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徐渭的樣貌

2024-01-01國風

像明代徐渭那樣記述自身樣貌變化的畫者,少之又少,其著作【徐文長集】如是說:

吾生而肥,弱冠而羸( léi )不勝衣,既立而復漸以肥,乃至於若斯圖之癡癡也。蓋年以歷於知非,然則今日之癡癡,安知其不復羸羸,以庶幾於山澤之臒( qú )耶。而人又安得執斯圖以刻舟而守株。噫,龍耶豬耶。鶴耶鳧( fú )耶。蝶栩栩耶。周蘧( qú )蘧耶。疇知其初耶。

墨花圖 明代 徐渭

幾段簡潔文字,原本是徐渭寫於小像之上的題跋,時過多年,小像遺失,文字被收錄在【徐文長集】中,保留了下來,其大意是:

我生得肥胖,二十歲時瘦得難以撐起一件衣衫,而立時日漸肥碩,如今成了畫中的胖模樣。不過,今時雖胖,日後也許會瘦下來,甚至瘦成山澤之模樣。所以,以此圖尋我,應是刻舟求劍。唉,我是龍還是豬,是仙鶴還是野鴨,是蝴蝶還是莊周,誰能知曉。

墨花圖 明代 徐渭

讀文可知,而立之後的徐渭,帶著困惑,「復漸以肥」,只是,其自言的癡癡胖模樣,隨小像的消失,模糊在了歷史中,不可復現。今人如觀彼時徐渭樣貌,唯有透過【明人十二像】裏中年時期的徐渭畫像,自行想象。

【明人十二像】之徐渭 明代 佚名

藏於南京博物院的【明人十二像】,繪有徐渭、李日華、羅應鬥和陶崇道等十二人,他們都是明朝江浙地區的士大夫,為官清廉、剛正不阿。

十二人中,徐渭年紀最長,畫像完成時間也最早,於是,其裝束也與他人有了差異——徐渭身著儒裝,以正側面示人,其余十一人均是頭戴襆頭形制的烏紗帽,身穿窄袖大袍,目視觀者,神態睿智平糊。

【明人十二像】之羅應鬥 明代 佚名

明代之前的文人小像,多展現悠然或高潔之態,如元代趙孟頫於北上之前畫出的【自寫小像】,將自己置於溪流竹林間,拄杖而立,以此隱喻遠塵出世的淡泊心境。

元代長卷畫【楊竹西小像】,也是如此。畫作由王繹執筆勾畫人物,倪瓚補景完成。畫中的老者為隱士楊謙,他面相清臒,頭戴烏帽,身穿長袍,須髯下垂,策杖立於石邊。隱士之精神世界,存在於面容之上,一側的古松和堅石,更是其內心之相的對映。

楊竹西小像 元代 倪瓚、王繹

【明人十二像】中的徐渭,與悠然或高潔幾無關聯。這幅極盡寫實之能的畫作,除去裝束和角度,其與十一位士大夫最大的不同,便是徐渭精神世界的復雜。

佚名畫者在盡力描繪被畫者樣貌之時,更加註重對其內心世界的勾畫。當直視此幅小像,帶著憂慮神情而起伏一生的徐渭,躍然紙上,那首「苦到極處休言苦」的詩作,甚至也會傾然而出,依此,觀者可由相直抵內心。

由相直抵內心,恰是佛家所說的相由心生。有關相由心生表達之佳者,是禪宗六祖惠能的一段軼事:惠能南下,值印宗法師講經,見風幡擺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似是唯心的表述,實際暗含玄妙的禪機哲理,萬物呈現皆為相,觀相之時,心有所動,內心之活動,塑造了觀相的方式,繼而塑造了觀相之人,由此,內心與樣貌、萬物,也便有了微妙的連線。

徐渭

畫出【明人十二像】的佚名畫者,應是與徐渭相熟,他深知徐渭的經歷,更深知徐渭的才華,看那副畫像的眼眸處,蛤白隱約點綴於虹膜兩側,它使被畫者的眼神有所閃爍,同時也使其與黑色對比之下,更加堅定。一如徐渭晚年的狂傲詩篇: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

作者:莫一奧,文字工作者,長期從事中西藝術史和人文歷史等泛文化內容寫作。

未經授權,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