寫,使電影的人物形象更加鮮明,更增加了電影的神秘性。

結語

【這個殺手不太冷】這部電影,不管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內涵上,都堪稱九十年代的經典,充滿了華麗的表現力,充滿了「巴洛克」的魔力和熱情,也充滿了強烈的情感色彩。

【這個殺手不太冷】也能說得上是「作者的電影」,這部作品的所有細節都是由呂克·貝松一手策劃的。這部片子延續了貝松的很多一貫的題材,並且有一個清晰的外部構架,不管是哪個部份,都在為這部片子的主旨而努力。

他的拍攝技巧具有明顯的個體取向,即汲取了寫實與表現主義的各種特質,卻在兩個層面上都有所偏離,這一點是作者張揚的人格,也是「巴洛克」式的片子對自己的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