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洋為中用的典範——歌曲【往事如歌】賞析

2024-03-25娛樂

往事如歌:洋為中用的典範

——歌曲【往事如歌】賞析

文 \ 縱橫

04:41

不是每首歌都能讓人心生喜歡,但總會有那麽一、兩首歌會撥動你或我的心弦。歌曲【往事如歌】就是撥動了筆者心弦,並讓我如癡如醉沈浸在歌聲裏又難以自拔的作品。

隱約記得是在 2010 年某個夏夜,朋友向我推薦聽了歌曲【斯卡布羅集市】;當時或許是因為不懂外語的緣故,所以談不上喜歡。再後來家庭聚會去歌城 K 歌時,外甥女點唱了這首歌,我聽了依然無感;這可能與我聽慣了原鄉的本土民歌有關,也或許與我審美取向和欣賞水平有關吧。

後疫情時代,筆者的閑暇似乎比以往多了些。我在網上偶然聽到了根據【斯卡布羅集市】重新填詞的【往事如歌】,在單曲迴圈播放的過程中,突然讓我對歌曲旋律有了「以前聽時無感覺,而今再聽真美妙」的感受,甚至對這個作品產生了耳目一新、相聽恨晚的感覺;因喜愛作品,故我來執筆,談談對這首填詞之作的新認識、新感受和新見解。

老調新詞有緣起

要寫倚曲填詞的歌曲【往事如歌】樂評文章,就不得不提原作【斯卡布羅集市】。在【斯卡布羅集市】的背後有個美麗且憂傷的故事:約上世紀五十年代,英格蘭有對年青人相戀在斯卡布羅集市。他倆手挽手唱情歌,憧憬天長與地久,男孩把百裏香別在姑娘的發際,淡淡的花香流露著愛意。後來戰爭爆發,男孩奔赴戰場,從此便是生死兩茫茫,相思亦成灰。敵方炮火讓男孩身負重傷且無法返鄉,但他依舊在思念那個遠方的姑娘。於是男孩站在路旁,見到路人就問: 你是去斯卡布羅集市麽?那裏有鼠尾草、迷叠香和百裏香,請代我向一位美麗的姑娘問好,她是我的愛人 ...... 故事就是故事。但是故事的緣起,要追溯到十三世紀的蘇格蘭。因為歌曲【斯卡布羅集市】原本是一首古老的蘇格蘭民間謎歌,那個年代不像現在有版權之說,因此謎歌作者沒能留下姓名。歌曲由漂流各地的遊唱詩人輾轉傳唱,年深月久,就衍化出不同的歌詞版本。美國電影【畢業生】就采用了【斯卡布羅集市】這首歌曲作為插曲,使【斯卡布羅集市】成為當時世界各地年青人爭相傳唱的歌曲,尤其是高知人群也非常喜歡。

想必【往事如歌】的填詞人三番被【斯卡布羅集市】的優美旋律和莎拉布萊曼的演唱所陶醉,進而激發了他的再度創作激情,以優美的筆觸、細膩的情感寫下了一段難以釋懷的情感,講述了一個有緣無分的故事。【往事如歌】的歌詞,打破了以往中國傳統中慣用的 圓滿 大結局,告知世人,緣來緣去自有天意的佛學智慧,從而給人一種難舍難棄和 愛而不得 的落寞心理 ……

花開花落總關情

踏雪尋梅 並非有意

偏偏與你相遇相識

冥冥之中 仿佛天已註定

怎不讓人心存感激

桃花開了 紙鳶比翼

結伴踏青與你相知

手牽著手 一路歡聲笑語

幸福洋溢彼此心裏

荷塘泛舟 鴛鴦嬉戲

情也相悅心也默契

采了紅菱 采了荷葉蓮子

采得滿心歡喜甜蜜

金風送爽 菊花滿地

雁隨南飛飛過天際

遠行的你 再也沒有音訊

空留給人一聲嘆息

往事如歌 紅塵如夢

緣來緣去自有天意

憑欄望月 啊祝福心上人

一腔心事願你能知

通觀【往事如歌】歌詞全文,填詞人透過梅花、桃花、荷花、菊花綻放的象征意義,講述了一對戀人從相識到相知,又從相愛到別離的故事,描繪了一段愛而不得的落寞情感。

冬雪紛飛的日子,他 們相遇相識;草長鶯飛的季節,他 們相知相惜;夏日炎炎的荷塘,他 們恩愛有加;待到秋風的時候,他 們因故別離。這種敘述在筆者看來,是極具中國文化的美學意義的。四朵花開象征著愛情的萌芽、成長和花開花落的過程,細細想來,這又何嘗不是在意喻人生的四季呢?

