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杜甫10首清逸詩詞:滿眼人間疾苦之外,自有一腔淡雅閑適之情

2024-04-10國風

接之前一篇,杜甫23首悲愴作品:沈郁頓挫的詩風,抒寫時局動蕩、人生漂泊悲涼

杜甫一生,前半生裘馬輕狂,後半生顛沛流離,抒寫人生疾苦的作品太多。

杜甫除了他的那些悲天憫人的代表作之外,一生就是這樣郁郁而終嗎?

當然不是,今天帶大家品讀一下杜甫的小清新的作品,當然這些作品大多創作於漂泊西南時期。

杜甫飽經離亂之後,客居成都,在好友嚴武的援助之下,他過上了一段最為安定的生活。

人在於嘗遍酸甜苦辣才深諳人間百味,在那動蕩不安的年代裏,能過上平平淡淡的生活已是上天最大的眷戀了。

【01】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開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陽應進士考試,落第後,他便開始漫遊生活,北遊齊魯,被泰山所吸引。這首詩大約是他這次漫遊途中所作,也是杜甫詩集中最高的作品。

一二句寫泰山山脈綿延遼闊;三四句寫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細遠望,見群峰雲生,仿佛有歸鳥入谷。七八句想象將來登山所見景象,同時抒發自己的抱負。

結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為懸想語,是極望之情,含蘊深遠,既可說是詩人尚未登到山頂,印證泰山之大;又可說是詩人對泰山之喜愛與仰慕,不登上絕頂絕不罷休。

詩人借登山描寫眼前山巒起伏,大地蒼茫,這雄渾的景色使他心中陡然湧出萬丈豪情,心胸豁然開朗,似有八面來風,抒發不屈不撓勇於探索的人生哲理。

【02】

【重過何氏五首·其三】

落日平台上,春風啜茗時。

石欄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

自今幽興熟,來往亦無期。

天寶十三載(754年)春,杜子美重訪何將軍山林,此刻詩人獨行於長安,再度步入這片熟悉的山林,心中滿溢著舊地重遊的喜悅與對往事的深深懷念。

獨自站在高台上靜觀落日余暉,於和煦春風中悠然品茗。詩人沈浸於自然之美,享受著茶香與春光的交融。

他斜倚石欄,取筆蘸墨,信手拾起桐葉,將詩思流淌其上。

這一行為既體現了詩人隨性而為的才情,又透露出他對生活的細致觀察與詩意捕捉,將尋常之物化為抒懷載體。

翠鳥在曬衣竿上歡鳴,蜻蜓則悠然棲息於垂釣絲頭。詩人以靈動的筆觸描繪出山林中生動活潑的生態景象,這些細微而生動的自然元素,共同營造出一種和諧、寧靜且充滿生機的氛圍。

此次重遊加深了詩人對這片山林的熱愛,他期待未來能更多地在此流連,陶冶性靈。

杜子美在字句間流露出對何將軍山林的獨特情感,以清新自然的筆調,將行吟之趣、林居之幽、春山之態以及鳥蟲之趣逐一呈現,使得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那份閑適與喜悅。

【03】

【城西陂泛舟】

青蛾皓齒在樓船,橫笛短簫悲遠天。

春風自信牙檣動,遲日徐看錦纜牽。

魚吹細浪搖歌扇,燕蹴飛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蕩槳,百壺那送酒如泉?

