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黃庭堅晚年絕筆之作:表達了其獨特的人生哲學和豁達精神

2024-03-27國風

導語: 黃庭堅,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是「蘇門四學士」之一。晚年,由於新舊黨爭的影響,黃庭堅屢遭貶謫,生活困頓,仕途坎坷。公元1104年(宋徽宗崇寧三年),黃庭堅被貶至偏遠的廣西宜州,處境艱難。

這一年重陽節,黃庭堅在宜州城樓上舉辦了一場宴集,盡管身處逆境,他仍然保持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邀請身邊的朋友一同登樓賞景,飲酒作詩,以此方式排遣心中的苦悶和壓抑。在宴會上,周圍的將領們談論著建功立業、封侯拜相的宏圖大誌,而黃庭堅卻獨自倚樓,以短笛長歌抒發情懷,對所謂的功名利祿表現出一種淡然的態度。

黃庭堅在【南鄉子·諸將說封侯】一詞中,既是他對自己坎坷一生的深刻總結,又是對晚景依舊能夠保持樂觀精神的一種自我鼓勵和寫照,可以說,它凝聚了詞人晚年的心境與哲思,成為了黃庭堅生前最後一個重陽節的珍貴遺墨,同時也是他詞作生涯中獨具魅力的絕筆之作。

【南鄉子·諸將說封侯】

重陽日,宜州城樓宴集,即席作。

諸將說封侯,短笛長歌獨倚樓。

萬事盡隨風雨去,休休,戲馬台南金絡頭。

催酒莫遲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頭上笑,羞羞,白發簪花不解愁。

鑒賞

這首詞作為黃庭堅的壓卷之作,透過對立意象的生動構建,深入剖析了封建時代人們對功名利祿的普遍追求與詞人個人獨特的人生哲學之間的沖突。

開篇「諸將說封侯,短笛長歌獨倚樓」,將眾人的熱烈討論與詞人的孤獨清唱形成強烈對比,宛如一幅生動的社會畫卷,對映出「世人皆追逐功名,唯我堅守內心清明」的深刻寓意,頗有屈原【漁父】中那種卓爾不群的清醒態度。

封建社會裏,封侯拜爵往往被視為成功的象征和人生價值的核心所在,然而黃庭堅卻透過詞句傳達出對這種觀念的超然態度。他以冷峻的目光審視那些熱衷於權位爭奪的場景,選擇沈浸在音樂世界,透過笛聲與歌聲構造出一個超越現實的深遠意境,表達了對塵世紛擾的淡泊與疏離,彰顯其人格的獨特與崇高。

「萬事盡隨風雨去,休休,戲馬台南金絡頭。」詞人以深沈的歷史眼光透視世間萬象,指出一切繁華終將如過眼煙雲般消失在時間的洪流中。此處巧妙借用「戲馬台」典故,不僅貼合重陽登高宴飲的主題,還呼應了首句提及的封侯之事,暗示這些表面的榮耀終究難逃歲月淘洗的命運。

下闋詞情陡轉,展現出黃庭堅積極灑脫的生活態度。他參照晉人張翰的名言,強調把握當下、享受生活的重要性,勸人莫讓時光空逝,要盡情品味眼前佳釀之美。

同時,他機智地運用擬人手法,將花兒賦予生命力,借花嘲笑自己白發簪花之舉,實際上是以輕松自嘲的形式表達對生活無比摯愛和不畏衰老的精神風貌。這一部份融入了蘇軾詩詞的意趣,卻又創新詮釋,透露出詞人面對挫折仍能保持樂觀心態,展現其豁達的人生境界。

全詞以詩的筆觸填詞,摒棄繁復的景物描繪,直接剖露心跡,氣韻豪放且勁健有力。黃庭堅成功運用「以詩為詞」的藝術手法,使得這首詞在形式上突破傳統詞牌的約束,內容上更富含哲理深度和個性色彩,充分體現了其獨特的文人氣質和不凡的藝術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