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一個禪意且清醒的詩人,他的詩清幽寧靜,筆調空靈悠遠,使人忘記城市的俗憂俗慮。
在他的筆下,少有城市的喧囂忙碌,生活的繁蕪困擾,更多是一份恬靜淡然。
寂靜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空靈如「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通透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其實,王維並非一開始就是如此,他那些淡然閑遠的詩大多都寫在安史之亂後。
那時候的他,經過生死的重大抉擇、險象環生;也看透了朝廷的混亂,看淡了功名利祿。
只是,這個清醒通透的「詩佛」,曾經也有少年白馬,系柳高樓的豪俠意氣,有過漁陽戰鼓,金鞍調白的錚錚鐵骨,更有過憂思輾轉的凡塵煙火。
他的一首【相思】跨越時空與年輪,從遙遠的古代一直傳唱到高樓林立的今朝,成為無數人揮之不去的絕唱。
【相思】
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提到這首詩,就不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很多年前的一部電視劇【西遊記後傳】,想起那首在耳畔縈繞了千百次的主題曲【相思】。
「最肯忘卻古人詩,最不屑一顧是相思,守著愛怕人笑,害怕人看清……」
我在想,當年看【西遊記後傳】的人,如今首先回想起來的,會不會不是孫悟空如何厲害,而是白蓮花、碧遊對喬靈兒的無限癡情。
在那個講究五蘊皆空的仙佛兩界,唯一斬不斷的仍然是俗世煙火。
白蓮花也好,碧遊仙子也罷,終究都沒能逃過一個「情」字。
盡管電視劇的最後,喬靈兒消失,佛祖歸位,白蓮花和碧遊也各有佛緣,但在我們心底他們早已難舍難分。
似乎,越是沒有結局的愛情,越讓人癡迷難忘!
沒有結局,也就意味著還有結局,還有追逐尋覓的希望。
然而真相是,王維這首詩並非為了難忘的戀人所寫,是為他的好友李龜年所作。
天寶末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逃亡四川,王維和李龜年也迎來了人生的至暗時刻。
受安史之亂影響,備受賞識的音樂大師李龜年被迫流落江南,靠奏樂彈唱為生,而王維也開始了他的敵營生活。
這既是一首思念好友的寄懷之作,也藏有對往昔時光的不舍與留念。
只不過,人們沒想到的是,王維竟可以把思友之作寫出愛情的味道,以至於後世提起此詩,首先想到的是往昔相濡以沫的戀人。
紅豆生於南國, 也是李龜年當年所在之地。其果鮮紅渾圓,外表晶瑩剔透,常被南方人作為服飾裝飾物,背後更有著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
傳說,古代一位女子,因為丈夫戰死邊疆,思念亡夫太甚哭死在了樹下,此後化為了紅豆,在春天的時候生長發芽。
從此以後,紅豆便被人們稱為相思子,也在文學中參照為相思之意。
所以不怪王維,是世人太過癡情,一提到相思,自然而然就生了追憶與不舍。
他說「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希望思念的人兒多多采摘,因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這是一種刻骨銘心的思念,更是一段想忘忘不掉的情感,縱然王維題名【江上贈李龜年】,依舊阻擋不了世人對它的偏頗,執意要去思念那早已天涯陌路的人。
就像毛阿敏在歌裏唱的:
春又來看紅豆開,
竟不見有情人去采,
煙花擁著風流真情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