此詩作於天寶十三載(754年),地點為京兆府郡縣(今陜西戶縣)西五裏的浹陂,這是一處著名的遊覽勝地,湖面開闊,風光秀美。

杜子美生動描繪了一場盛唐時期船宴的宏大場面,展現出當時社會的繁華與達官貴人的醉生夢死。

詩篇開篇便以「青蛾皓齒在樓船,橫笛短簫悲遠天」定下基調。

青青蛾眉、皓齒如雪的歌妓們立於豪華樓船上,吹奏出的橫笛短簫之音,悲涼悠遠,直上雲天。一個「悲」字,猶如一抹暗色,瞬間為這場看似華麗熱鬧的盛宴增添了一份含蓄的哀愁與深沈。

子美細膩捕捉春風吹拂下象牙桅桿微動的細節,以及陽光下錦彩纜繩緩緩牽引船只的畫面,極盡華美之能事。

尤其是「自信」二字,賦予春風以靈動的生命力,雖船身未動,卻仿佛預示著即將啟程的歡快節奏。

「魚吹細浪搖歌扇,燕蹴飛花落舞筵」,魚兒在細浪中遊弋,倒映出歌妓手中扇子的翩翩影姿,燕子輕盈地踏過空中飛花,花瓣悠然飄落於歌舞宴席之間。

詩人筆鋒一轉,提出若無蕩槳的小舟穿梭其間,又怎能有美酒如泉水般源源不斷送達這歡慶的樓船之上?

此句不僅巧妙回應了前文對宴飲奢華的描繪,更以反問語氣強調了小舟在宴會中的不可或缺,以及這場船宴規模之盛大、準備之周全。

子美透過對青蛾皓齒、豪華樓船、春風牙檣、魚燕共舞以及酒如泉湧等細節的精心描繪,展現了當時社會的繁榮景象與達官貴人的奢華生活。

同時,詩中流露出的「悲」意與「不有小舟能蕩槳」的反問,又為這場狂歡蒙上了一層淡淡的哀愁與思考,使讀者在領略盛世風采之余,對社會現實產生更深層次的審視與反思。

【04】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

杜甫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春,定居成都草堂期間,創作了這首題為【客至】的詩篇。詩題下原註「喜崔明府相過」,這位崔明府可能是杜甫的舅父。

全詩深情地描繪了詩人村居生活的寂寞與對親人來訪的由衷喜悅。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草堂周邊的春水環繞、鷗鳥日日翩然而至的景象開場,既揭示了季節與地理位置,又借「皆」字凸顯春水滿溢的盎然生機。

「但見」二字則寓含詩人閑適之余的寂寥心境,暗示期待有人共賞此景。

步入庭院,以對話口吻敘述,花徑未曾因客至而清掃,今日蓬門卻為舅父您的到來欣然開啟。

此聯生動展現了主人的熱情期盼與賓主間深厚的情誼,為接下來的宴飲場景鋪設了溫馨的基調。

地處偏遠且家境貧寒,詩人坦言市集遙遠,未能備齊豐盛佳肴,僅能以單一菜肴待客,所飲之酒也只是家中陳舊的未經過濾之酪。

這樸實無華的自白,流露出主人真誠的歉意與竭誠待客之心,字句間洋溢著親切而真摯的生活氣息。

子美因身體原因不能暢飲,便詢問舅父是否願意與鄰家老翁共飲,言笑間隔籬呼喚,共享余杯之樂。

這一細節描繪,不僅將宴會氣氛推向高潮,更展現出詩人淳樸的鄉鄰關系與豁達的待客之道,使得整個場景充滿生活情趣,富有戲劇性的轉折令人倍感親切與真實。

【客至】一詩以親朋來訪為契機,細膩刻畫了草堂內外的春日風光、簡樸的待客場景以及鄰裏間的和睦互動。

詩人以平易近人的語言,將日常生活的瑣碎點滴化為詩篇,字裏行間流露出率真、恬淡的性格特質與對親情、友情的珍視。

全詩自然渾成,如話家常,濃郁的生活氣息與人情味交織,呈現出杜甫在草堂生活中的一幅溫馨畫卷,也是他倍常感恩的一段安定生活。

【05】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春夜,子美以一首【春夜喜雨】描繪了適時而降的好雨,抒發了自己對春雨滋潤萬物的喜悅之情。

