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鋼琴曲【潯陽古調】如何體現傳統特色?又是什麽影響了它的創造?

2024-09-12娛樂

【前言】

鋼琴曲【潯陽古調】是中國很厲害的作曲家陸華柏的代表作品當中的一個。

它不光繼承了中國傳統音樂的深厚底蘊,還融合了西方音樂的元素呢。

要曉得,陸華柏那可是自學成為音樂家的呢。

結果呢,他居然把古琵琶曲【潯陽夜月】的音樂精華給成功轉變成了鋼琴音樂。

於是創作出了這首很有特色的鋼琴獨奏曲【潯陽古調】

但陸華柏到底咋把這兩者給結合到一塊兒的呢?那他又使了啥音樂創作的法子呢?

【陸華柏的音樂生涯和創作背景】

雖說陸華柏是湖北荊門人,可他老家在江蘇武進。1931年,他到武昌藝術專科學校學習,第二年就跟著賀綠汀、陳田鶴學作曲。

畢業後,陸華柏在武昌、桂林等地幹音樂教育的活兒,1963 年調到廣西藝術學院。打那以後,他就開始了長達 60 年的教學、作曲、演奏(指揮)三樣都幹的音樂歷程。

得說,陸華柏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那可是相當難得的自學成才的音樂家。

他透過自己持續不斷地努力,創作了大概300首不同體裁的音樂作品。他的音樂創作範圍很廣,有鋼琴曲、管弦樂、歌劇、清唱劇、藝術歌曲,還有民歌改編曲等等。

正因如此,陸華柏的作品涵蓋了多種類別,像藝術歌曲【故鄉】(1937 年),民歌曲集【中國民歌鋼琴小曲集】(1952 年),鋼琴曲【潯陽古調】(1947 年)、【東蘭銅鼓舞】(1977 年)等等。

在這當中,那首【故鄉】,在 1992 年榮獲「20 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的稱號,到現在都一直被人們傳唱著。

另外,他發表了大概130篇論文,還轉譯了四部作曲理論方面的書。並且,他的英文簡介以及學術成果都被收進了【中國社會科學家大辭典】(英文版)裏。

陸華柏創作了11首鋼琴作品。他早期寫了四首兒童鋼琴曲,到了後期,他以民間音樂當素材,創作出了【東蘭銅鼓舞】【潯陽古調】【氵鑒河之歌】等鋼琴曲。

這當中,【東蘭銅鼓舞】把廣西東蘭地區少數民族的銅鼓節奏給吸納了,【潯陽古調】是從琵琶古曲【潯陽夜月】那兒獲取的素材,【氵鑒河之歌】是將廣西民歌的特色給融合了進來。

這些鋼琴作品既保留了民族音調,又融入了西方作曲技法。

1946 年於江西九江,陸華柏創作出了鋼琴獨奏曲【潯陽古調】。這曲子是他聽了琵琶古曲【潯陽月夜】後寫的,音樂所呈現的是白居易那首有名的長詩【琵琶行】的那種意境。

全曲涵蓋序奏與尾聲,總共分成七個部份。每個部份前面都設有文字標題,具體為:夕陽簫鼓(這是序奏)、花蕊散回風(作為主題)、關山臨卻月(屬於變奏一)、簫聲紅樹裏(算作變奏二)、臨江遠眺(當作變奏三)、江上歸舟(視為變奏四),還有就是尾聲。

丁衛萍講過:「這曲子不是把原琵琶曲簡單地移植或改編,而是在創作鋼琴作品時,直接拿原琵琶曲的主題旋律來用。」

梁茂春曾講:「這次把琵琶古曲改成鋼琴獨奏曲的改編,意味著鋼琴在民族化方面的一種摸索。這也是作曲家在20世紀40年代為讓鋼琴創作實作民族化所做的一種努力。」

張奕明評價這部作品:「這作品就只是鋼琴獨奏,沒用到啥民族樂器,可卻能寫出琵琶的那種音效,還能體現出中國古代傳統文人的那種氣質。」

這麽一看,陸華柏的【潯陽古調】在鋼琴曲方面的影響可太大了。

近些年來,這首作品著實常常被弄到舞台上表演。

從這時起,這首被「擱置」許久的鋼琴曲總算又被演奏家看到了。

【【潯陽古調】的音樂元素與民族音色】

在【潯陽古調】的音色範疇裏,它主要模仿的是琵琶音色,然後是古箏和簫。對這些民族樂器的仿效,讓【潯陽古調】具有濃濃的中國民族味道。

先是序奏那塊,左手低音聲部的分解八度,透過鋼琴把琵琶的撥弦給模仿出來了。這就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一陣從遠處傳來的、由慢變快的鼓聲,力度是從強變弱,聲音是從近往遠的那種音樂樣子;而琵琶的揉弦技法呢,是讓右手的裝飾音來進行模仿的。

