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好的音樂評論應是什麽範?該怎樣做?

2024-01-31娛樂

活動現場。

紅網時刻新聞1月31日訊 (通訊員 肖樂之 墨陌墨)「好的音樂評論應該有膽有識、有文有藝、有導有引、有情有理……」日前,「好的音樂評論應是什麽範?怎樣做?」——湖南省評協音樂評論委員會2023年度工作座談會在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召開,來自全省音樂評論界的30余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圍繞主題,暢所欲言,回顧過去、探討未來。

尹曉星(國家一級作曲、終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湖南省評協音樂評論委員會名譽會長): 音樂評論應具有學理品格,具有思想的深度、知識的廣度、批判的力度、情感的溫度,能燦射理性之光、正義之光、善良之光、藝術之光,照亮現實生活,能在音樂創作領域中發揮真、善、美拓路導向的積極作用,引領人們辨清是否,分清良莠,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實作夢想的燦爛前景。總結起來十六個字:有膽有識、有文有藝、有導有引、有情有理。

劉建輝(國家一級作曲、編審,湖南省音樂評論委員會名譽副會長): 當前湖南的音樂評論來勢很好,但也面臨著某些問題,比如高質素的作品少,不敢講真話以及網絡上的音樂評論比較亂,很多不懂音樂的人在亂寫,而音樂評論應該從音樂本質出發,多研究作品,凸顯其專業性、主體性及嚴肅性。年輕的評論寫作者一定要多學少寫。

陸良民(湖南省評協音樂評論委員會名譽副會長、湖南省群文民族音樂委員會會長): 音樂評論不能流於表面、浮於形式,而應是實實在在的獨有發現與分析評論,專業性是其關鍵,大家只有腳踏實地寫作、博學多才地論述,才能仰望星空、未來可期。

劉樂權(省評協音樂評論委員會名譽副會長,【音樂教育與創作】雜誌執行副主編、作曲家): 音樂評論的物件主要是音樂現象、創作者、音樂作品、音樂事件等,如何選擇作品評論的價值取向是關鍵,音樂評論並非音樂理論分析,講究一事一議,一人一論。音樂評論應做到四點:一要具有引導性,二要站位高、立意準、立意明,三是見解要真,四是論述要新。當前雜誌來稿中好的音樂評論比較少,歡迎大家多投稿。

胡藝華(特邀專家,湖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音樂評論應正確處理專業性與大眾性之間的關聯以及作品與作用之間的關系,傳遞正能量,透過團隊研討交流完善音樂評論,對文章進行精準定位。同時,多研究音樂家和音樂作品,尤其是對經典作品的思想價值與時代意義的發掘至關重要。

楊明剛(省評協音樂評論委員會副主任,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科研處處長、教授): 音樂評論是社會實踐、人文科學、音樂創作的社會科學,並探究創造性與基層性、附內容與獨立性、客觀性與主觀性、時代性與藝術性之間的關聯。

諶蕾(省評協音樂評論委員會副主任,湖南師大音樂學院副教授、博士): 音樂評論寫作的三個關鍵詞:「博學」才不會就事論事;「內行」才不會浮於表面;「老到」才不會平平無奇。同時分享了三個具體的小故事,建議大家常讀【新華文摘】中的文藝評論類文章,平時多磨練寫作功力。

徐欣(省評協音樂評論委員會副主任、湖南省藝術研究院副研究館員): 好的音樂評論究竟是什麽樣範?是否有固定的結構?評判標準是什麽?這些問題值得咱們深度思考。其次是自我審視。當你對作品進行品評優劣、褒貶得失時,作品也在評價你,一二度創作者同樣對你的專業性、理論依據、審美觀念在進行審視。三是堅持寫作和加強學習,在量變中發生質變。

鄧永旺(湖南省評協音樂評論委員會副主任、邵陽市音協副主席): 當前音樂評論的關鍵是加強專業性,不能局限於歌詞分析與評論,而應聚焦音樂本身,力求「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音樂創作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音樂評論一定要腳踏實地,以音樂本身分析為主,對其精神內涵、創作技法等進行分析評論。

