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王獻之書法僅次於王羲之,為何遭到唐太宗抵制?他的字能不能學?

2024-08-09國風

若要說書法界誰的水平,最接近「書聖」王羲之,想必很多人選擇他的兒子王獻之,雖然王羲之有7個兒子,但真正繼承其筆法功力的,只有小兒子王獻之,他自幼跟隨王羲之學習書法,兼學張芝、鐘繇等人,養成深厚的筆法根基。

並且王獻之不被父親的成就束縛,他根據張芝草書的連貫暢快之勢,大力弘揚「一筆書」,字字「極草縱之致」,改變王羲之寫草書獨立排布的情況,筆畫連貫暢達、曲折回轉,極力彰顯豪放暢達之象,如俞焯所言:「草書自漢張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

這種開辟性為唐朝張旭、懷素創造狂草,奠定了基礎,從氣勢層面看,勝過父親王羲之,因此當年謝安詢問王獻之,說「你的書法與令尊大人相比,誰的更勝一籌」,王獻之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故當勝」,他自認功力超越父親,袁昂【古今書評】也記載:「張芝驚奇,鐘繇特絕,逸少鼎能,獻之冠世。」

綜合來講,說他超越王羲之有些誇張,但僅次於王羲之,確實毋庸置疑,可是觀察唐代之後的書壇,王獻之險些被世人遺忘,鮮少有人臨摹他的法帖,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與唐太宗李世民有關,眾所周知唐太宗癡迷王羲之的法帖,當年派蕭翼智取【蘭亭序】真跡,又從民間購買大量的王羲之真跡。

因此唐朝「王書」盛行,天下人皆臨摹他的法帖,不過唐太宗癡迷王羲之,卻十分抵制王獻之,曾批判其字「觀其字勢,疏瘦隆冬之枯樹;觀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惡隸」,簡單轉譯過來,意思是說王獻之的字,猶如冬天枯萎的樹木,又似饑餓的奴隸,點畫缺乏生氣,勢態單調無力,不值得推崇。

帝王如此發話,朝野自然不敢吹捧他的作品,只能效仿王羲之,而後世看到前人不關註王羲之,又見到唐太宗如此評價,被其言論唬住,自然不敢臨摹他的法帖,那麽王獻之的字到底能不能學呢?答案自然是能學,他的字並非唐太宗說的那般不好,其用筆不重細節,重視藝術氣韻,盡顯自然本真之美。

因此大家可以臨摹他的法帖,以此培養用筆的自如靈活感,為作品賦予神采和藝術氣息,預防死板呆滯等問題,而且南梁時期,王獻之的作品頗受歡迎,一度把前輩的名氣掩蓋,陶弘景就曾記載:「比世皆知高尚子敬,海內非惟不復知有元常,於逸少亦然。」

您對王獻之的書法有何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