詩人以「知時節」賦予春雨以人性,贊美其應時而至,正當萬物萌生之際,雨便翩然而降,恰似「春雨貴如油」,其珍貴之處在於其適時而降,對春耕生產至關重要。

首句的「好」字奠定全詩的情感基調,表達詩人對這場春雨由衷的喜愛。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兩句運用擬人手法,細膩描繪春雨悄然而至的景象。

它隨和煦之風悄然降臨,不事聲張,默默滋潤萬物。雨絲綿綿密密,無聲無息地滲透大地,滋養著世間萬物,展現出春雨溫柔敦厚的特性,暗含對中華民族溫良謙遜群體人格的贊美。

夜色深沈,野外小徑與天空烏雲融為一體,一片漆黑。唯有江面上漁船的燈火,在這暗夜中明亮閃爍,形成鮮明對比。「黑」與「明」兩字構成強烈的視覺反差,突顯春夜雨景的寧靜深邃。

經過一夜春雨洗禮,翌日清晨,花兒飽蘸雨水,色澤更加鮮艷飽滿,整個成都(錦官城)將變成一片紅艷欲滴、生機勃勃的花海。

此番景象在詩人心中勾勒出一幅美輪美奐的春日畫卷,洋溢著對春雨造就的繁花似錦的深深喜愛與期待。

這是杜甫描繪春夜雨景、傳達喜悅情感的佳作。詩中未直接言「喜」,卻字字句句流淌著欣喜之情。

詩人透過對春雨的擬人化描寫、細膩的藝術刻畫及生動的意象對比,成功塑造出一場「好雨」的高尚品格,亦寓含朋友(嚴武)對自己施以援手的美好人性的贊美。

【06】

【寒食】

寒食江村路,風花高下飛。

汀煙輕冉冉,竹日靜暉暉。

田父要皆去,鄰家鬧不違。

地偏相識盡,雞犬亦忘歸。

寒食節日源於對介子推忠貞事跡的紀念,民間於此日禁火,故名寒食。

上元二年(761)春,正值寒食節前夕。子美以細膩的筆觸,生動展現了寒食節時江村的秀美景色與淳樸民風,流露出對村居生活的深深眷戀與喜愛。

春風輕拂,花瓣隨風起舞,或高或低,飄忽不定,勾畫出一幅生動的風花圖卷。

此景既展示了春末的盎然生機,又寓含了寒食節臨近的時令特點。

視線轉向江邊汀洲與翠竹,薄霧裊裊升起,輕盈而悠然,竹葉在陽光照射下,靜謐而熠熠生輝。

汀煙之輕與竹日之靜形成鮮明對比,共同營造出江村清晨寧靜而明媚的氛圍,令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農夫熱情邀飲,詩人欣然接受,鄰裏間互贈食品,禮尚往來,淳樸和諧。

詩人以「要皆去」、「問不違」寥寥數語,刻畫出鄉民們的真摯與友善,以及詩人與當地百姓的親密交融。

地處偏遠,村民彼此熟識,雞犬相聞,甚至常相互串門,至夜而不歸。

此景生動揭示出村居生活的濃厚人情味與田園牧歌式的和諧,詩人沈浸其中,樂而忘返。

【寒食江村】前半部份細致描繪江村自然風光的恬靜秀美,後半部份深情展現當地民俗風情的淳樸醇厚。

詩人以親歷者的視角,真實記錄了寒食節期間江村的生活場景,字裏行間洋溢著對這份寧靜田園生活的深深依戀與贊美。

【07】

杜甫【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上元二年(761)春,子美居住成都草堂時期,對草堂附近水檻之景滿心歡喜。

水檻,即水邊搭建的簡易木欄,是詩人常臨水遠眺、靜坐垂釣之所。

全詩細致入微地描繪了水檻周邊清幽迷人的自然景色,流露出詩人遠離塵囂的閑適心境與對春日萬物生機的喜悅之情。

草堂位於城郭之外,軒廊寬敞明亮,四周並無村落遮擋視線,詩人得以在此盡享眺望之趣,眼界之寬廣可見一斑。

江水清澈如鏡,似乎與江岸齊平,呈現出一派浩渺景象;近處,幽深的樹木沐浴春光,傍晚時分繁花盛開,色彩斑斕。這一遠一近,一水一木,構成一幅層次分明、動靜相宜的春日畫卷。

