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古錢幣造假現象猖獗,如何提升你的鑒別能力,立於不敗之地

2024-03-13國風

古錢幣偽造問題長期困擾著收藏領域,新入行的藏友難以避免。我們無法期待造假者和騙子會有良心發現,唯一的方法是不斷提高自己的鑒別能力,小心翼翼,才能在這個領域中立於不敗之地。

自古以來,偽造古錢幣的行為就已存在,歷史上的造假者早已運用多種手段進行仿制。盡管古代官府對民間偽造貨幣行為施以嚴厲制裁,並嚴格控制銅、鐵、鉛等原材料,但私鑄貨幣的行為仍然屢禁不止。偽造者采用了多種手段,包括融錢篡改面值、摻入廉價金屬、減少銅含量等。在銀圓中,註入鉛或鐵的行為也頻繁出現。特別是在兩宋時期,隨著紙幣的誕生,新的偽造技術層出不窮,甚至迫使官府考慮停止使用紙幣。

相較於民間的小規模行為,官府偽造的影響更為深遠。漢朝末期,王莽以其鑄幣技藝而聞名,是首批實施官方偽造的人物之一。他進行的四次貨幣改革,本質上是對國家財富的掠奪。以西漢時期的貨幣為例,當時使用的是3.25克重的五銖錢。王莽改革期間鑄造了「大泉五十」錢,其實際重量僅為0.5至10克,盡管面值提高了數十倍,但錢的重量並未顯著增加,這一做法無疑構成了對民眾財富的公然剝奪。

三國時期,劉備效仿前人,鑄造了「直百錢」,一枚可兌換五銖舊錢100枚。隨後,劉備又鑄造了一系列大面值貨幣,如太平百錢、定平一百、直百五銖等,以此來解決財政短缺的問題。這種做法使得劉備能夠在不勞而獲的情況下,有效地積累財富。

相比之下,孫權的政策比劉備更為激進,他采取了直接改變貨幣面值的措施,鑄造了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高面值貨幣。這一舉措導致了通貨膨脹和物價飆升,從而為東吳的衰敗埋下了隱患。

在收藏界,古錢幣的偽造問題對現代收藏產生了重大影響,成為廣泛關註的議題。

得益於現代科技的進步,精確復制古代鑄幣模具,並透過翻砂工藝鑄造貨幣,並非難事。在古玩市場中,可以看到大量高仿古錢幣作為工藝品出售,價格低廉。

然而,要想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關鍵在於處理「表面功夫」,即制作逼真的包漿。

隨著收藏市場的日益壯大,新入行的收藏者數量激增。在利益的驅動下,江蘇、浙江、山東、廣西、陜西以及河南洛陽附近的白馬寺和伊川等地,均出現了專門從事造假的團隊。

這些團隊的目標明確,不追求微薄利潤,而是專註於制作珍稀版高仿錢,以獲取更高的利潤。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偽造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包括挖字、改刻和做舊等手段。例如,透過將太平通寶和明道元寶結合,創造出大明通寶;或者從開元通寶中移除「開元」兩字,用舊銅材重新刻上「大蜀」二字;甚至完全替換崇寧通寶的文字為阜昌重寶等。這些偽造的古錢幣透過從真品錢幣上取下的藍綠色銹粉和特殊粘合劑(行業內稱為塑膠王)進行修飾,然後銷售到全國各地的收藏市場,從中獲取高額利潤。

至今,偽造技術更進一步,變得更加精細化。利用電鍍工藝可以制造出水銀古、五彩銹、金銀銹等效果;使用富鹽水或弱酸可以迅速制造綠銹;透過煙熏、摻入石灰並深埋地下,可以產生石灰坑繡;朱砂粉和弱酸結合粘合劑可以制造出朱砂銹。此外,還有雙氧水、松香、鞋油、膠水等多種材料可用於偽造各種銹色,偽造者們的手段繁多,幾乎無所不用其極。

由於時間成本的考慮,以往造假者主要針對的是齊大刀、金錯刀、順天得壹、大觀折十、天啟十一兩、鹹豐大錢、清代母錢雕母等大名譽品。然而,目前顯而易見的是,大量的中低檔高仿幣已經開始湧現。

