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憂傷說笑
編輯 | 憂傷說笑
想擁有讓人羨慕的好運氣?那就從關註我開始吧!點贊關註,讓你財運亨通,福氣滿滿!
「別人家的孩子」——這五個字
,是多少中國孩子成長路上的「陰影」,他們品學兼優,多才多藝,仿佛內建光環, 永遠是家長口中用來激勵(也可能是「鞭策」)自家孩子的榜樣 ,而在眾多「別人家的孩子」中,黃多多,絕對算得上是「佼佼者」圖片來源於網絡
「別人家的孩子」光環下的黃多多
8歲,她已經能獨立轉譯英文繪本, 流暢的語言表達和對文字的精準把握 ,讓不少成年人都自嘆不如, 10歲 ,她已經開始嘗試創作英文劇本,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充滿童趣的故事,讓人看到了她在文學創作上的天賦,13歲, 她更是憑借著自己的才華 ,在國際舞台上斬獲大獎,成為了同齡人眼中閃閃發光的「小明星」
圖片來源於網絡
舞台上的她,落落大方,自信滿滿;鏡頭前的她,乖巧懂事,笑容甜美, 再加上父母都是知名演員 ,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藝術熏陶, 更讓她在同齡人中顯得格外耀眼 ,一時間,「優秀」、「懂事」、「高情商」等標簽,成為了黃多多的代名詞,她也成為了無數家長心中「別人家的孩子」的完美範本
就在人們已經習慣了黃多多的「完美」形象時,一則影片, 卻讓她從「神壇」跌落 , 陷入了輿論的漩渦 , 黃多多正在朗讀一本兒童繪本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接連讀錯了好幾個簡單的字詞
圖片來源於網絡
「防禦」的「禦」讀成了「卸」
,「河堤」的「堤」讀成了「」,「麥稈」的「稈」讀成了「」,「木屑」的「屑」讀成了「」……這些字,對於一個已經讀高中的孩子來說, 本應毫不費力 , 黃多多卻讀得磕磕絆絆 ,錯誤百出影片一經曝光,便迅速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有人質疑她的文化水平 , 認為她之前的「優秀」都是包裝出來的;有人嘲諷她的「翻車」現場 , 調侃「別人家的孩子」也不過如此;還有人將矛頭指向了她的父母 ,認為是他們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才導致了孩子「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時間
, 贊美變成了質疑 ,期待變成了失望,黃多多,這個曾經被無數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就這樣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完美家庭」背後的隱憂
圖片來源於網絡
黃多多的「翻車」事件, 不僅僅是她個人的「滑鐵盧」 ,更將一個原本被視為「模範家庭」的家庭,暴露在了聚光燈下, 讓人們開始審視 ,這「完美」的表象背後,是否也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隱憂
黃磊和孫莉
, 這對娛樂圈的「模範夫妻」 ,一直以來都以恩愛、甜蜜的形象示人,黃磊的微博,除了工作日常, 最多的就是記錄和妻子、女兒們的溫馨點滴 ,他會在妻子生日時,精心準備禮物和驚喜;會在女兒們放學回家後,親自下廚做一桌美味佳肴;他還會在閑暇時,帶著家人一起旅行,享受難得的親子時光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綜藝節目中
,黃磊更是將「好丈夫」、「好爸爸」的人設發揮得淋漓盡致, 他會在廚房裏忙碌 ,為家人準備可口的飯菜;他會耐心地傾聽妻子和女兒們的心聲,給予她們溫暖和支持;他還會用自己的幽默和智慧,為家庭增添歡聲笑語在黃磊的精心經營下,他們一家四口,成為了無數人心目中的「理想家庭」:夫妻恩愛,父慈子孝, 女兒們乖巧懂事 , 多才多藝 ,隨著黃多多識字翻車事件的持續發酵, 人們開始意識到 ,這「完美家庭」的背後,或許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完美
圖片來源於網絡
黃磊對女兒的教育方式, 一直以來都備受爭議 ,他雖然在一些方面,表現得開明和包容, 例如允許多多染發、燙頭、做指甲 , 鼓勵她追求美、展現個性 ,但在更多的時候,他卻展現出了強烈的控制欲
黃磊式教育:是開明還是控制?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一次節目中,黃磊曾笑著說,自己只要念「黃憶慈」(黃多多的本名)三個字,無論多多在何時何地, 都會立刻安靜下來 ,變得聽話懂事,當時,很多人都將這解讀為黃磊教育有方,多多聽話懂事
細心的觀眾卻發現, 當黃磊說出「黃憶慈」這三個字時 ,多多原本興奮的表情瞬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和不安, 她下意識地遠離了父親 ,即使黃磊解釋說只是在舉例, 她也只是默默地抱緊了媽媽 ,沒有多說什麽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一幕, 讓不少人感到心疼和擔憂 , 一個孩子 ,在聽到自己的名字時, 不是開心和親昵 ,而是緊張和不安,這背後是否隱藏著某種恐懼和壓力?
在另一檔親子節目中
,節目組設計了一個環節, 鼓勵孩子們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 , 當時只有8歲的多多 ,表現得大方得體,將自己的美味分享給了其他小朋友圖片來源於網絡
就在大家都為多多的懂事點贊時
, 黃磊卻將多多叫到一旁 ,開始「教育」她:「如果剛剛桌上,是你不喜歡吃的食物怎麽辦?」面對父親的提問多多天真地回答:「扔掉!」黃磊並沒有被女兒的童言無忌逗笑,而是繼續「輸出」自己的「教育理念」:「誒,這不對你應該如何如何……」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知道多多是否真的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但可以肯定的是, 在一次又一次的說教中 , 她學會了察言觀色 ,學會了用「標準答案」來取悅大人在一次采訪中, 主持人問多多:「你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多多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能問這個問題 ,如果你說爸爸, 那媽媽會傷心 , 她平時那麽辛苦;如果說媽媽 ,那爸爸也會傷心他賺錢養家……」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句滴水不漏的「標準答案」,讓現場的嘉賓們贊嘆不已,紛紛誇獎多多懂事、高情商這真的是一個孩子發自內心的想法嗎?
公眾人物子女:聚光燈下的成長之路
黃多多的「懂事」, 或許是她在這個家庭中 ,找到的一種生存法則,她敏感地捕捉到父母的情緒和期待, 並努力地扮演好「別人家的孩子」的角色 ,以此來獲得父母的認可和贊揚
這種「懂事」的背後, 卻是孩子天性的壓抑和自我個性的喪失 , 長期生活在父母的控制和期待之下 , 多多逐漸失去了自己的聲音 ,變成了一個只會討好大人、迎合期待的「提線木偶」
公眾人物子女的成長, 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們從小就生活在聚光燈下, 一言一行都被無限放大 ,承受著遠超普通孩子的壓力和關註
他們的成長
,不僅僅是個人和家庭的事情,更成為了公眾話題的一部份, 他們的每一次「優秀」都會被放大和贊揚 ,而每一次「犯錯」也會被無限放大和批判在這樣的環境下,公眾人物子女的教育,更需要謹慎和智慧, 父母既要保護孩子的私密 , 避免過度曝光 , 又要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外界的評價 ,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抗壓能力
黃多多識字翻車事件, 或許只是一個偶然事件 , 但也反映出了一些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 在「雞娃」教育盛行的當下 ,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什麽才是真正的「優秀」?
是分數、是獎狀、是「別人家的孩子」的標簽還是孩子自身的快樂、自信和成長?
本文旨在傳遞正能量,無不良資訊,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