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蘇軾一生留存 3000多首詩詞,其中一首道盡人間清歡,渡了無數人!

2024-04-09國風

宋代文學家蘇軾,一生留存了3000多首詩詞,其中【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寫得最有意趣。

在這首詞中,有絕美的春天,有妙趣橫生的清茶野餐,也有「人間有味是清歡」的快樂。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蘇軾筆下的遊記【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浣溪沙

【作者】 蘇軾 【朝代】宋代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liǎo)茸蒿(hāo)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

這首詞,創作於1084年,當年發生了什麽?詩人為什麽心情大好?

1084年3月,詩人調離黃州,前往汝州,雖然都是團練副使,但汝州比黃州好太多了。

宋神宗曾言「人材實難,不忍終棄」,可見,當時的朝廷氛圍好轉。

當年4月,詩人前往汝州,心境非常放松,一路上遊山玩水,還探訪了弟弟蘇澈,還跑去王安石家做客。

與王安石交談一番後,詩人有了歸隱的想法。

到了1084年,歲暮,詩人上書朝廷,請求罷免汝州職,想回家休養。

而這首詞,正是蘇軾在泗州時,與劉倩叔一起遊南山,寫下的一首遊記。

詩人與好友劉倩叔一起遊玩南山,這裏的南山在泗州東南邊,景色清幽,北宋書法家米芾(mǐ fú)曾稱它為淮北第一山。

詩人以時間為線索,先寫沿途遇見的風景,後寫與友人清茶野餐的樂趣,全詩充滿春天的氣息和生命的活力,充滿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詩歌的最後一句,昇華了主題,表達人生最高的境界,渡化了無數人。

詩人開篇說:「細雨斜風作曉寒」,這是清晨時的南山,雖然春天已到,但殘冬還未離去,斜風細雨,透著瑟瑟的寒意。而詩人卻說「作曉寒」,這裏的「曉」是剛剛的意思,用得十分傳神,表達出詩人不在乎的態度,這樣的天公不作美,絲毫不影響詩人遊南山的決定,可見詩人心境曠達,不拘小節。

那麽,詩人在路上遇到了什麽樣的美景呢?

到了中午,詩人看到了「淡煙疏柳媚晴灘」,淡淡的雲煙,嫵媚的楊柳,美好的沙灘,初晴的午後,真是一衍生機勃勃的景象啊!

詩人僅用一個「媚」字,傳達了詩人喜悅的心情。詩人看到午後初晴的藍天,看到了搖曳在風中的楊柳,看到了萬物復蘇的春潮,真是一派全新的景象。

其實,結合蘇軾的背景,這兩句「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看似在寫景,實則在寫自己的人生。

蘇軾的上半生,浪跡天涯,四處為官,尤其是在黃州時,特別的困頓,像極此詩中陰霾的清晨,特別「寒」。但詩人樂觀豁達,不在乎,終於迎來了朝廷的暖風,調去汝州,就像此詩中的午後初晴,豁然開朗。

詩人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了。

接下來,詩人說:「入淮清洛漸漫漫」這裏的「清洛」指清澈的洛澗,「洛澗」是發源於安徽,流入淮河的一條河流。這裏的「漫漫」指水勢浩大的樣子。

詩人站在淮水邊,極目遠望,這清澈的洛澗水,正浩浩蕩蕩的流向淮河,一片茫茫然,十分壯觀。

詩人真得看見了洛澗?其實洛澗遠在安徽,非目力所能及,詩人采用了虛摹的筆法,給大家想象了一個虛景。

詩人為什麽會想到如此壯觀的虛景呢?因為詩人的心境吧。

在洛澗水,清澈見底,纖塵不染,它們浩浩蕩蕩的流向淮河,而淮河之水混混沌沌,洛澗水在進入淮河的那一刻,也變成茫然一片了。

這裏暗含了詩人想退隱的心態,詩人不願意再回官場,不願意同流合汙。正如杜甫的【佳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意思是人未到官場,還一身正氣,一入宦海,便同流合汙了。

觀賞了美景,接下來,詩人開始享受野餐的快樂。詩人說「雪沫乳花浮午盞,蓼(liǎo)茸蒿(hāo)筍試春盤。」

這裏的「雪沫乳花」指煎茶的時候,浮在茶面上的白泡。這裏的「午盞」指午茶。

詩人與朋友席地而坐,泡了一壺清茶,熱騰騰的水汽,泛著白泡,這白泡像極了雪沫,像極了乳花,真是既誇張,又形象,似乎都能聞到淡淡的茶香了。

除了清茶,還有春盤,這裏的「春盤」指立春的時候,親朋好友相互贈送的新鮮春菜和水果等。

那麽,詩人的春盤有什麽呢?

這裏有蓼(liǎo)芽、蒿(hāo)莖。

不管是清茶還是春盤,無不體現了詩人的高雅的意趣。

最後,詩人說「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是全詩的昇華。

原來,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那清淡的歡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