頸聯「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堪稱全詩點睛之筆。

詩人捕捉到微雨中魚兒歡快躍出水面、微風裏燕子輕盈掠過天際的生動瞬間,細膩傳神,富有動態美。

這兩句不僅形象優美,且暗含哲理:魚兒與燕子的自在狀態,正是因雨細風微的適宜氣候,暗示了大自然和諧共生的韻律。

相較於繁華都市中密集的萬家燈火,此處僅有寥寥幾戶人家,更顯得閑適寧靜,與首聯的「去郭」、「無村」遙相呼應,再次強調詩人所居之地遠離塵俗,獨享一份田園詩意。

這首詩以草堂水檻為觀察點,透過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春日江畔的秀美風光與寧靜氛圍。

詩人借魚躍燕飛、細雨微風等生動意象,巧妙傳達出內心的閑適愉悅與對自然的熱愛。

全詩對仗工整,遠近交織,情景交融,充分體現了杜甫「緣情體物」的深厚功力,是一首以景寄情、意蘊豐富的田園詩篇,一改他往日低沈郁悶的格調。

【08】

【絕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一首簡短清新小詩,一幅春日田園畫卷,洋溢著盎然生機與閑適之美。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開篇兩句便將讀者引入明媚春光之中。

詩人以「遲日」形容春日陽光溫暖而持久,仿佛經歷了漫長的等待,春光終於姍姍而來,飽含期盼之情。

此時,江山沐浴在明媚陽光下,展現出絢麗的色彩;春風輕拂,帶來花草的馥郁芬芳。讀至此處,仿佛能嗅到隨風飄散的陣陣清香,感受到詩人沈浸於春色中的喜悅。

詩人聚焦於春日裏的兩種生靈:忙碌的燕子與慵懶的鴛鴦。燕子穿梭於田間地頭,銜泥築巢,其忙碌的身影恰是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生動寫照;而暖洋洋的沙灘上,鴛鴦悠然棲息,沈醉於春日暖陽,呈現出一派安閑舒適之態。

「融」字生動描繪出泥土因春陽照射而變得松軟可塑,「暖」字則傳達出陽光普照下沙地的溫度,使得這兩個畫面充滿了質感與溫度。

全詩由四個生動的畫面組成,兩兩相對,構成兩副工整的對子。這些畫面獨立成章,各自展現春日的一角風情,卻又相互關聯,共同營造出一個和諧統一、生機盎然的春日世界。

詩的語言質樸如話,清新自然,毫無雕琢之感,使得讀者能夠輕松融入詩境,感受詩人對春日田園的深深眷戀與贊美。

無論是「遲日江山麗」所透露的期待與欣喜,還是「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所描繪的生機與寧靜,皆流露出子美對春日田園生活的深深喜愛與陶醉,這日子要是能一直生活下去那該好多啊。

【09】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上元二年(761)春,彼時詩人歷經離亂之苦,終在成都草堂覓得一方安身之地。

值此春暖花開之時,子美漫步江畔,獨享春光,觸景生情,遂成詩七首,此為第六首,抒發自己獨賞春花的悠然適意。

詩篇起句「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直接點明尋花之處乃「黃四娘家」之小徑。

「娘」或「娘子」乃唐代對女性的美稱,此處以人名入詩,平添幾分民歌風味。

詩人以「千朵萬朵」誇張描繪花之繁密,又以「壓枝低」形象展示花之豐茂,沈甸甸的花朵壓彎了枝條,此番景象宛如眼前。「壓」、「低」二字精準傳神,力透紙背。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詩人筆鋒一轉,將視線投向翩翩彩蝶與嬌俏黃鶯。