到了變奏一,右手加花變奏的高音聲部旋律,還有多次重復的同音二度裝飾音,就好像是在學琵琶快速的「彈挑」,讓音色特別有「顆粒感」。

要知道,演奏時單倚音得時間短、力度輕,就是為了顯得輕巧精致些。這樣一來,演奏者能用指尖觸鍵,把力量很快給到主音上。

不過呢,段落開頭那兒的 Non legato 非連音標記,也得特別留神。

演奏的時候得跟跳音區分開,觸鍵發力得清楚,把力量都聚在指尖上;下鍵的時候得有股猛勁兒,要讓音質清楚又明亮,這樣聲音就能有顆粒感和彈性了。

尾聲那部份(146 - 147 小節),標著重音記號的音符是切分音節奏。實際演奏的時候,得弄出強弱交替的那種感覺,就好比琵琶去模仿跟鼓聲一樣的音樂形象。

在變奏三的第 84 小節裏,要突顯樂曲的民族風格,右手高音聲部加進了一點兒琵琶的音色。這就好像是在模仿琵琶的「彈挑」技法,能更好地展現原曲的味道。

實際上,變奏三的整個部份都是在模仿古箏的音色。左手低音部份采用五聲、六聲音階的琶音織體,這是為了模擬古箏的刮奏;整體旋律挺長的,隨著左手琶音往上和往下,聲音營造出了一種接連不斷的音響效果。

不過在序奏部份的第 3、4 小節裏,右手高音聲部總共有七處復倚音,所以演奏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第 3 小節第 2 拍是在學琵琶的揉弦,那得讓樂器的共鳴音色增強些。彈的時候,重音得放在主音 G 上,這樣就更有民族特色了。

那第 4 小節的 B 音是在學古箏的「短琶音」技法呢。不過,學古箏「抹」的時候,得留意把 B 音彈得又飽又圓。

到了變奏四,這可是全曲的高潮所在,得運用「托卡塔」的演奏方法。雙手八度快速交替著去按鍵,就像古箏雙手「大撮」交替彈奏那樣,這樣能讓音色很有「顆粒感」。

不過這段旋律在左手上呢,那演奏的時候力量得往左手側重些,這樣演奏者就能在每小節的第一拍弄出個重音來。

演奏的時候,1指和5指的指尖得保持緊繃,把手指型搭好,指尖稍微往裏抓點兒,快速去按琴鍵。要註意,彈這個段落時,聲音得清楚,這樣才能有清亮、絢麗的效果。

序奏那部份,左手低音聲部持續用顫音演奏,這是在仿照簫吹出的那種輕微波音呢,是要呈現出「夕陽照江面,暖風蕩漣漪」的場景。所以演奏的時候得弱起然後慢慢變強,把指尖的力度掌控好,還得隨著呼吸漸漸加快速度。

在變奏二中,段落標題是「簫聲紅樹裏」,很明顯,這一段差不多都是在模仿簫。

演奏的時候得把雙符幹的音符重點凸顯出來,手指的力量得集中在1指的指尖那兒,從弱起慢慢變強,手指擡高些慢慢地去觸鍵,把八度的音量減弱些,讓旋律性更強。可別使太大勁兒,得體會到旋律音往前進行的那種趨向,這樣才能弄出那種清幽深遠、余音不絕、悠揚動聽的效果來。

到了後面的第 5 小節,那兒清楚標明得用弱音踏板,弱音踏板一踩下去,音量跟著就變小了,音色也變得柔和、富有抒情性,以此來展現簫聲慢慢開啟樂曲的開場,一直到第 18 小節才松開弱音踏板。

