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歌曲【揚州慢】:用歷史之音如何喚起城市的堅韌和文人的感慨?

2024-10-09娛樂

編輯丨史書先生

【·——前言——·】

然而,【揚州慢】的背後有段感人的歷史,這歷史關乎一座城的榮辱以及百姓的波折。金兵進犯揚州那時候,城裏的建築以及社會經濟遭到了嚴重破壞,老百姓都成了無家可歸的難民。

就在這樣的背景當中,姜夔路過揚州,瞧見了這座破敗的城,從而寫就了【揚州慢】。這歌裏「四壁冷清,寒水碧綠」,「戍邊號角悲聲吟唱」,這般的畫面與聲音,把一個城市的頹敗和憂傷給描繪了出來,而姜夔心裏的「失意」,「對今昔的慨嘆」,還有「亡國之悲」,體現出了這位詞人關心國家和百姓的情懷。

但這首歌曲可不單單是表達情感的手段,在音樂方面,它有著高雅、古樸且新穎的特質。它不光傳承了傳統文人士大夫音樂的內涵與情感,還進行了自身的創作與變革。那這歌曲怎樣把歷史的厚重感和音樂的美妙融合在一起,使人們能在其音符當中體會到揚州的頑強和文人的感嘆呢?

<<·——自覺情意深,慢歌悠悠響——·>>

對於那些精通音律的詞人來講,「倚聲填詞」沒法讓他們充分抒發情感、進行藝術創作了,所以他們就著手自己創制新的曲子。

而且姜夔創作自度曲,一方面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實作他的音樂理想,畢竟他始終倡導雅樂、追求復古,還很重視做出改變和進行創新。

【揚州慢】的結構和以前的慢曲不太一樣,以前的慢曲上下兩闋旋律相同,類似分節歌,可【揚州慢】上下闋的旋律卻不一樣,其音樂的變化把詞義的變化很好地展現了出來。

宋代詞調歌曲的體裁主要有令、慢、近、犯這四種。在這當中,令屬於最簡單的一種形式,包括單疊與雙疊兩類,像姜夔的【醉吟商小品】就是單疊的令曲。

慢,也被稱作「慢曲」,這曲子比較長,演唱的時候拿板來打節拍,在音樂方面「重起輕收」,有著抒情的作用,像【揚州慢】就屬於慢曲。

第三種叫近,也稱作近拍或者過曲,通常在大曲裏慢曲之後、入破之前,是從慢到快的那部份。它一般比令長一些,比慢短一些,姜夔的【淡黃柳】就屬於「近」。

最後一種叫犯,也叫犯調,包含兩個意思:一是把好幾個不一樣的曲牌串起來變成一個新曲牌,要是用了三個曲牌,那就是「三犯」;二是說轉調,像宮調式變成羽調式,這就叫「宮犯羽」,姜夔的【淒涼犯】就是典型的宮犯羽。

&lt;&lt;·——上下相較,雅樂復舊——·&gt;&gt;

【揚州慢】這種慢曲形式的曲子有上下兩闋,總共八韻,上闋和下闋各有四韻。在古曲裏,慢曲的上下兩部份旋律通常差不多,不過這首【揚州慢】的下闋加進了不少跟上闋不一樣的旋律。

第五韻很特別,第六韻和第七韻尾相同頭不同,第八韻跟第四韻毫無差別。要是拿現在的曲式理論來研究,這曲子屬於不太嚴格的、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下疊是上疊變了之後又出現的那種。

不過為了讓音樂達到統一,在音樂方面做了不少重復操作,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是當下創作歌曲時常用的一種曲式結構。幾百年前,姜夔就采用了這種辦法,由此可見,在對比統一結構的審美方面,古今中外沒啥差別,都是一樣的。

1197 年,姜夔向朝廷進獻了有關「大樂」的【大樂議】,體現出復古、主和的音樂理念。就現存資料而言,他的建議包含六個方面:講了紹興大樂;提出雅俗樂水平有差,需權衡衡量;提議雅樂只用十二宮;認為登高時應搭配奏樂;覺得祀享應刪繁就簡,契合古代做法;主張創作鼓吹曲來歌頌祖宗功德。

姜夔覺得「建議雅樂止用十二宮」,稱「私以為以十二宮作雅樂,周朝的制度可推行」,他既主張雅樂,又提議向周朝雅樂學習。在他的自度曲創作裏,這一音樂理念得以體現,【揚州慢】便是個典型例子。

【揚州慢】是 F 宮調式,用的是雅樂音階,雅樂音階就是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相當於 123#4567,變徵是特色音級,在這曲子裏變徵是還原 B,歌裏的還原 B 總共出現了九回。就因為用了特色音級,讓這首歌曲那古樸典雅的雅樂風格顯得特別濃厚。

&lt;&lt;·——宮羽變化,節奏繁雜——·&gt;&gt;

要體現詞的情感變化,調式的運用很有特點,主要是宮羽調式相互交替。古代創作歌曲講究「起調畢曲」,說的是歌曲或者樂曲的開頭音和結尾音得是同一個音,姜夔的好多首自度曲都用過這辦法。

歌曲開頭第一句好像是F宮調式,可實際上更具羽調式的特點。它從羽音開始弱起,接下來的兩小節旋律始終圍繞著羽音展開,羽調式的色彩特別明顯。

第二樂句的調式色彩挺復雜的,前半部份帶著羽調式的感覺,後半句的尾音落在角音上,跟前幾個音一搭,又有了宮調式的味道,可整體看這全句,旋律好像轉到角調式那邊去了,給人一種心裏不踏實的感覺。第三樂句就是羽調式。第四樂句呢,前半段有羽調式的色彩,後半段又回到宮調式上了。