倒裝句式「留連戲蝶」賦予蝴蝶人的情感,它們留連花間,翩翩起舞,足見花香之醉人、春色之撩人。

而「自在嬌鶯」恰如其分地展現了鶯鳥的自在之態,其悅耳啼鳴亦映襯出詩人內心的輕松愉悅。「恰恰」一詞口語化,意為恰好,既凸顯了鶯啼之聲的和諧動聽,又揭示了詩人陶醉於花蝶之間,忽被鶯聲喚醒的瞬間快意。

這首賞景之作,在盛唐絕句中雖非罕見,但如杜甫這般刻畫細膩、色彩斑斕者實屬鳳毛麟角。

詩人巧妙地將視覺、嗅覺、聽覺交織,將大自然的五彩斑斕、形態之美、馥郁花香、蝶舞鶯歌融為一體,賦予讀者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讀此詩,仿若置身春光之中,令人陶醉不已。

杜甫以細膩的筆觸、生動的描繪,將個人情感深深烙印於春花爛漫的圖景中,如此生活,他是多麽滿足啊,誰又能想到多年之後的自己,會客死他呢。

【10】

【遣意二首】

囀枝黃鳥近,泛渚白鷗輕。一徑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釀黍,細雨更移橙。漸喜交遊絕,幽居不用名。

檐影微微落,津流脈脈斜。野船明細火,宿雁聚圓沙。

雲掩初弦月,香傳小樹花。鄰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賒。

一如既往的以草堂春景為背景,子美唯美的描寫了閑居生活的適意,分別展現了一幅日間與夜間的田園畫卷。

首篇以日景為主,詩人置身其中,感受自然生機。

鳥語婉轉,黃鶯近在枝頭,白鷗輕盈地浮遊水面。一「近」一「輕」,詩人以敏銳感知將自身融入畫面,由「無我」之境轉向「有我」之境,筆法精妙。

接著詩人鋪陳出一條落花紛飛的小徑、孤立的村莊與靜靜流淌的春水,構成一幅明麗的水鄉風光。

隨後,詩人卻悠然自得,年邁力衰仿佛是釀黍酒的催化劑,綿綿細雨正宜移栽橙樹,生活節奏與自然節律和諧相融。

末句「漸喜交遊絕,幽居不用名」,流露出詩人對淡泊交往、默默隱居生活的喜愛與滿足,寧靜淡泊之心躍然紙上。

從日到夜,夕陽西下,屋檐投影緩緩下沈,浣花溪水悄然流淌,斜斜穿過村落,靜謐而富有詩意。

繼而「野船明細火,宿鷺起圓沙」,微弱的漁火點亮夜色,棲息的白鷺受其驚擾,自圓潤沙洲騰空而起,因果相續,生動再現鄉村夜幕降臨的情景。

再看「雲掩初弦月,香傳小樹花」,雲層輕輕遮住新月,小樹花香隨風飄散,細膩描繪出夜晚特有的朦朧美與暗香浮動。

結尾「鄰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賒」,鄰家美酒醇厚誘人,詩人遣稚子夜深前往賒取,足見鄰裏和睦、生活愜意。

綜觀兩首詩,詩人此時的心境頗似陶淵明,以閑適之情描繪田園之趣,情景交融,情趣盎然。

無論是「一徑野花落,孤村春水生」的水鄉孤寂之美,還是「雲掩初弦月,香傳小樹花」的幽境高致,皆展現出詩人對自然的深度體悟與對生活的獨特審美。

杜甫將個人情感深深融入草堂春景之中,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共享那份恬淡閑適與田園之樂。

寄居於浣溪花畔,時值春暖花開,更有賞心樂事,其實子美對生活甚是熱愛,只是他那顆憂國憂民的心憐憫蒼生。

在那個「國破山河在」,「路有凍死骨」的年代裏,哪裏還有心思去寫更多的「春風花草香」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聯系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