無論是五行大布、太貨六銖,還是從北宋小錢到南宋大錢,從隆慶通寶到崇禎各工,甚至是乾嘉道的小錢仿品,都開始大量湧現。這種現象,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喪心病狂。

古錢幣造假現象日益猖獗,而機制幣銀圓、銅圓的造假豈能落後。傳統偽造手法包括使用非貴金屬材料(如白銅、鉛、鎳等合金)和煙熏、火烤、埋土等做舊處理。偽造品常見於雙龍壽字幣、袁大頭簽字版、戶部庫平一兩、金本位一元及臆造幣等,這些偽造品制作粗糙、壓力不足、包漿不牢固、易碎,且敲擊聲短促,通常售價較低,主要欺騙收藏新手。

隨著技術的進步,造假者利用3D掃描器復刻模具,以真幣為藍本進行仿造,采用真銀和精細工藝,實作1:1的精確復制,這類現象並不罕見。例如,宣三、造總、北洋、大漢等仿制品,連復雜的邊齒紋理都能仿制得惟妙惟肖,導致大量贗品流入市場,對於初學者和資深收藏者而言,辨識難度極大。

有傳言稱,早些年有人曾回收過原廠機器,用於鑄造高品質銀圓,這些銀圓流入了評級公司和拍賣行。如今,許多創下拍賣紀錄的珍稀版別錢可能就是這樣產生的。

近年來,不僅銀圓遭受仿冒之災,銅圓同樣面臨這一問題。例如,安徽二十文、四川官局造二十文、民國十九年梅花銅元、甘肅孔造五文、奉天十文等銅圓贗品層出不窮,源源不斷地流入市場。盡管經驗豐富的老玩家能夠透過砂眼、工藝和包漿的微小差異來鑒別真偽,但新手往往輕易受騙,難以幸免。

特別是四川雙旗獅子銅圓和紀念章等品種,采用錫合金鍍紫銅的高級仿制技術,幾乎無懈可擊,只有磨去表面鍍層才能揭露其真偽。這種高超的技術使得真偽鑒別更為困難,普通收藏者難以辨識。

上述情況僅是問題的冰山一角。在當前環境下,即便是資深的收藏家也不敢自詡能完全辨別真偽,同樣,沒有任何評級機構能保證其評定的錢幣全部為真品。古錢幣造假泛濫成災,不斷推高收藏者的成本。面對這一挑戰,提升交易平台的信譽度成為關鍵,以增強收藏者的信心,鼓勵他們繼續參與市場。

在當前投資炒作盛行的市場環境中,我們無法期待所有參與者均保持理性,尤其是普通玩家並非最大受益者。實際上,評級公司、泉商、大型直播主播以及各類交易平台才是真正的盈利主體。

評級公司本應以服務藏友為宗旨,然而,部份評級公司卻出現了一系列不當行為,如假幣入盒、修補上色、代理公然批次造假等,這些行為的後果卻由玩家承擔,這是不合理的。

交易平台應承擔起監管職責,確保藏友能夠放心買賣。但是,一些平台在糾紛發生時推諉責任,拖延時間,甚至利用不公平條款欺壓消費者,一方面收取傭金,另一方面不願承擔相應責任,這種做法最終會失去消費者的信任。

對於那些在市場行情中獲利頗豐的商家,雖然行銷炒作是商業手段之一,但過度炒作普通品種以獲取暴利,不利於投資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一個穩健的投資行業應當追求持續穩定的發展,而非采取損害市場根基的短視行為。

在當前市場中,假冒偽劣古錢幣泛濫,普通消費者應不斷提高鑒別能力,以減少受騙的風險。在成為專家之前,應避免過分追求低價撿漏的心態。致力於學習文化、尋求樂趣,並確定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是確保長期發展的正途。

盡管市場上存在眾多高仿貨幣,並得到了評分體系和行業專家的認可,它們仍然在市場上公然交易,受到人們的追捧。人們追求的是經濟利益,而非事實真相。雖然這種行為無可厚非,但成為一個保持清醒認知的收藏家,無疑是更為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