【演奏【潯陽古調】的技巧和挑戰】

在實際演奏的時候,要是想讓作品旋律一直連貫下去,合適的指法特別關鍵,因而演奏者得仔細安排好指法。

在全曲的七個段落裏,變奏三的指法演奏者得特別留意。右手高聲部是和弦連奏,光靠踏板可沒法把這些和弦連上,所以合理的指法就特別關鍵了。

要想讓古箏連奏出好效果,就得把正確的指法和踏板配合好,這樣才能保證和弦間旋律連貫。所以,彈琴的時候得仔細處理手指的轉換。

就說變奏三裏的第 77 小節吧,這兒有三個和弦。在第二、三個和弦之間得用到同音換指的技法,彈第一個和弦時,得先把 1、3、5 指的手型給搭好;彈下一個和弦時,1、2、5 指得提前準備好:3 指得留住,1 指、5 指擡起來,然後手腕往右挪到第三個和弦那兒,靠著手腕轉動的勁兒來彈。

不過呢,左手低音聲部的琶音指法比較特別,那在轉指跨越的時候就得特別留神,演奏的時候得嚴格按照作曲家標註的指法來。

序奏部份第 4 小節的速度得加速漸強。要想讓每次彈 B 音時手指的力量能更好地增強,建議 B 音用 1、2、4 指去彈,C 音用 1、2、5 指,這種指法安排能讓聲音更具流動性,實作連綿不絕的音響效果。

【潯陽古調】這作品,整首曲子速度變來變去挺頻繁的,作曲家在每一段開始的地方,都把速度標記得很清楚。而且段落和段落之間速度變化很明顯,演奏者實際演奏的時候,得把段落間速度的銜接和準備工作做好。

總體來講,整首曲子按行板速度展開。不過呢,第一段到第二段結尾那兒有 rit.漸慢的標註,接著又回到小快板速度,所以實際演奏的時候,得從 15 小節第二拍慢慢漸慢,一直到延長音 C 音那兒;隨後重新調整呼吸,讓 C 音能充分放松下來,再去連線下一段。

不過在演奏第二段前,得在心裏把速度預備好。原來第 18 小節是兩拍,每拍是四個十六分音符。所以為了和前一段 rit 漸慢的結尾呼應,彈第一拍時要慢起然後逐漸加快,這樣才能在彈到第 4 個十六分音符時,達到譜面上標記的小快板速度。

尾聲那部份是整首曲子變化振幅最大的一段。所以,演奏者得從行板起頭,慢慢加快到急板,接著再漸漸放慢回到行板的速度,最終在逐漸加快中收尾。

這一段落速度變化快得很,那怎樣巧妙地把它銜接得自然些就特別關鍵了。

要想弄出原曲的那種效果,作曲家在譜子上給演奏者指明得挺清楚。先是在第 149 小節有個加速的記號,得註意,實際演奏的時候,加速別太早了,得從第三拍開始加速,一直加到急板的速度才行。

其次,在出現漸慢標記的第 155 小節那兒,演奏的時候漸慢得從第三拍起慢慢減速,一直到回到行板的速度。

接著,等第 157 小節的 C 和弦歇夠了,就從 158 小節的 G 音、C 音開始慢慢加快速度,一直到超強的 C 和弦那兒,這樂曲也就伴著熱烈得不行的氣氛收尾了。

事實上,不光速度有變化,這首曲子的節拍變化也挺復雜的。

這曲正好是變拍子的:序奏是5/2拍,第一段變成2/4拍,尾聲又變成了4/4拍。所以段落和段落之間的節拍連線得連貫些。

要曉得,在鋼琴演奏裏,5/2拍那是相當少見的。為啥呢?因為5/2拍是「2+3」的樣兒,是由(2/2+3/2)拍組成的,而且這種判定是依據主題旋律的發展得出的。

雖說這兒標著行板,可這不是真正嚴格的行板速度,實際演奏時呈現的是散板的效果。

在散板的節奏裏得依照自身的節奏特性來。所以演奏者練習時能先按四分音符當一拍來數,等熟練了,再換成以二分音符為一拍去彈奏。

就算是在很嚴格的節拍當中,演奏者能有所發揮,可也不能太隨意了。得達到看似分散卻不混亂,分散之中還有秩序的效果。

【結語】

在陸華柏的音樂創作裏,【潯陽古調】是很出色的一個,它把中國傳統音樂元素跟西方音樂技法給巧妙融合到了一塊兒。

得說啊,【潯陽古調】把琵琶、簫、古箏等民族樂器的音色給模仿了,就這樣巧妙地把中國傳統音樂那獨特的魅力給展現出來了。

另外,這首曲子的創作方法和演奏技法,對陸華柏音樂創作風格的獨特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他的音樂作品裏,既保留著中國民族音樂的傳統元素,又融入了西方音樂的現代要素。

可以說,陸華柏對中國音樂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