下疊有四個樂句。第一樂句是從低八度的羽音起頭,帶著點兒宮調式的味道。第二樂句的前半段是羽調式,後半段跟上疊第二樂句的後半段差不多,也有宮調式的色彩。

第三樂句跟上疊第三韻相互對應,前半段不一樣,後半段一樣,整體帶著角調式的感覺。第四樂句也是這樣。

總的來看整首歌,雖說它是 F 宮調式,然而羽調式用得挺多,還帶著點角調式的感覺,這自度曲就更增添了小調式那種陰柔的美感以及不安的情緒,在情感表達上更為含蓄,無奈和悲哀要比慷慨與激昂多得多,把詞的意境和情感準確地給表現出來了。

姜夔的自度曲多數是一字對一音,節奏比較舒緩,每「韻」的末尾往往是長音。【揚州慢】還是有這一特點,不過為了體現詞的情感,其節奏的變化相對多些。

上疊的第一樂句是弱起的,一拍一個音,一字一個音,節奏寬廣又平穩,就好像在平靜地講述著什麽。第二樂句裏,四分音符之間有二分音符、附點二分音符,特別是在「青」字那兒,用了附點八分音符後面跟著十六分音符的那種有動感的節奏,情緒稍微有點激動起來。

從第三樂句開始,還是一拍一個四分音符,情緒好像有點被控制住了。可一個高音羽音出現後,情緒就好像失控了,用上了連續的附點四分音符後面跟著八分音符,強力地往前推進,讓音樂達到高潮,情緒也一下子爆發了,表現出「猶厭言兵」的那種憤懣情緒。

第四句的情緒慢慢變得平穩,節奏也變寬了,用了兩個附點二分音符,最終停在長長的主音那兒,像悲哀、悵惘、無奈、同情這些情緒都包含在裏面了。再說下疊,大多跟采用的上疊的辦法一樣。

學者們對節拍的存在有不同看法,一些人覺得不存在節拍,另一些人覺得是「有一定節奏、4/4 拍」。但實際上 4/4 拍是不存在的,慢曲得擊拍歌唱,關鍵在於單位拍與音韻的配合,而不是節拍那種強弱韻律。

&lt;&lt;·——圍繞主音,旋律豐富多樣——·&gt;&gt;

中國傳統音樂裏,旋律美是個重要的審美特征。對文人士大夫階層的文人音樂來講,它的旋律美不單單是聽起來悅耳,更多的是表現在韻味、情感和思想上。這種美的內涵是從深厚的中華文化中來的。

姜夔的自度曲在中國宋代詞調歌曲裏屬於巔峰之作,它旋律的唯美恰好彰顯了文人音樂的這一審美特性,而【揚州慢】作為其代表,這一特性體現得尤為突出。

之所以能有這種效果,是因為不光運用了雅樂音階、宮羽調式變換等手段,在旋律的旋法方面,也做了獨具匠心的安排。這特別的安排表現在圍繞主音轉圈,還有上行、下行、級進、跳進以及高潮音的選定上。

自度曲的每個樂句基本上都圍著調式主音來進行,一句裏有的包含一個,有的包含兩個。第一樂句存在兩個中心音,前面三小節是圍繞著羽音來的,後面兩小節則是圍繞著宮音來的。

開頭三小節先從羽音出發,接著往下行,然後跳回羽音,經過下行和一個上行後又回到羽音,起始句在較高的音區展開,呈現出向遠處眺望、心中懷有思緒和念想的意味;後半句降到宮音,且在宮音處環繞,樂句的落音很穩,表現出一種空曠的感覺。

從第三樂句開始,起音是角音,最後也落到角音上,角調式的特點挺明顯的。在角調式上的音樂好像更開朗點兒,但也多了點兒不穩定。特別是在句尾角音前面,有個附點八分音符後面跟著十六分音符的下行走勢,這就讓情緒稍微有點激動,感覺好像山風要來了似的。

隨後,第三樂句從一個變化宮音起始,不穩定感出現了,仿佛第一陣輕微的山風刮來。緊接著是四度跳進,到了調式的特色音級變徵,然後大二度往下到角音,在兩個不穩定音級之後,又跳進至調式主音羽音。

這一音像好似第二股山風,接著往下行,就像風刮過一樣,隨後又回到主音。等第三股山風猛刮過來,主音一下子迸發出來,然後在高音處的主音上不斷向前推進,並從羽音往上升到全曲的最高音 f2,從而構成高潮。

然而緊接著是一連串的下行,旋律大幅下降,落到低八度的主音羽音那兒,聲音低沈且哀怨,音樂裏的大起與大落,激昂和悲壯彼此交織在一起。

第四句還是從#宮音開始,往上走到變徵,接著往下走到角音,在角音這兒把節奏放慢,情緒就變得平穩了。然後呢,在羽音上繞著往下走,旋律是逐步進行的,節奏也放慢了,最後落到主音宮音上,那種寒冷淒清的感覺,就好像自己在現場一樣。

【·——結束語——·】

在【揚州慢】這首歌曲裏,歷史的滄桑感跟音樂的美感,就像彼此呼應的旋律似的,湊成了一首動聽的曲子。

這首歌曲不但使我們回想起揚州城的堅毅和光榮,還帶著我們去深切領會年輕文人姜夔的感觸與思索。它透過音樂,傳達了歷史的銘印,喚起了人們對往昔的敬重以及對將來的思索。

這歌讓咱明白,音樂的魔力大得很,能傳遞情感、表述想法,還能當歷史的見證者呢。所以啊,不管時間咋變,咱們總能借著音樂,回顧過去,琢磨未來,也得珍惜歷史留下的印子,把它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