彭慧慧(省評協音樂評論委員會委員、湖南省文化館創演部主任): 透過多年前與尹曉星老師的交流探討,明白了一名音樂評論者首先應具備傑出的審美能力,淘經典之聲、評能評之樂、論該論之道,是「範」的基礎。第二,在群眾與專業如何定位的問題上,音樂評論應主動擔負起「引導」之責。「範」即風格、風向,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情懷。第三,評論不要用經驗主義寫作,而應嚴謹規範的探究其來源。「範」是「規範」,即寫作的規範。

何佳羽(省評協音樂評論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央音樂學院畢業生): 音樂評論所展示的是音樂作品的思想與內核,向讀者與世界傳播中國當代的音樂文化、音樂美學、音樂思想。「範式」應是作為典範而論,追求的是一種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及人們共同的審美意識;時代的精神寫照與時代的精神面貌,表現其評論的氣韻格調;評論人自身美的藝術創造。

郭慶國(湖南省評協音樂評論委員會副秘書長): 日前發表在新湖南客戶端的文章【山花如火,湘音傾情——評歌曲<山花紅如火>】就是專業性的音樂評論案例,既具專業性,又連通大眾審美、貼近人民生活,構建「以人民為中心」創作的作品才能在守正創新中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劉亦哲(長沙市文聯網絡文藝中心副主任、省評協音樂評論委員會委員): 音樂評論應打通評論者與創作者之間的連結、評論者與媒體專業平台的連結。

陳珂(江西南昌職業大學教師、00後詞作家): 音樂評論是一個從外到內的寫作過程,要想寫好評論就必須靜下心來多讀書、多思考、多動筆,積極參加各種活動與同行老師們交流寫作體會。

邱榕(省評協音樂評論委員會委員、作曲者): 評論相同的音樂物件,如何才能增強吸重力甚至成為「爆款」?——在講述評論寫作過程時大膽地投擲自己的困惑。大家建議她平時多閱讀多積累如文學、美學等方面的知識,力求厚積薄發;作為年輕人可以大膽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

此外,省評協音樂評論委員會副主任,湖南資訊學院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譚紅星提議在委員會內部設立資訊、創作、發表中心,既要分工合作又要註重資源整合。省評協音樂評論委員會秘書長陳小寧、鄧海華,建議邀請各行業專家針對音樂不同的門類進行授課,進而打破評論人交叉學科的學識邊界,呼籲大家多寫評論,多發表評論文章推動湖湘音樂評論發展。

吉首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吳黎明,作曲家王浩遠、左小雪、肖鈺,歌詞作家範思嶽、楚慧霞,自由音樂人谷麗寧、彭延欣、陳思妃等省評協音樂評論委員會委員也相繼發言。

肖舞(座談會主持人、省評協音樂評論委員會主任): 音樂評論承擔著記錄新時代音樂,書寫新時代歷史,承擔著新時代文化的使命。尤其在「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評論員」的互聯網時代,極其需要音樂專業人士的評論和具有引領性的意見,更是需要與高速發展的網絡時代、人工智能時代相適應的音樂評論人才。在此參照中央音樂學院原副院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周海宏在全國首屆網絡音樂評論研修班開幕式上的講話作為座談會結束:一個優秀的音樂評論工作者應當具備「專業、責任、激情、策略」四方面的素質。「專業」就是要成為真正的音樂專家、發出權威之聲;「責任」就是要有使命感和擔當意識,要有舍我其誰,時不我待的自覺意識;「激情」就是要熱愛音樂評論事業,全身心投入到音樂評論工作當中;「策略」就是要掌握正確的音樂評論方法,洞悉音樂評論的傳播規律,充分考慮民眾的需求,最終以音樂評論推動中國音樂文化的繁榮發展。

魯慧(湖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相關負責人): 代表主管單位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對座談會作總結,認為座談會開得非常成功,氛圍熱烈,要求大家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凝心聚力,銳意創新,寫出更多高質素的音樂評論,擴大社會影響力,將湖南音樂評論事業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