所謂經典歌詞作品,往往是讓人聽了能懂,聽後能記住;待細細品咂時,既能感受到如詩樣的唯美意境,還能深刻體悟到人生的哲理。 所以在筆者看來,【往事如歌】歌詞就具備了經典特質;所以這就是經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的原因吧。

創作制作真用心

藝術,是以寄托人類情感和安撫人類靈魂的方式始終存在的。歌曲【往事如歌】巧妙地將這段「愛而不得」的情感儲存於音樂藝術中,讓人回味無窮。四朵花開,芬芳人間四季,闡述一段美麗淒婉卻難忘記的愛情;往事如歌,意喻人生哲理,講述一個令人終難釋懷卻不哀怨的故事。

「踏雪尋梅,並非有意;桃花開了,紙鳶比翼等」句子與【詩經】四字一句的格式基本相符。但是填詞人並沒有拘於古詩詞格式,而是根據情感的變化,使歌詞長短句相互照應搭配,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朱熹 【詩集註】指出: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 (敘事);【往事如歌】歌詞主要的寫作方法就是講故事,作品明面上似在寫愛情,實際上已經延伸到了人生有四季,春夏連秋冬。

眾所周知,填詞如戴著鐐銬跳舞。填詞人在填詞時既要講究言辭的優美,又要顧及到音樂的長短(一個樂句有多少個音符,就得填多少個文字);既要情感表達準確,又要照顧到言詞韻律。填詞人在敘事過程中營造了美好的詩意和語境,又讓感情刻畫更加細膩;且看梅、桃、蓮、菊次第開放,故歌詞的畫面感極強。

在編曲上,歌曲【往事如歌】使用了中國民族管樂器笛簫與西洋弦樂,讓中、西樂器相互融合,為營造落寞的情感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也更符合中國民族審美的要求。歌曲前奏不疾不徐長達 34 秒,仿佛把人帶回了那段隨風飄逝的舊時光,營造出悠遠且空靈美妙的意境,也自然勾起了聽眾對過往那段愛而不得的愛情的追思與回憶;歌曲尾奏長達 48 秒,編曲者依然使用了笛簫,並伴以清新的木吉他,特別讓人容易沈溺於美好情事的回憶裏,哀而不傷但又無法自拔;或許這人世間,有遺憾的愛情才更讓人刻骨銘心和回味無窮吧。

筆者在網絡上搜聽了有數十個【斯卡布羅集市】中文填詞版本,每個版本自然是各有特色,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曾越麟演唱的【往事如歌】,感覺歌者準確地抓住了歌曲哀而不傷的基調,以流行演唱的發聲方法,把一段「愛而不得」的情感故事,演繹地淋漓盡致;歌者的嗓音感染力強,真聲與假聲的自如切換,也為作品增添了魅力。

音樂融合 倚曲填詞

在近代中、外文化融合的過程中,有些好聽的外邦歌曲被國人填詞並錄制成中國歌曲的成功案例也有不少,這說明外曲中詞也可成為經典。 1915 年,國學大師李叔同填詞的【送別】,就是借用了美國奧特威作曲的【夢見家和母親】旋律; 1978 年,台灣詞聖莊奴填詞、鄧麗君演唱的【又見炊煙】,則是借用了日本國海沼実作曲的【故鄉的秋】旋律。上述兩首重新填詞並錄制出來的歌曲成為中、外音樂融合與倚曲填詞的代表之作,而廣受中國人的喜愛。

在筆者看來,大陸歌詞作家三番倚曲填詞的【往事如歌】,又是一個優秀且成功的中、外歌曲融合的經典範例;該作品傳播面廣,影響力大,我相信這首【往事如歌】會受到更多歌迷和音樂愛好者的喜愛和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